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尽头是草原

HD

主演:陈宝国,马苏,阿云嘎,王锵,艾米,罗意淳,王楚然,黄尧,白宇帆,曹骏,张铭恩,丁程鑫,李滨,许还山,阿尤尔达迪,乌吉穆,巴音,巴森,江布拉,其那日图,巴德玛,哈玛,霍尔查,苏日雅,塔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蒙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1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2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3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4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5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6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13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14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15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16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17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18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19海的尽头是草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海的尽头是草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历史上“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改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在这个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近3000名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在这里,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将要学着融入新的环境和家庭,面对新的家人。而他们所有的不安与伤痛,都将被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一一化解。兰娅传奇(国语版)这个杀手将有难这个王爷我想退货第一缕曙光鲤鱼客栈美国金梦第二季我知女人心粤语版凤凰追杀令回答不出时尚大鼻子情圣1990破冰2023亡命天涯路烽火佳人大火球悬日青少年哪吒跨界侦查1:死亡真理钱袋地球人实在太凶猛了女神在线战栗第六感功夫小子闯情关生死28小时高墙边的混乱 第四季朱丽娅玉女刑大漠追艳横行霸盗巴黎小情歌前往火星恋爱时代第一季秘令第二季从前有座灵剑山电视剧十二楼的流星雨第一部圣诞及时爱无敌铁砂掌2005特工女王第一季如何爱上冷酷先生兄弟邪神的天秤 公安分析班小镇煤田命案第一季鲨鱼季节火之夜卡洛斯皇帝大路朝天2015只有你2011孤城烈女魅力非洲3D

 长篇影评

 1 ) 最后十分钟真的不行

如果故事停在dsh在流沙中我都真的觉得挺好的,因为草原拍的好看,歌曲配的好,我觉得都很好。但就是最后突然替身文学的出现让我??

阿云嘎演的我带着滤镜感觉还可以,但是最后那个父亲先是让女儿走开,然后又突然因为妈妈的一些”金句“又回归到那个”我永远不会抛弃你“,可是抛弃了呀!是替身文学啊!就是把一个上海女儿当作内蒙古儿子在养啊!女儿都不敢去找真相了!心里一直有愧疚啊!

包括最后最后,还出现妈妈说啥:”没见过面的亲生母亲我们养了同一个女儿,到时候见面我要把女儿长大的故事都告诉你。”但我从故事线看女儿根本就替身了把,就是成为了哥哥留在内蒙了,明明是有可能见到亲生母亲的,但是就因为替身所以没见到了。

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把哥哥写死,没有必要啊,可以搞一个happy ending或者什么的,而不是为了be而be,哥哥真的需要死吗,本来就是很和谐的一家人啊,难道就没有什么亲生家庭和原生家庭和睦共处的方法嘛,例如妹妹去找了亲生母亲找到真相后还是想要留在草原,这种故事没有的吗?

反正就是最后十分钟故事线让我觉得不行,前期故事虽然说有一些片段很僵硬但也都还好。就是紧急吐槽没有任何逻辑

 2 ) 何之为真正的亲情羁绊?

无论处在多么艰难的时代,总有一些散发着人类闪光的时刻,让我们对人类保有一丝希望。

《海的尽头是草原》绝对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同一个家庭三个不同时期从不同视角进行叙事,最后交汇到一起,完成了片中人物各自的最终救赎。

由陈宝国扮演的哥哥杜思瀚为了完成已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妈妈遗愿,抱病踏上了寻亲之路,也揭开了中国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一件不被遗忘的历史。

但电影并没有沉醉于宏大叙事,而是把落脚点放在了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性身上:杜思珩,杜思瀚的同胞妹妹。

串起三段故事三个时空的,除了杜思瀚对母亲的爱之外,还有他对妹妹的思念和愧意,后一种情绪一直到最后才最终揭晓,也为观众解答了当年杜思珩被送进孤儿院之迷。

124分钟的电影里喜欢的片段太多了,尤其是中段杜思珩在内蒙古的成长生活,真实取景让人对内蒙古的美景有着沉浸式享受和体验,草原的空旷和苍茫、牛羊的自由奔放、纯净的白云和蓝天、甚至凶狠的野狼和令人窒息的沙尘暴都让人难以忘怀这片纯净的土地和它那令人着迷的风土人情,喜欢内蒙文化的观众一定不要错过~

《海的尽头是草原》由始至终探讨的都是亲情,什么才是真正的亲情羁绊?

是什么东西让亲情较之爱情友情成为人类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情感纽带,是血缘、道德责任、养育、陪伴、守护还是理解和付出?

一边是血缘关系的带来的数十年的日夜思念,一边是汉蒙结合的新家庭长年累月的磨合、背叛、陪伴和守护,导演通过两个家庭在不同时空向观众多方位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牵绊,其中又以后者的伊德尔/萨仁娜/那木汗/杜思珩一家为主要着眼点。

导演想要展示的这种亲情是多层次的,非常丰富和立体,他很细心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个两族组成的新家庭的磨合之路,几乎为每个人都安排高光时刻,比如那木汗骑马赶狼救妹、伊德尔沙尘暴营救女儿,虽然萨仁娜没有特别的泪点场面,但导演把细节都埋在了角色互动的一言一行上,比如萨仁娜为了能与杜思珩能够好好沟通,不停翻看汉语小册子,发现杜思珩尿床时的温柔体谅、为她搭建厕所……更是在杜思珩带着家里干粮出逃时,对那木汗千叮万嘱,如果她一定要回去上海,那就护送她回去。(这种爱到深处必须放手的亲情真的太戳我的泪点了)

P.S. 汉蒙之间巨大的文化差距通过一些非常多的小细节表现出来,比如杜思珩的第一次尿床,不愿意在开阔的户外解手、脚不可以对着火、蒙古婚姻的祝福语、摔跤等,可以看得出来电影团队对内蒙文化进行过非常严谨的考究工作。

那木汗和杜思珩的感情最为复杂,我还一度以为他们之间要发生点什么东西,他对马正元的敌意绝对不仅仅是出于兄长对妹妹的保护,应该也是有一种男女之间的感情在的,但此时杜思珩的心思早就已经被出逃计划牢牢占据着。

从一开始的忌妒,到后来的对这个小妹妹的保护欲,再到长大之后的男女情愫,每一步的转变都被导演用不同的细节埋满,让这种细腻的情感转变不会显得太突兀,也为后面悲剧的发生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一方面,对杜思珩如何融入这个新家庭、从格格不入到慢慢意识到与这个家庭密不可分,导演同样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镜头去铺垫和呈现这种爱的变化过程,从杜思珩在育婴院和萨仁娜欲拒还迎的互动开始,到狼口逃生欢乐地叫那木汗哥哥,再至沙尘暴里感情大爆发发自内心地叫伊德尔爸爸,再到目睹那木汗悲剧发生时的愧疚和自责……每一步都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那木汗意外身亡之后,相对于温柔、对杜思珩宠溺有加的萨仁娜,更为理性的伊德尔的感情要更为复杂,但很好地得到了展现和处理,一方面要承受失子之痛,另一方面又要抑制自己不能过分责怪女儿,这种又爱又恼的饱满情绪让他对空开枪,也让他的最后决定被观众较好地接受和理解。

那木汗的悲剧是全片人物情感的重要转折点,这件事最终促成了杜思珩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从此时开始,她不再是杜思瀚的妹妹,而是伊德尔和萨仁娜的那木汗,童年时的母亲慢慢淡化成一段引不起涟漪的记忆。

杜思珩和那木汗身份的转化是全场的高潮所在,意味着这种亲情的爱真正地突破了血缘、民族的局限,成为一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羁绊。

所以,最后杜思珩/那木汗看着前来认亲的杜思瀚,脸部表情平静,其实他们当时是处于不同的情绪维度上的,杜思瀚沉浸团圆的感动之中,但他对杜思珩来说,最多就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这种要回归原生家庭的执念就没有了。

这时候镜头给了她在内蒙古大家族一个镜头(都有曾孙了),但我觉得她所说的“新家庭”,不仅仅指的是自己结婚之后所组建的家庭,更是指伊德尔/萨仁娜/那木汗一家,当她真正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的时候,当她决定要遵守自己对那木汗死亡遗愿的那一刻开始,原生家庭对她的羁绊就已经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这个汉蒙新家庭的责任和守护。

全片中,老年萨仁娜说的那句话最能触动我:虽然未能见面,谢谢你把杜思珩生下来,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把她抚养成人。(大意)

 3 ) 个人理解 | 细思极恐,尔导不愧是擅长拍犯罪悬疑的导演

观影时后排很多哭声,但我看着那些非常温情的画面,却总觉得一阵说不上来的奇怪。直到走出电影院,我终于想明白了——

电影看似人间大爱却处处人性幽微。如果顺着萨仁娜刚开始是想把杜思珩当儿媳妇才领养的话,一切才都说的通了。

第一,电影中许多细节提到杜思珩长得好看,又提到当初刚到内蒙杜思珩性格非常倔强,世俗意义上是不讨喜的,但萨仁娜就是特别喜欢她(回忆叙述里说过)。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喜欢除了缘分还有漂亮的缘故。

第二,萨仁娜丈夫回来之后两人在床上突然没头没尾地提到那木汗结婚的事情,还说明了那木汗很难娶到媳妇。那领养了女主,就。。。

第三,杜思珩和那个男生很亲密的时候,那木汗的表现已经超出了哥哥对妹妹的在意范畴了。

第四点是猜想:

第四,那个一起逃跑的男生(实在忘记叫啥)问杜思珩养父母对她好吗,杜思珩的回答非常微妙。她说“很好,但是我一定要问清楚真相才能在草原上好好生活”。

如果按照电影里展现的那种人间大爱的表层故事,这句话就很奇怪,因为她小时候养父母明明说过等她长大带她去上海,怎么等她长大就不跟家里直说她想回去呢?

但是如果按照儿媳妇这个思路,这句话就很合理了。她长大了,知道养父母领养她是想让她嫁给哥哥,因此她害怕养父母不肯放她回去,所以选择偷偷行动。“问清楚真相我也安心留在草原上嫁人报答养育之恩。”这才是她的心里话吧。那个瘸腿的小伙伴劝她的时候说“你走了那木汗忙不过来”,其实是要说“你走了那木汗怎么办”。

但是!!!

虽然我认为萨仁娜一家刚开始领养女主的心思不单纯,但我的用词是“刚开始”——

因为到最后,萨仁娜已经完全把她当亲人了,不存有私心了。(注意,只是萨仁娜,所以电影最后活下来的是萨仁娜和女主,最后给的夕阳奔跑镜头也只有萨仁娜和女主,只有她俩真正成为了纯粹的亲人。养父只是因为承诺才不抛弃女主,还让她用男主的名字活着,哥哥更希望与女主成为爱情方面的家人而不是亲情方面的亲人)

这么分析的理由很简单。

在哥哥骑马去追逃跑两人之前,萨仁娜突然冲出来说,“杜思珩想回上海那就让她回吧”。如果按照电影展现的人间大爱表层故事,这句话非常莫名其妙,简直是一句废话——电影里疯狂体现一家人相亲相爱,女主当然是想回上海就回啦,为啥在追人的紧要关头,萨仁娜还要拦住哥哥强调一遍呢?

但是如果按照儿媳妇的思路,这句话就非常有必要,充分说明了萨仁娜对女主的爱。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萨仁娜真的把女主当女儿,愿意任她高飞,而不是把她当儿媳妇留在身边。

综上,即使按照儿媳妇的思路理解剧情,故事主旨依旧没变,还是感动人心的大爱,但逻辑会更顺畅且剧情更有波折,而不是电影里展现出的那种美好到近乎虚假的合家欢。

以下是我理解的“真正的剧情”。

萨仁娜担忧儿子找对象,于是看上了漂亮的女主,对她关怀备至,最终成功领养到了她。

女主由于童年被生母抛弃,所以对他人充满了不信仁。被收养后,女主刚开始也被萨仁娜一家触动,把他们当亲人,但当她长大到一定年岁,开始明白自己将来的归宿,明白萨仁娜收养自己的用意,于是由于童年经历导致的防备感,逐渐在内心隐隐疏远他们,不敢告诉他们她想回上海看看。殊不知,萨仁娜早已在朝夕相处中把女主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

当哥哥陷入流沙时,或许是因为相信哥哥可以自己出来(当时被短暂地顶出来一下),或许是被男生按住,或许是想着哥哥死了自己就不用嫁给他了,不知道具体哪个原因(导演这里拍的我没太看懂),反正女主刚开始没有太大动作。直到哥哥已经快被流沙吞没,却没说任何责怪她的话,而是让她别过去,这时候女主才意识到萨仁娜一家到底有多爱她,于是开始奋力挣脱想要救哥哥。

所以最后,女主跟着牛车走,跪下,冠以那木汗的名字,再也没去上海,都不是因为养父用姓名困住了她,而是她自己在内心深处放下了,她不再怀疑萨仁娜一家对她的爱。

既然已经得到了真正的爱(萨仁娜一家),何必再去求证未知的爱呢(亲生母亲)?

因此,当亲生哥哥跟女主说出真相时,她也没有什么反应,她早就因为爱走出了童年阴影,拥抱新生活。

(还有一个偏直觉的解读,有一些支撑但不有力。那个一起逃跑的男生,养父可能对他不好,比如家暴)

 4 ) 矛盾冲突的点被隐匿了

大家都在质疑,已经入蒙十年的杜思珩遇见孤儿院小伙伴后两人为什么会偷跑回上海?

其实根据剧情铺展及氛围烘托,很明显的是,哥哥那木汗爱上了杜思珩,而且,养父母也有让杜思珩嫁给那木汗的想法。哥哥十年前就已到结婚年龄了,因为喉咙烧坏了不能正常讲话成为残疾人,周围没有蒙古族姑娘愿意嫁给他。过了十年,那木汗还是未娶到妻子,家里收养的这个小姑娘杜思珩眼看着出落成亭亭玉立大姑娘了,让她与那木汗成婚似乎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杜思珩心里肯定也晓得家里人对她的这个指望。

如果不是再次遇见孤儿院小伙伴,她可能就认命了,毕竟,也没有其他解决办法,而且,她并不讨厌哥哥那木汗,她也需要用自己来回报这个家庭,用汉人的话来说就是“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唯以身相许”。(至于杜思珩是否爱上那木汗,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年龄差距太大,另一方面也是文化隔阂。同龄蒙古族姑娘都不愿意嫁给他,一个小他十几岁的上海小姑娘凭什么会愿意?如果有爱,那也只是对哥哥的爱,亲情而已。)

可惜这种自然而然的逻辑被打断了。

孤儿院小伙伴吴正元的蒙古族家庭转回来了,相隔十年,小伙子表现出对杜思珩一见钟情的感觉。哥哥那木汗及朋友们想挡住他的目光,未尝不是捍卫那木汗的婚姻希望。

杜思珩是不是爱上了他?不一定,也不重要。他的出现带来了乡愁,带来了反转命运的力量。

于是,“偷偷跑回上海寻亲”就由放不下的一桩心事变成必须付诸行动的人生计划。

很多人说,只是想回上海问问父母为什么把她扔孤儿院,只要跟养父母说清楚,他们不会阻止她的,而且说不定会送她去呼和浩特,用不着“偷跑”。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这件事情就不是那么光明正大可以言说的了,双方互相都不信任对方。养父母会担心她不再回来,她也担心养父母不相信她会回来而不让她离开。

这才是悲剧的症结所在。

当然,她的“任性”行动失败,也为养父母家庭带来丧子之痛,最后只能以身相代,以那木汗的名字和身份活着。

 5 ) 两个母亲,一轮明月

《海的尽头是草原》,我很喜欢这个片名,它充满了诗意和乡愁。看完电影我才明白,海就是上海,草原就是内蒙古。是什么把这两个遥远的地方连接在了一起?这个名字应该还有下半句,就是“海的尽头是草原,而草原的尽头是人。”我不会说蒙语,可以说半句都听不懂,但是看完电影后觉得蒙语是那么好听,里面的人是那么美。萨仁娜、伊德尔、那木汗……他们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还有那美丽的大草原。

电影改编自中国的真实事件,历史背景聚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大批南方的孤儿面临营养不足,饿死的边缘。在这个紧要关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动请缨,将上海的一大批孤儿接到大草原,他们最后都被当地牧民领养。因为尔冬升的电影,这段尘封的往事被重新提起,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段历史是隐藏的,不为人熟知的。至少作为80后的我是第一次听说,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想去一探究竟,我想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它可以将历史照进现实。

电影中的人物可能是虚构的,但是情感和故事无疑都是真实的。杜思瀚和杜思珩是一对亲兄妹,没有工作和经济来源的母亲带着他们来到上海找丈夫,然而没有找到,又赶上自然灾害,饥荒,灾民一批又一批,无助的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寄宿在上海的一个好人家里。无奈之下,母亲只能选择将妹妹放到儿童福利院,因为这样,孩子才可能不会饿死,有口饭吃。相信普天下的母亲,没有哪个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抛弃。可是在那样的年代,朝不保夕,人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大家都是那么渺小。就像有一双命运的大手,推着这一家人往前走,杜思珩自此开始了漂泊的一生。她紧紧拽着一条小毛巾,那是妈妈留给她唯一的东西,上面刻有她的名字——杜思珩。她不想忘记自己的汉语名字,那是证明她来过的地方——上海。因为此后,她需要听着另一种语言,过着另一种生活,事实上,杜思珩一开始一直抗拒着内蒙古的大草原,她一直有一个心结,妈妈说会来接她,如果她不回去,妈妈就找不到她,在内心深处,她认为内蒙古不过是一个暂时落脚的地方。正是因为这样,她和别的孩子不同,她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属感,直到那木汗的死。

那木汗

电影很好的描绘了小女孩的心理变化,从起初的抗拒到最后的完全接纳,其中的生死考验,起承转合并不生硬。从哥哥的寻亲之旅开始,中间穿插着各种回忆,我们仿佛跟着人物一起走进了那个神秘的大草原。 电影很好的融合了纪录片和剧情片的风格,牵涉到真实历史背景的时候,就像在看纪录片一样严谨克制,而牵涉到具体人物的时候,又从小入手,细致入微,哪怕是配角也不例外。比如带陈宝国饰演的哥哥杜思瀚到内蒙古寻人的司机,一出场就是迟到,但豪爽地和陈宝国道歉保证,说明他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再到车子坏了和修车的哥哥吵架,在陈宝国的劝说下,和哥哥重修旧好,剧本写得幽默又有人情味,把普通人的状态刻画的入木三分。这里也暗合了亲情关系,杜思瀚失去了妹妹,余生都在思念中度过,所以不希望明明有眼前人,却不懂得珍惜。还有和小女孩杜思珩一起长大的几个哥哥,大哥、二哥、三哥,他们一起骑马、一起赶狼,妙趣横生。草原的片段让人看着非常舒服,仿佛透过那个大屏幕就能闻到草地的清香,看到蓝蓝的白云。

草原好美

影片中有两个妈妈,一个是杜思珩的亲生母亲,她柔弱无助,因为记忆久远,她一直面容模糊,唯有绣小毛巾的画面深刻地留在孩子的心里。还有一个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蒙古族妈妈,马苏饰演的妈妈充满了母爱的光辉,无论是照顾孩子还是做家务做菜都是一把好手,她活得长命百岁,充满了悲悯之情。这两个妈妈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一个永远的刻在心里,却无法相见,一个在身边陪伴,却总是伤害她。最后,蒙古族妈妈用自己无限的爱和怜悯成为了杜思珩永远的妈妈。

亲生母亲

蒙古族妈妈

那木汗的死无疑是全剧的高潮,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王锵饰演的那木汗是一个从来不说话的“哑巴”,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不是哑巴,而是小时候发高烧烧坏了喉咙,几乎无法发声。直到最后将陷在流沙里的杜思珩救出来,在他临死的那一刻,他发出的呼喊是“不要过来”,他在用生命保护从小一起长大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哪怕这个妹妹从小到大还惦念着回到上海。草原上的人表达爱的方式是淳朴的,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你吃,奶茶、奶豆腐,但是因为南北差异,在他们看来最珍贵的东西,却是你无法下咽的。

一边是亲情的魂牵梦绕,一边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呵护陪伴,杜思珩的成长伴随着这样的撕裂,亲生父亲早已不知所踪,母亲和哥哥只存在于遥远的记忆中,而现实生活中的蒙古族妈妈和哥哥又那么的无微不至,大草原的一切从最初的不适应也渐渐被爱包围。和几个蒙古族的哥哥们一起骑马上学,学会在空旷的草原上挖个坑上厕所,把狼认成小狗的危险,慢慢学会了蒙语。长大成人后穿着传统的蒙古族衣服参加一场传统的蒙古族婚礼。走在外面,她就像一个从小在大草原上长大的少女。然而,上海,依然是挥之不去的梦,要怎么才能回去?骑马走出草原然后扒火车?这条路真的好远好远。

虽然这个女孩很任性,但是我们完全能理解她,可以和她共情。因为不是她不愿意接受自己现在的身份,而是一个人的出生是刻在基因里的烙印,就像内蒙古人吃不惯水煮鸡蛋,而汉族人吃不惯奶豆腐一样。最后,能融化这刻在骨子里的南北差异的,唯有人和人之间最真挚的爱。

在生死攸关时刻,那木汗救了这个妹妹,这个从上海远道而来,命运将彼此联系起来的缘分存在,在那一刻,他在想什么?他会想我要不要救她,我该不该救她?不会,那是一种本能,就像真正的一家人,哥哥总是保护妹妹,妈妈总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那木汗死了,本来萨日娜和伊德尔完全可以抛弃杜思珩,然而,他们没有,伊德尔兑现了他曾经的诺言“我永远也不会抛弃你”,就像一个真正的父亲那样,无论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最后,我们都能原谅他们。从此,杜思珩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她要留在这个草原上,替那木汗活下去。从此,她隐去了自己的汉族名字杜思珩,改名叫“那木汗”。

这个故事的精巧之处在于,一个女孩,通过自己的身份转换,完成了两代人的“爱的连接”。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人有归属感,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杜思珩失去了上海的那个家,但是她拥有了草原上的家,她在那里长大、结婚生子,她和这片草原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所以,当她的亲哥哥杜思瀚找到她的时候,她应该没有遗憾,唯一的遗憾是,她的另一个哥哥那木汗死了。

当这些人站在草原上,面对着镜头,当草原的落日渐渐下沉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相信尔冬升导演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是真正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的,因为“爱”不会骗人。

长命百岁的蒙古族妈妈

 6 ) 草原的尽头是大冤种

轻微剧透,我实在受不了,从来不玩豆瓣的我,冲进来骂这部烂电影,看过《国家孩子》的我冲进电影院,就给我看这个破东西?三千孤儿入蒙古,就是个噱头,讲了一堆破烂事,叙事极其纠结,陈凤霞有对儿女,因为养不起,就把身体弱的自己照顾,身体好的送到孤儿院,儿子听到了之后,冲进大雨里把自己淋感冒了,所以妹妹杜思衡被送走了,陈凤霞老了以后一直愧疚,杜思翰为了母亲和自己的心结去寻找全剧都在作的杜思衡,一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养父养母对她视如己出,她阿爸小时候告诉她:等你长大了,带着我和你的额吉去上海,然后她长大后就忘了,看到一个男孩喜欢他,就要求这个男孩陪她去上海,说:我会和你回来的,我问明白后,才能能安心回草原生活,男孩被这个饼给圈住了,就和杜思衡跑了,没想到遇到了流沙,养父母的儿子,为了救杜思衡和那个男孩,直接嘎了,看完后,我真想抽死女主,我不感动,我很生气,养父养母养了她,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真不如养只羊🐏最起码还能宰了吃,就这?还原谅她了,让她用哥哥的名字生活,烂尾结局,一堆人说感动,我差点没气嘎

 短评

《海的尽头是草原》盛满了温暖的人情味,尔冬升导演将亲情、爱情、乡土情展现得细腻无比。全员演技触动人心。本片的离场感后劲凌厉,必须亲自感受。何以为家,有爱你的人在就是家。

4分钟前
  • 林明杰Eric
  • 推荐

感人吗?感人的,最后的巴德玛老师短短5分钟不到的戏份吧,slay全场可以说,那种直接经受大草原洗礼过的饱经风霜的真实生命力,给你带来的震撼是最直接的。同个时空两对母女的背景也很戳人,算是一定程度上升华了这个遥远守望的主题吧。但是除此之外,前面的部分还是太流水账太浮于表面了,两条线完全没有形成有效的编织,拍一会公路旅游再拍一会历史回顾,太分裂了。女孩长大后逃走跟牺牲哥哥两场戏,铺垫真的够吗?司机兄弟俩角色的设计也没必要吧,太刻意了。另外这里面有个别年轻演员的戏是比较灾难的,流沙那里我直接笑场了。最重要的是,我还是没法忽视整个故事与伤痕和解的态度,一句“十几年后”轻飘飘带走了多少血泪;一句“都是命数”又冠冕堂皇遮盖了多少动因,不忍细想也不敢细想。我觉得小宝导演可能也尽力了吧,但片子质量,真就那样。

6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可以坐等二刷了。看完好想去草原啊。

7分钟前
  • 沈十六
  • 推荐

那木汗,你死得好惨啊!(要说这片子不好的,但又挑不出什么致命的错处,要说很好吧,就像喝了碗十全大补的佛跳墙,可是什么滋味也说不出)

9分钟前
  • 推荐

看完有一种直达内心深处的暖意,质朴的草原人民,拥抱着单纯的、无助的小心灵,真情动人!

14分钟前
  • 小猫吃鱼
  • 力荐

还是我喜欢的那个小宝啊,有自己的坚持,他对演员真的很好。(北影节期间一天四部快累疯)

18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推荐

含蓄、温柔、克制,不需要强加的煽情,故事本身足够让人感动。很喜欢牧民们几乎全程蒙语对白这个做法,除了剧情需要之外也让影片多了另一层美感和真实感。另外光是影片中展现的内蒙古牧区风光和风土人情就足以值回票价,若是早赶在草原旅游季之前公映,必然助推一波内蒙旅行热潮

20分钟前
  • whocarez
  • 推荐

北影节首映,惊喜于导演会扶持新人拍出最值得关注的那段历史,失望于最精彩的历史事件沦为平淡叙事的背景板。导演说他今后只想拍爱,电影里确实看出这层意思了,但是太美好就远离了现实,及格

25分钟前
  • son沐风
  • 还行

陪朋友看的,回宿舍吐槽了一路。感觉妹妹前面的那些行为都能理解,但最后她瞒着家人偷跑掉搞得跟被追杀似的是真无法理解:明明在那个家生活了十年,都知道她养父母和哥哥是什么样的人,直接告诉他们“想找到当年的真相”是能被理解的,甚至养父在她小时候还讲过“如果回上海带上他们”。所以这种情节真的无法逻辑自洽,让我感觉是为虐而虐。当时确实非常生气,因为那木汗作为全片我个人感觉最喜欢最能立得住的人物就这么牺牲了。开头几个汉人的台词和演技也很僵硬,还有很多奇怪的地方,全片也只是建立在这个背景下而没有真的“拍进去”,一个很好的主题并没有拍好。给三星不忍心,给四星对不起自己……

28分钟前
  • 仪喵
  • 还行

完全是大和解式的拍法。我们近一年对苦难的消解愈发保守且勉强,基本就是“来都来了、人都死了、都过去了、放过自己、立地成佛”的组合拳法。可以确定的是,未来10年,咱们都不会再看到像《一秒钟》那样偏不和解,偏要记住,令人心脏沉甸甸且闷痛的结尾了。

33分钟前
  • 判官
  • 还行

北影节展映。中国人独有的家国情怀,之前国说了很多,这次说说家。尔导也说自己这些年更愿意拍温情的不搞打打杀杀了哈哈,这部戏或许就是这种心态拍的吧,抒情散文,看过国家孩子的话会觉得这部戏更像那段故事的一个引子。四星

37分钟前
  • 姜军
  • 推荐

可能是故事问题,也可能是语言问题、选角问题,电影并没有打动我。看起来很壮阔,也有史诗气质,不会差的一部电影,但就是并不触动,平淡且算不上有真正意义上动人的细节…

42分钟前
  • kinder23
  • 还行

她要去上海,到底为什么不跟她爸爸妈妈说啊?说了肯定会让她去的,那木汗也不会死,可恶狠狠意难平。(by the way,阿云嘎好涩好涩🤤)

46分钟前
  • 林疏沐书
  • 推荐

把悲欢离合拍得云淡风轻,有人觉得这是败笔,而我却觉得这是导演的高明。因为,表面的云淡风轻之下,情感的流动从未停止,反而因为这种克制,让情感来得更动人。而且,这种云淡风轻刚好是草原的底色,是这辽阔土地给予草原人民的坚忍与豁达。在生活的残酷面前,他们用接纳替代了抱怨,用微微一笑替代了哭天抢地。所以说,整部电影其实拍出了草原的味道,这一点很高级。

48分钟前
  • 鑫弦
  • 推荐

2022北影节第二场电影|动人!有力!一个关于找寻、原谅和救赎的感人故事。草原人物群像刻画得很成功,角色各有千秋,确实是大爱无疆。小演员尤其出彩,灵气十足。我们永远需要这样温暖的电影。

49分钟前
  • Ber_雪碧
  • 推荐

3.5剧情上腰斩版国家孩子 配乐上阉割版嘎达梅林。看到蒙族哥哥舍身救汉人妹妹的时候直接忍不住了 这个剧情看了两遍真的已经到了无语的边缘…有一点纪录片的形式但这不是内容千篇一律的借口 我不知道蒙族同胞们看到这里究竟心情如何…看到萨仁娜的时候我以为将会复刻她养育二十个孩子的故事 没想到竟然还是“驯化倔强的汉人孩子”的剧情 以及孩子十几岁了还不懂事往外跑 隔壁国家孩子里这可是六七岁才干得出来的事!陈宝国代表的寻亲故事线也和主剧情很割裂 说教意味又浓 简直不忍卒读…p.s.喜欢看阿云嘎当爹 包场看电影我直接跟着喊avup.s.关于我看了三个蒙汉孩子的故事都有人是哑巴这件事 22.9.21

51分钟前
  • 夏の終わり。
  • 推荐

爸爸告诉妈妈假的地址直接抛弃妻儿玩失踪;哥哥为了留下故意感冒让妹妹被送到福利院;妹妹在草原上长了十年不知道感恩还害死了对自己视如亲妹的草原哥哥。这一家子都是什么人

54分钟前
  • 花卷君
  • 较差

是我认真会选择一个人再去二刷一次的好片!最后无数次联想到了自己生活里的种种,哭到无法自拔。从老演员到小演员,到汉语演员到内蒙演员,没有一条线掉链子,我太喜欢演杜思珩的小演员了,长得好看不说,充满了灵气,和导演的调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值得敬佩的导演,值得敬佩的演员与剧组。电影整体呈现的温情感,很难让人不动容。一个看上去命题作文十足的主题,剧情叙述的如此完整,可见导演的功力。另一方面,如果说这是内蒙宣传片,也一点儿不含贬义的色彩,唯美的星空夜景,恰到好处又拿捏心弦的配乐,每一段都让人沉浸其中。啊,我爱尔导!!

56分钟前
  • 豆蔻
  • 力荐

四个哥哥给妹妹找小毛巾的时候真的好帅草原的包容 原宥了妹妹的任性这种趋于神秘的自然力量 真的让人崇敬

59分钟前
  • 墨潯
  • 推荐

地久天长中,丽云夫妇原谅沈浩用了20年,海的尽头是草原中,额吉和伊德尔原谅思珩只用了一瞬间。

60分钟前
  • 汪政宏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