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摘抄:
无论你曾经多么坚强,当你的身体生了病,你就会变得脆弱。
瑞士的宗旨是:必须身患疾病,必须意志坚定,必须经过长时间考虑,我必须要听你说,而且确认你并不是过早地抛弃自己所被赋予的最珍贵的生命。
不得不放手的人相对于逝去的人更痛苦。
选择安乐死比接受安乐死更为简单,因为你死了以后你就不在了,但你的妻子仍然要活下去。
死亡不一定就是很糟糕的事情,死亡可以是像个仪式一样的事情。
我想如果你爱某人,最终你还是应该尊重他的意愿。
而身体慢慢衰竭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花整整10个月的时间来慢慢聊,比遇到车祸而丧生强多了,我们已经把能说的话都跟对方说了。
为了让他的生命值得延续,我是否做得足够多了,这是我一直在纠结的。
整个纪录片记录了西蒙实施安乐死的全部过程,一开始西蒙决定安乐死,家人们非常强烈的反对,到后来西蒙也动摇了,再到后来西蒙病情突然恶化,西蒙自杀未遂,家人们理解了西蒙的想法,最后西蒙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实施安乐死。纪录片但是也很像电影,会有特别真实的感觉。
西蒙是个有好胜心、特别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幽默风趣的人,他掌管公司、在朋友同学中也是主心骨,他还有幸福的家庭,我觉得这是普通人奋斗一生想要的童话故事般的结局了吧?但是他在实施安乐死的2年前,女儿因骨癌去世,现在自己又患上了绝症,很难想象他自己是怎么面对这一切的,他会不会不甘心?会不会埋怨命运给他开的玩笑?让一个人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打击,目睹自己的生命走下坡路,被疼痛折磨,他幸福美满的人生就这样被病魔按下了暂停键。
生命是灿烂且残酷的,绝症病人的每天只能等待命运的宣判,虽然安乐死一直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但是通过这个影片能理解到一些人想要安乐死的想法。他们并非不热爱珍贵的生命,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其实对于自己来说,这一辈子已经很满足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事,他们活在亲人朋友的“爱”里,疾病的折磨让他们失去尊严,如果早晚有一天我们都要告别,那不如找一个美好的日子我们好好“告别”。面对死亡的最好方式,应该是对身边的人永远保持着“爱”吧。
死亡和自由,两个完全不相关的话题,纠葛于“assisted dying”。
Simon说,总之“not manly”,说“overwhelmed”,说“how to die”。
爱人说“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想死”,医生问“what do you want?”。
妈妈说“我不会再有一个儿子了”,说“很勇敢,坚持活到最后的人也很勇敢。”
社会担心未来放弃对“the vulnerable”的责任,打开肆意扩散、无边界的杀害的闸门。
但是,人拥有right,就像人运用清醒的理智所做出的其他决定一样。我很难想象,如果Simon如果不是幽默的人,不是精通四国语言的人,不是有浓重的北方口音的男人,会不会起意“安乐死”。也不能想象,如果Simon不是要强的、小团体的核心、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会不会在第二次深思熟虑的早晨以自杀的激烈方式表示对死亡的渴望。但是在即使没有痛苦的疾病进行中,Simon选择了死亡。
Simon选择的死亡方式,爱人是生气的。“Why not?”允许God决定,允许Nature决定,但是唯有人自己在死亡上没有资格吗?或者准确地说,社会不允许,更艰难的是亲人在目睹死亡的快速进行,接受随后的世界。这是一场远离与背弃吗?
我想,Simon不害怕死亡。如果按照希腊悲剧的英雄的维度,我是否愿意选择Siomen的人格?现代社会过分地打开了人关于身体、关于死亡的命运。使我们失去了或者说免去了在混沌中走向自己的命运的路途,当然还保留着关于伦理,像我们在面对爱情故事的时候。但是也剥夺了命运的旅途中反抗、获得“男子气概”(Simon,或者说成为伟大的人)的机会,因为这是一场被宣判的抵抗,即使我们可以延长时日,但是终会走向疾病带来的死的命运,病态的过早揭示的命运。
死亡的方式成了我们惟一能决定,而使死亡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方式。
但是,往往我们没有被确诊死亡。
而且,所能做的不包括弥留之际的给别人带来的宽慰吗,像他们的女儿所做的;况且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在被确诊之后就马上死去,而是邮件朋友、完成遗愿清单,或者研究天体物理的理论,如霍金。
这些都给了我们选择时间的难题。谁给我们的睿智,在不是很好的时间选择最好的时刻?
朋友聚会喝着红酒、香槟吃着披萨、沙拉
这位英国人开着法国车标致、那位瑞士医生开着德国车大众
穿的衣服跟我们差不多,或者说是我们学习的他们
一个人的生命虽然看上去是自己的,但其实不止属于自己,因为你的死可能会给你的家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楼梯扶手的白色是英国式的白色
他们在家里是不脱鞋的
用的笔记本电脑是dell、hp,手机是三星、Apple
我一直是支持安乐死的,死有时候比痛苦的活着好
一个人是有权利选择他该如何活着又该如何死亡,但对于安乐死我还是很矛盾的,片子没有太多的煽情,会引人泪目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老母亲最后说的话很令我感动,她说西蒙很勇敢,但我们要记得也有很多坚持到生命终结的人,他们也很勇敢。留给我最大印象的还是结尾西蒙和爱犬像个孩子一样跳舞的场景
要想最理想化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体面地走),自身思想成熟、好的经济条件、社会文明开化,三点缺一不可。
Sanctity of life vs Dignity of human; Compassionate purpose vs Intention to kill; The feasibility question of whether we can protect the vulnerable; The risk of slippery slope... 关于安乐死的争议将永不消弥。看再多材料,都没法跟看一个人死相提并论...
如何生存是个问题,其实如何死亡更是如此,尤其如何面对家人尚在。安乐死从来不是技术问题。8.6
57岁的Simon得了运动神经元病,在病发后决定去端士安乐死,中途因为妻子等亲友的阻止一度中止,结果因为病情恶化最后还是去端士实行了(话说原来一人的费用是7000英磅,真的不是人人都能死得起啊)。中间也有部分关于英国关于安乐死是否通过的提案。虽然爱他,但应该尊重他的决定,这是他的人生。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选择的自由,尊重一切由于你个人的局限性所无法体会和尊重的事物…安乐死者对于生死的权衡,自杀者对于哀乐的取舍,冷暖自知,不应强求。
无法用总结的话来形容。生命的话题是无果的
其实对我来说,比起自己的死亡 ,更可怕的是家人的离去。活着,真好
simon自己拨开开关的那瞬间还是很揪心的
天空没有鸟飞过的痕迹,但他确实已经飞过。
感谢在我最疑惑最需要这样一个视角的时候适时出现在首页。如果这就是慎重考虑之后最好的选择,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呢。最终认可他的决定打点好一切还依旧自责的妻子,清楚指出自己没有是否勇敢的选择权、儿子勇敢而那些坚持抗争的人同样也是的妈妈,这一家人明显教育水平都很高很有教养。
一个叫西蒙的男人决定去死
看的时候一直强烈的以为死亡是个人的事情,不能理解Simon的妻子为什么那么生气,不能尊重Simon的选择。后来发现,爱会让人狭隘,让人不能置身事外。
我倒是脱离故事的在观察BBC的人他们是怎么拍摄这种沉重而又温情主题的片子的,怎么把它拍的隐忍、克制、发人思考、有深度。
几度哽咽。特别难以承受美好的事物逐渐走向衰败那种不可逆的绝望感。也曾无数次幻想同样的场景,我也会选择安乐死,这是最好的解脱。并非不热爱生活,我如此的热爱生活,每天都认真地享受生活尽管有种种的不如意、和理想中相去甚远。但正如西蒙所面对,等到失去对一切的控制,那种绝望变成死亡的渴望。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尊严地活下去还连累其他人那我选择安乐死,这不仅需要自己的勇气也需要家人的勇气。其实片子有很多细节比如首位呼应比如simon的纸条和留言比如最后simon的舞蹈比如母亲和妻子的独白比如安乐死机构叫life circle,我不知道看完哭了三次的我到时候是否还有勇气决定
很高兴你来,遗憾你离开。🌱
每次想到结尾处Simon用手机播放给妻子的遗言的情景就想哭。
其实五颗星都想给Simon的老婆。女儿,丈夫先后出事,还能那么乐观积极平静,内心之强大难以想象。相比之下Simon走的是另一个方向,人总要找到内心的平静。
Die in dignity. RIP Simon Binner. 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