宝莱坞首部同志题材主流片,看起来十份勇敢,却也是有限的勇气。编剧导演使用的还是最老套生硬的套路,所以从这个方向解读真的无话可说,正如当某种声音突然转向开放,说什么不重要,解读它说话的方式才有趣,因为方式会暴露一时难以更改的思维模式。
首先暴露的就是印度的性向政治了,如果你存在同性倾向,那么就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毒害和影响,这里的潜台词是“你错了”/“可矫正”。
这部电影的勇气在于说了“爱就是爱”,而且也让人们听到了,但可能顾忌着方方面面因素,最终只是在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剧院的小范围里达成契约式的和解,导演很聪明,懂得用闹剧&喜剧类型去平衡一个注定悲剧性的同性题材,本片里同性恋的命运其实是借着不得不HE的宝莱坞传统而被谅解的,“因为要合家欢,所以连同性恋都变得可以原谅了”,这既是本片给我的暗示。
更讽刺的是,在异性间都不能肆意搂抱亲吻的宝莱坞电影中,同性恋情的表达简直超现实起来,双女主空有颜值看起来就像资深闺蜜,可能必须要有颜值,美好的东西犯了错才更容易被人们谅解不是吗?为了强调身份符号,强调诉讼感,强调弱势群体的凄美,同性情侣在本片中就像是空壳子,以纸片般轻薄的存在感走了一遭腐朽思想的过场。
最后是最最令我不舒服的一点,那就是“谁说服了谁”,结局其实是由传统体制受尊敬的父辈男性的长篇演讲说服了倾听的人,靠局外人说服局外人,听权力声情并茂地让渡权力,变相证明了同性群体自身呐喊的彻底失效,说到底,同性的合理性,同性间的爱,仍旧是不被看见的。
所以啊,这部电影最吊诡的地方在于,首先,阶级取材处于偏上,开放度肯定高于平均水准,其次,印度女性本身的权益都难以得到保障,何谈女同恋人呢?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百合电影,没有之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LES拉拉影视】,附资源,详情戳:遇见女孩的感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起印度,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词?
人多?落后?社会秩序混乱?
亦或是“宝莱坞”?阿米尔汗?
是的,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并且人口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有人口学家预言,印度的人口总量将在2020年也就是明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相对落后的经济实力,使得印度的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犯罪率常年高居不下。
然而,这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却奇迹般地孕育出了本国独具特色的电影产业——“宝莱坞”。宝莱坞虽不及好莱坞影响力大,却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其生产的电影受到数亿观众的喜爱。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一部“传统的宝莱坞电影”。
说它传统,是因为整部片子的风格都充满了熟悉的“宝莱坞气息”,比如“一言不合就开唱、尬舞”…
而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从它的选材内容上来看,又相当具有新意——“它是宝莱坞电影史上第一部反映同性恋题材的主流电影”。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印度的两大宗教分别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教义中认为“同性恋是罪恶的,非人性的恶劣行为”,而印度教虽未明令反对同性恋,却认为同性恋应该通过“男女婚姻结合而得到救赎”。
在过去长达150年中,同性恋在印度被认为是一种刑事犯罪(印度刑法377条),每年有上千人受到该条例的处罚,而就在去年9月6日该法条才被印度最高法院废除,印度正式成为“同性恋无罪化”的国家。
在印度同性恋合法化的第一年(注意:同性恋合法化不等于同性婚姻合法化),宝莱坞就献上了一部同性题材电影,那这部电影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大家跟着小酷酷一起来看下吧!
今日推荐
《遇见女孩的感觉》
正式进入电影剧情之前先给大家打个强心剂,看海报上女主笑得那么开心就知道这是一个喜剧电影,结局肯定是happy ending啦!所以不要被前面小酷酷铺垫的一堆宗教、刑法之类的给吓退…那些铺垫都是有助于理解剧情的…
电影还有另外一版的正式海报,长下面这个样子:
海报中简单明了只有三个人物:一个老父亲和一对儿年轻男女。相信光看这个海报,肯定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是一部平常的“异性恋”爱情故事。
这也恰恰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作为印度首部反映同性题材的主流电影,《遇见女孩的感觉》这部电影没有从一开始就挑明这是一部同性恋电影,没有强行出柜带来的撕心裂肺的争吵,而是采用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叙事手法,循序渐进地推动故事的发展,随着剧情的推进,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其实,同性恋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剧情介绍
简单来讲,这部电影讲述了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同性恋的女主小甜在与爱人远走他乡和向家人妥协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机缘巧合认识了男主萨希,并在萨希的帮助下,成功得到家人的认可,做回真正的自己的故事。
对于习惯看“速食百合故事”的观众来讲 ,这部片子的前半段可能有些平淡,甚至是无聊。作为一部电影时长将近2个小时的影片,在前一个小时中,两女主同框镜头不超过5分钟。但答应我,一定不要快进,因为这并不是一部“速食电影”,前面的每一个情节都在为后面高潮的来临做铺垫!
下面,分三个阶段来讲述一下这部电影(温馨提示:内含大量剧透,介意的话请看完影片再回来):
第一部分:
小甜和萨希
“不是滑滑手机就能找到真爱的,通往真爱的道路是五味杂陈的,路途越艰辛,故事越美妙”
影片开场是一段典型的宝莱坞特色的舞蹈,在一场婚礼上,女主小甜与在场的男男女女们一起唱歌跳舞,好像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唯一不同的是她比人群中的其他人都更加美丽迷人。
这时,另外一个小姐姐来和小甜“搭讪”,说自己的弟弟为小甜倾倒,他人品好、学历高、又长得帅,是做丈夫的不二人选。小甜莞尔一笑…仿佛真的被她说动了…
画面一转,男主萨希登场。萨希是个背负着“老爸巨星”光环的年轻人,他梦想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编剧,却写的一手“烂剧本”,被讽刺拍的电影像催眠药…
小甜为了与爱人相聚伦敦,偷偷跑出来办国签证,为了躲避哥哥的追踪,偷偷躲进了萨希排练舞台剧的剧场,顺便当着萨希的面吐槽了一波演出难看,还说“编剧肯定没谈过恋爱,剧本肤浅、没深度”…
萨希津津有味地听着小甜对爱情的描述,不知不觉为之着迷…
就在此时,小甜的哥哥巴布鲁赶来,小甜抓起萨希的手撒腿就跑,没谈过恋爱的萨希终于感受到“牵着手不愿放开的感觉”…
在地铁上,小甜谈起对真爱的看法,可谓相当精辟:
这段话可以说是贯穿全片的主题了。
为小甜醉心的萨希决定去小甜所在的小镇办表演培训班,以此来接近小甜。而与此同时小甜因为哥哥向家人告发“她爱上了一个穆斯林”而被禁足在家,(因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跨教联姻是不被祝福的)。
萨希错将小甜父亲巴毕认成她家厨子,托他给小甜送情书…老爸一看大事不妙!这个贼小子都追到家里来了!为了赶快把女儿嫁出去,全家人开始在“世纪佳缘网”给小甜找对象。
经过各种的阴差阳错,萨希误以为小甜的“穆斯林男友”就是自己,他欣喜若狂,趁着醉意向“小甜”表白…
而小甜的回答却让他大吃一惊!
第二部分:
小甜的秘密
“我受够了,为什么我只能选择男人”
小甜向萨希讲述了自己深埋心底的秘密:从小她就知道自己的不同,也曾爱恋过一个女生…她曾坚定地认为“我一定也会得到爱神眷顾,披上婚纱,成为新娘”…
然而同学和家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彻底熄灭了她的幻想,她在日记本上写下“永远都不会有人爱我”…并将这个秘密只记录在日记本上,将真实的自己锁在世俗的牢笼里…
直到在那次婚礼上遇到她——库瑚,两人一见倾心,迅速坠入爱河…
放几张甜蜜的剧照:
然而,好景不长,她的秘密早已被哥哥识破,为了保住家族名声,哥哥造谣她有个“穆斯林”的男朋友…
第三部分:
同性恋,只是爱,如此而已
拥有爱是神的恩宠,爱怎么会是一种罪?
父亲巴毕在“红颜知己”巧卓的劝解下,决定接受萨希这个“穆斯林女婿”…巧卓对巴毕说的这一席话也是相当中听了!
这里就要好好夸夸男主萨希了,在得到岳父、小舅子一干人等的认同,甚至是女主的妥协后,他并没有顺水推舟与小甜结婚,而是决定捍卫小甜爱的权利——他决定用一出话剧来向人们讲述这两个女孩的故事。
萨希面对两个女生的表现也是相当可爱了…
正是这部话剧将整个影片推入高潮。小甜家开了一家服装公司,萨希说服巴毕用一出有新意的话剧来代替服装秀进行品牌宣传,并设计让小甜与库瑚本色出演。
然而,这样一出惊世骇俗的演出肯定是一波三折的,小甜的家人得知小甜的秘密后会作何反应?演出能否经受得住世俗的压力?小甜、库瑚、萨希三人之间又会如何发展?
留个悬念,大家自己去探究吧!
提示:千万不要错过最后这出话剧!泪点预警!
如果你也曾在黑暗中孤独地渴望别人的了解;如果你也曾为了世俗的眼光而将真实的自己禁锢在牢笼里;如果你也曾因为性取向的不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后记:
标题里写了这部电影是“年度最佳”,是“我看过最好看的百合电影”,这并不是噱头,而是我的真实感受。
《遇见女孩的感觉》作为印度首部反映同性恋题材的主流电影,一出手就已经把中国同类型的影片甩出了几条街。这不是尬吹…是因为他们真的很会拍!
作为“首部”,导演很明显知道这部电影代表的意义,他没有真刀真枪地与世俗对抗,盲目鼓吹同性恋有多美好,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
首先,抛出对“真爱”的看法,通往真爱的道路是艰辛的,这一点对于异性恋和同性恋都一样。电影的前半部分,表面上在讲萨希追小甜的过程,实则反映了异性恋追寻真爱的艰辛,种族、宗教、家庭,异性恋的爱情之路也充满了荆棘。
接着,在萨希过五关斩六将的基础上,导演进一步为真爱之路设置了性别的关卡。父亲巴毕最后冲上舞台,他问萨希“如果让你娶一个男人,你愿意吗?”萨希回答:“不愿意”…
进而升华主题:“同性恋、异性恋都是天性使然,是神的眷顾,它不是罪,也不是受到西方文化的污染”…是的,同性恋、异性恋都没什么不同,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而已。海报底部的“A simple love story”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导演循序渐进的温柔攻势下,相信很多所谓“异性恋”的捍卫者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丢盔弃甲…故事的结尾,小甜嘱咐萨希一定要将话剧带到小村小镇去,也足以体现导演想要普及同性恋知识的决心。
除了同性恋,导演在这部电影中还探讨了很多印度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比如宗教问题、男女地位问题、家长与孩子的相处问题等,具备很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如果你刚好有空,请一定要耐心看完它!(没空也要挤时间看!不然你今年的电影都白看了!)
【观看方式】
公众号"LES拉拉影视"后台回复 遇见女孩的感觉 领取汁源
-End-
文案撰写:小酷酷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视频来源:亿万同人字幕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更多精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LES拉拉影视】,附资源,详情戳:遇见女孩的感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宝莱坞是印度印地语电影基地,是出产量最大的电影基地之一,基本上中国观众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高口碑电影都来自宝莱坞。一定程度上,宝莱坞电影是印度人自娱自乐最大的消遣,它也同时算是印度主流文化输出的影像载体。
在一个主流文化电影基地,同性恋还是女同性恋这种小众而稍显大逆不道的题材,特别是在印度这个女性地位堪比贵国的国家,作为主流电影被拍了出来,是不是很惊讶?就冲惊讶这一点,就值得去看这部电影了。
《遇见那个女孩的感觉》号称是“宝莱坞历史上第一部同性恋题材的主流电影”,噱头是很足的。印度在去年才正式把同性恋去罪化,也就是直到去年,印度才是一个“同性恋无罪化”的国家。《遇见那个女孩的感觉》在这个有罪化法例被废除后上映,也是紧跟时事热点的一种行为了。
《遇见那个女孩的感觉》除了性向不一样总体上是一部传统的宝莱坞电影。动不动就来一场大联欢的载歌载舞,结尾欢欢喜喜大团圆。如果你想看到一些比较深刻的同性题材内容,那么可能要失望了,作为一部应节的喜剧电影,它主要的作用是试探性向大众传递温和化后的同性恋感情。
电影讲诉一个青春期就知道了自己性向的印度教女孩子,因为性向不同而被同学孤立,孤独的长大。当她以为她会一直孤独下去的时候,她爱上了婚礼上给她推销弟弟的美丽女子。两个人相爱了,因为礼法不容,试图和爱人一起去伦敦的女主小甜,为了逃避哥哥的抓捕而闯入了一个星二代的剧场。这个星二代是个编剧兼导演的穆斯林男孩,当时正在排演他的一部没什么吸引力的狗屎舞台剧。两人阴差阳错的有了交集,穆斯林男孩甚至误以为小甜喜欢自己,而追到了小甜的老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误会的故事。
电影海报上基本上没有女主爱人的影子,2个小时的电影,进行到1个小时都没有几个女主爱人的镜头。如果你不事先知道这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你都差点以为是一部跨宗教争取爱情的异性恋电影。全片,两个美丽的女主基本上没有亲昵的镜头,恐怕很多姬崽会失望,甚至怨恨电影暴殄天物,放着两个美丽的女主不放送点福利。
但如果真冲这点去看,就显得有些肤浅了。本片除了这点超乎异常的含蓄以外,它非常有料的剖析了同性恋孩子孤独的内心和渴望,也刻画了家人对同性恋孩子的矛盾心情,以及同性恋的感情在所有其他感情障碍中的位置。
小甜出生富裕之家,父亲很爱他,小时候的哥哥也很爱她。她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很小就发现了爱情的美好而开始渴望爱情,中学时喜欢上了她的好朋友,但好朋友跟一位男同学好上了,让她意识到她与别人是不一样的。
被同学发现她的性向后,她被孤立。她所有的心事只能写在日记本里,只有日记本陪着她。这个世上所有像她一样的孩子,都是这样忍受着孤独。
哥哥发现了她的秘密,一直试图纠正她而对她严加看管。同性恋的感情在哥哥心中如洪水猛兽,是耻辱。印度教和穆斯林相爱,原本在小甜家里是顶顶不行之事。父亲心疼女儿,心疼女儿爱上穆斯林后要接受穆斯林礼教的各种改变。但是,发现女儿爱上的是女人后,家里人甚至宁愿她喜欢穆斯林男孩。因为与穆斯林男孩相爱不是耻辱,与印度教女人相爱那才是耻辱。作为一个宗教大国,同性恋的障碍还排在了宗教之后,可见其艰难性。这一刻,女儿和妹妹的幸福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的面子。不正常和耻辱,这才是所有同性恋以及同性恋家人受到的最大攻击。
虽然这部是一部喜剧片,但印度人的煽情能力实在是强。大量的女儿孤独的内心独白,父亲看女儿日记,发现女儿长久以来隐秘的心事。闪回父女大量有爱的各种细节,父亲懊悔自己错过了女儿成长期那么多的孤独和痛苦,女儿跟真实爱人的甜蜜照片,分分钟弄的人眼湿湿。导演温和的把同性恋的处境缓缓的摊开在众人面前,它像印度人最著名的“非暴力不抵抗运动”一样,温柔又有力的征服反对者。
这部电影,所有的分值都应该献给影片快要结尾的那场舞台剧的构思和创意。小甜勇敢的出柜了,她绝不会因为个人之事忤逆爸爸,但她代表了所有这样的孩子,所有这样童年被孤立,不被理解,渴望被爱,渴望被包容的同性恋孩子,她要替她们发声,因此如期演出排练好的舞台剧。舞台上被关在透明玻璃盒子的小女孩,无望的哭泣,仿佛是幼年的小甜那样无助,仿佛是所有同性恋孩子那无助害怕又孤独的内心。导演通过剧中导演把同性恋的处境搬上舞台演给所有人看,这种真实的痛苦浓缩表达给观者,确实非常有感染力。
父亲忍不住冲上舞台,说出了全片最核心的台词:“这不是疾病,这是爱,能拥有爱是神的恩宠,爱怎么会是一种罪?”“只要你幸福,父亲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爱如重锤,直接心窝,眼泪滚滚而下,为爱情,为父爱,为所有应该被爱的忍受了那么多孤独的孩子。(演员是真实父女,感情看着越发真挚动人)
“我跟你,你跟我,有所不同,但我们的起点相同,带着同理,谅解,接纳以及最重要的爱,一起走过,这人生的美丽旅程”。
故事讲述了青年编剧爱上一个女孩,追求后发现女孩爱上别的女孩,于是以一场话剧的形式帮女孩被家人接受。 这电影除了女孩的父亲有喜欢下厨房的特点,其他人物连塑造也谈不上。从题材而言,印度的确是令人惊讶的敢拍,和其国家的文化差别特别大。只不过电影实在不敢恭维,故事很幼稚,表达也是通过说教和硬生生的大欢喜结局,并不深刻。 如果选择以爱情的追求做这样一个故事的开场,那么对女孩的塑造是很重要的。把女孩其实喜欢女孩作为后半部分的转折实在没什么必要,开始就应该点明了,去探究人物的情感内心。
宝莱坞是印度印地语电影基地,是出产量最大的电影基地之一,基本上中国观众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高口碑电影都来自宝莱坞。一定程度上,宝莱坞电影是印度人自娱自乐最大的消遣,它也同时算是印度主流文化输出的影像载体。 在一个主流文化电影基地,同性恋还是女同性恋这种小众而稍显大逆不道的题材,特别是在印度这个女性地位堪比贵国的国家,作为主流电影被拍了出来,是不是很惊讶?就冲惊讶这一点,就值得去看这部电影了。
能不能研发一种ai技术,具体的功能是把印度电影中的歌舞片段删掉再添加适当的文字补明情节。还有把印度人的脖子给我按住了,不然总是晃荡,看着不稳,总是担心头会突然掉下来。 但除去让我对印度片产生偏见的部分,影片本身还是很好的。电影里的故事本身就展示了这部影片上映后的情况,电影里上映了一部同性片,同时现实中也上映了一部同性片,那就是这影片本身。 我想,印度这种神奇的国度都能拍这种题材的电影,中国竟然不让拍,只能打打擦边球。可擦边球就是擦边球,给不了同性恋真正的尊重,尤其是在这个腐文化横行的现代,只是把同性恋当做一种消费,当做一种噱头,话题度和色情的来源,而从未俯下身子亲耳聆听到ta们的声音,ta们发自内心的痛苦。可以想象,当一位真正的同性恋者看到如今中国的同性文娱产品,ta会感到困惑,明明我的生活习惯,对另一半的要求不是这样的啊,可是市场选择了同性恋应该怎么生活,怎样选择配偶。至于真正的同性恋怎样活?对不起,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只关心我们能否从你们身上获取到什么。ta也可能会感到恶心,因为有可能一大群人正一边看着ta们一边在打飞机,并美名其曰:付费观看,合理合法。
同性恋如今能在国际上有这么多的关注度,主要原因还是人够多。真正的边缘人士从来不会获得他人的理解。比如,嗜屎癖。癖这个字,便表明了不一样,与大众不同。这样的人不会被其他人理解(我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太少,行不成组织。可以想象,ta们也像中国的同性恋者一样,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毕竟一旦被发现,那就是身名俱灭,万劫不复啊。
除了嗜屎癖,还有各种癖好不会被世人理解,恋尸癖,恋老癖,恋童癖,恋病癖。有些会对社会产生实质上的不良影响吗?单纯的喜欢和尸体在一起,贱淫尸体,于是到殡仪馆工作,影响到其他人了吗?没有,只是会变为酒桌上显示自己博学多识的工具而已。福柯《疯癫与文明》里说怎样判断精神病?与大多数人不一致就是精神病。过去同性恋认为是精神病,现在平反了。可是边缘人不只是同性恋,ta们怎样生活,ta们会有怎样的未来?ta们能在某一天获得真正的尊重吗?谁知道呢
就知道会有人又用人家都怎么样了,我们怎么还不怎么样啊之类的话语。没毛病。但,电影本身,着实不咋地。
题材好,电影的意义大于了电影本身。被最后的一场舞台表演给感动到了。
哭辽,可以作为我的出柜电影之一了QAQ,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
虽然小甜和男主的火花都比和她女朋友的多,但是考虑一下印度国情,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的人而努力。
印度电影越来越敢说敢拍,题材不受限,创作自由的空间下,好电影真的会越来越多
亚尼 索娜姆久违的父女档啊女女颜值我很满意 男女我可能反而膈应从女主跟父亲摊牌以后就开始哭观众里那位小女孩和老人个人觉得都跟女主一样活在挣扎中性取向跟别人不一样 并不代表你另类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吧
考慮到印度的環境,這部真的必須給五星
看印度电影,感触最深的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不起,我又要开始引战了,我自(我)闭(嘴)了。如果国内有这样的题材公映,我(Sh!闭嘴)。
嗯,一部很规整的LGBTQ片,没有什么特别惊喜的地方。从误会自己与女主相爱的直男闺蜜的角度切入来展现同性恋者的处境与内心,是个巧妙的想法,但实践起来多少显得隔靴搔痒。不过毕竟是印度这样一个文化背景的国家里一部主流商业片对同性恋的正面书写,第一次尝试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殊为不易!索娜姆演技还是僵硬了些,但是小甜、库瑚这对小情侣的性相太好了吧!中间那段恋爱往事,那么套路,可是你看着这么美好两个女孩子在一起就——真的不需要任何剧情说服就感动了!
几首歌还不错
很温暖的女同片,除了女孩子的爱情,特别喜欢亚尼叔演的爸爸,超可爱。一部音乐剧不可能轻易改变小镇上对小甜和库瑚的看法,一部电影也不可能改变社会对同性的恐惧和偏见,但是能有这种电影出现并且公映还是一次勇敢而美好的努力。
印度在LBGT方面的发展似乎越来越好了。里面的爸爸真是太可爱了!虽然前半段有点点拖沓,铺垫得略过。
个人认为这部片子不该被归类于同性题材,它的主题其实是人有选择做自己的权利。男人可以下厨,女人可以不婚,也可以选择爱女人,穆斯林可以选择爱印度教徒等等。同性恋对我来说没什么特别之处,所以这种题材我也不很感冒了,除非爱情部分刻画的特别好,而这部片子没有做的很好,但整体的温馨氛围营造的不错,还算是个挺感人的作品了。
宝莱坞首部女性LGBT主流电影,感谢Fox Star Studios提供的足够精良的制作;因为Sahil的主演Rajkummar的缘故,很容易想到他的另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电影Aligarh中所扮演的记者,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会选择在这部中作为主角,毕竟去年的作品真的是很层次不齐(Fanney Khan、Stree、5 Weddings)。相对来说,用更轻松的喜剧去宣传一个人的天性(性取向)更可以被人接受,是否勇敢面对能否摒弃自己有罪恶感就认为abnormal的关系,能否得到家庭认同的确是其中每个人都需要克服的问题。
这是我印象中第一部老少皆宜的合家欢LGBT片?还竟是印度拍出来的,惊了。剧情虽然套路,但正因为小众题材才应当追求直白轻快的叙事和商业化的运营(尤其是在印度这种环境),就如片中台词所述“这出戏是为了一辈子活在日记里的孩子而演”“你一定要把你的戏带到小镇小村去,那里会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LGBT电影过度追求艺术化只能止步小众自嗨狂欢,现实的困境悲苦束之高阁。商业片能做到笑点温馨不夸张、泪点真切不煽情、聚焦社会问题,就该值得鼓励。(btw 片中歌曲都超好听!)
大部分人看到片名和海报后,应该会自动脑补完为“男孩遇见女孩的感觉”,但其实是讲“女孩遇见女孩的感觉”,剧情里是两种感觉都有(后者为主),概括来说就是讲跨越性别的爱的感觉。轻喜剧,一点点打破观念局限,一开始,家人以为要跨越的是宗教信仰屏障,克服这个之后,发现真正屏障是性别,很圆满很浪漫的结局,通俗简单的叙事。
2019-2-1 竟然在电影院听天书一样看完了
虽然拍的太童话了但是结尾还是有被感动到,爸爸演的太好了,而且很有意义,另外印度的电影真的太清水了,美国闺蜜都比这对真姬火热,不能亲亲好歹摸摸脸好不好🥲
希望世界能多一点这样的包容吧,在印度能拍这样一部电影并公映真的蛮不容易的,希望我们也能早日等到这一天。
从直男视角切入的同性故事 体验还是蛮独特的 想来是综合国情后的折中做法吧 后半小时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