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眼里,印度电影的歌舞片是他们国家的一大特色。
具有民族风格的洗脑音乐配上地道的舞蹈,每每还是让国内的观众有些接受不了。
但随着近些年印度电影大量的被引进国内,我们也对印度“宝莱坞”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而这一次现实题材的《一个母亲的复仇》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印度这个国家的“另一面”。
原来他们国家除了歌舞片,还有同样让人揪心的现实题材电影。
《一个母亲的复仇》改编自2012年震惊全球的“德里黑公交案”。
一名女子在深夜误上黑公交后,遭到了包括司机在内6人的轮奸施暴,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来到影片中,受害者叫阿丽娅,一名还在青春年华的女高中生。
同样遭受到了“黑公交”的暴行,但不一样的是,还好阿丽娅最后活了下来。
然而,法律并没有替阿丽娅伸张正义。
虽然,警方很快的将罪犯全部抓获。
但是,他们居然聘请律师推翻阿丽娅的证词,得到了当庭无罪释放。
他们甚至还要在出狱后前来挑衅,没有丝毫的愧疚和歉意。
这一切,对于阿丽娅来说,又是一次更残忍的打击。
戴维基面对伤痕累累的女儿,面对法律在狡猾的罪犯面前的无力,她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女儿复仇。
她和私家侦探DK合作,在他那里获得各个罪犯的情报。
用一场场“完美犯罪”宣告着对于罪犯的讨伐,以及作为一名母亲的复仇。
在被誉为“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地狱”的印度,平均每3分钟就会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60%的印度女性曾遭遇强奸……
而更让人气愤的是,印度男人的对于“强奸”的态度。
在“德里黑公交案”之后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叫《印度的女儿》,采访了案中施暴的罪犯。
在他们眼中女性只是他们的玩物,不知悔改发表的一系列言论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坐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我们无疑是幸运的。
在我们国家女性可以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最起码人们对于强奸都是嗤之以鼻的!
我们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可以化妆,可以打扮……
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一切,在世界的某些的角落,有些人还在拼命的争取。
让人寒心的是,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在印度遭到了全国禁播,“德里黑公交案”被判死刑的罪犯至今依旧没有执行。
那个强奸受害者两次,将其肠子从体内拉出的少年犯,也早已经得到释放。
所以,所谓的正义呢,真的就让这些罪犯继续逍遥法外吗?
这么看,真的可以理解影片中母亲戴维基的绝望与反击了。
很多小伙伴在看完电影后,第一时间想到了江歌妈妈。
唯一的女儿在日本遭受了无辜的杀身之祸,朋友刘鑫却在紧要关头反锁房门。
更可气的是,刘鑫并没有丝毫的感恩。而是回到国内后,在江歌妈妈的伤口上疯狂的撒盐。
奈何江歌妈妈可以和戴维基一样的坚强,也抵不住这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
真的很怕江歌妈妈最后会像戴维基一样,选择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女儿伸张正义。
影片中扮演母亲戴维基一角的,是“宝莱坞最后的女皇”希里黛玉。
获奖无数的她,在影片中依旧奉献了精彩的演技。
每一次母亲绝望的哭泣,每一个复仇坚毅的眼神,每一步都是视死如归!
提前观影的小伙伴们,也都被希里黛玉的演技所折服,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而遗憾的是,这一部《一个母亲的复仇》其实是希里黛玉的遗作。
这位传奇女演员在2018年的时候突发心脏病,不幸地离开了我们。
回过头再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希里黛玉这一次母亲的诠释显得更具张力。
我觉得很好看,现在的人习惯性的当喷子,反正除了自己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他都持否定的态度,呵呵!最好别看电影,真担心这些扛精成天看那些他们眼中十有八九是辣鸡的电影早晚得抑郁症、心脏病啊!不值当的,好好静下心来看看电影想反应的思想和主题了不要总肤浅的停留其表层的东西上,其实还是很好看的电影至少大快人心,电影本来就是娱乐没必要较真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球,什么都想展现,每条线都涉及一些,导致都不深入。人物性格和关系的塑造前期都没塑造好,就直接展开了后面的故事。所以对于后母对女儿的爱,感觉有些突兀用力过猛。
如果前期再多一些铺垫就更好了。包括侦探的塑造也很扁平,同意帮助女主也很生硬。前期真的就是给我的感觉,就剧情很卡顿,情感的表达上让人没有深入感。走进不了人物。比如后母真的很疼爱女儿,但是剧情前面只表现了女主担心女儿安全,让女儿注意安全嘱咐等。如果再多一些对女儿生活或者细节的关注就更好了
后半段最后的反派出现,剧情的戏剧性和对立性增强。让人随着主角的行动而紧张。这一段真的被带进了剧情,心跟着镜头走
但是在后半段,女儿的走出阴影,重新生活,可以从色调变为暖色,镜头更加温和看出。但是女儿在和后母的关系上去,并未看出任何缓和,反而更加恶化。这就让结尾,感觉是为了煽情而做。没有任何铺垫,仅凭知道后母为自己做的事,突然醒悟叫“妈妈”。
但是影片的意象手法用得很好。禁闭的窗户表现着女儿封闭的内心。随着一个个犯人被“处决”,而慢慢打开自己的心
女主在复仇中摔伤的右脸和女儿受伤的左脸形成的照应
感觉影片也想表现出,人物在正与邪之间做出惩罚与法律的矛盾。但是就像前面说的,影片每一面都想兼顾,导致每一面都不深入,不深刻。
以警察为例,虽然他在正邪之间有过徘徊。是将“处决”坏人的女主抓捕,还是让其去实行正义的事。但是影片就像蜻蜓点水,看不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所以,这部影片给我的感受并不深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要想更加了解这部电影网,还是自己去看感受为好
剧情结构:
(开篇)身为化学老师的幸福家庭;母亲深爱丈夫和两个孩子,但是前妻所生大女儿兵不领情;
(铺垫)暗恋大女儿的小平头偷拍女儿,被母亲老师把手机丢出窗外;小平头和大表哥舞会邀约吃瘪,下药又失败;
(转折)大女儿外出叫出租车,被四人拖上车,强暴后抛尸荒野水沟;
(争论)母亲当晚警局报案,却未过24小时被拒绝;
(带入第二幕)大女儿被发现,抢救回来;被折磨不能人样的大女儿不愿见到母亲;
(B故事)B故事是大女儿和母亲的情感故事,从开始的决绝喊妈妈,到不愿见到母亲,直到最后的认可喊出妈妈;/另一个B故事是警察的对于此案件的追踪;
(游戏时间)小平头大表哥等四人被警察一一逮捕,却在庭审中因为证据不足被当庭释放;愤怒的父亲打了小平头一拳,却被刑拘;
(中点)看到庭审失败的大女儿,更加陷入对母亲的憎恨和恐惧;悲伤的母亲想开车撞死小平头,却差点装上大货车;
(坏人逼近)母亲决定自己报仇;联系私家侦探DK,获得情报,联系变形女学生合谋,阉割了保安,三天后,保安在街道醒来,回家放水,却惊恐发现丢失小鸡鸡,惊慌失措下撞击水管而死;载侦探的情报指引下,通过化学知识,毒杀了大表哥,并顺利家伙给小平头;结果小平头以谋杀入狱,大表哥全身瘫痪;
(一无所有)最后一个匪徒莫名消失,回来改头换面变成大光头;走访监狱和医院,终于从大表哥临死前的一个妈字,猜测到是大女儿母亲所为;
(黑暗时刻)大光头找上门,被告知外出旅游了;
(进入第三幕)侦探侦查跟踪到大光头下落,却被反侦察,并枪杀了侦探;警探在侦探偷拍眼睛里发现视频线索,立即赶往雪山;
(大决战)大光头强杀丈夫,用塑料袋闷死母亲,追杀大女儿;缓过劲带的母亲,为大女儿再次被打倒在地,在被枪杀之际,被赶到的警探击中手臂;而此刻母亲也捡起光头的枪,指向大光头;
当大女儿得知这一切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母亲所为后,第一次喊出了“妈妈”;为女儿不被报复,母亲依然鼓足勇气,射杀了大光头;
(结局)母亲和大女儿紧紧拥抱在一起;
一周一片 《一个母亲的复仇》影评 “神不能无所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 最初听到这句话是在《请回答1988》里,而在这部影片中听到这句话,所带来的感受却截然相反。 一、本片改编自震惊印度的“德里黑公交案”,看完影片之后确会让人们更加关注这类案件,而除此之外,能够体会到的就剩下母爱,或者说是女性对于女性的同理心。在盛行厌女的印度,女性本身即为原罪。影片中第一个被报复的歹人在醉酒时对着另一个男人洋洋自得的说了一段话,大致意思为,轮回几世方能生为男人,而每一次轮回都有可能生为女人。生为女性,是最为无奈的宿命。 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女儿(严格来说是继女)复仇,不如说是一位女性为另一位女性所做的抗争。且不说,这里作为中产阶级的家庭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语现象,仅从父亲与母亲的反应对比中就能发现,在父亲通过种种正常法律手段为女儿讨回公道而最终无果之时,能够发现父亲在最后无能为力之余,也逐渐失去了想要夺回正义的想法。哪怕深爱,终抵不过无法感同身受,没有人不想生活能够安宁一些。 作为继母的女主角所采取的行动却是截然相反,在认定所谓的法律、警察终究无用之时,她选择自己寻求正义。同为女性,她更能理解女儿的痛苦,在第一时间得知噩耗之后,她紧抱双臂,一手痛苦的抠住腹部,声嘶力竭,她能想象得到女儿的痛,更在于对于丈夫的承诺,她失信了,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同理心让她无法置身事外。而这是父亲无法体会到的,父亲的一切反应都体现出一种距离感。 二、 “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这是朵帕蒂在用杜西亚的血洗头发,《摩诃婆罗多》,最古老的复仇故事。” 影片大量运用红色的服饰以及画布等,构成视觉上的冲击与强烈的暗示:罪行、暴力、鲜血,更与“复仇”、以血还血相映衬。 母亲在第一次复仇之时经过染坊色彩浓重的染布构成的画面,极具冲击力。以及最后一个高潮部分之前,母亲站在山上以孤独的身影面对电闪雷鸣,大有山雨欲来之势,而母亲则像是被神化了,以仇恨为矛,以肉躯为盾。在摄影以及灯光等方面,值得被夸。 三、 本片固然在逻辑上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漏洞也百出,但仅从观影感受来看,本人看来并不比同类型的《三块广告牌》要差。强烈的戏剧冲突配上独具特色的印度音乐,很抓人,连观影必睡的小伙伴,也难得的清醒着看完全场,还不时讨论下剧情(尽管讨论的是其中的逻辑bug 哈哈) 要说漏洞,就说几个过于明显的,即侦探的动机,仅依靠有与女主角女儿同样年龄的女儿就对这起案件生出如此之大的关注,甚至最后以致自己被射杀,背景支撑过于单薄。此乃其一。 警察在处理案件之时,面对即将被害的四个罪犯以及女主一家,所采取的措施也着实令人费解,与常理不符。不禁怀疑,是导演为方便女主作案而如此设计,或是为体现法律之漏洞、警察之无能? 尽管俗语常言:“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话虽如此,但迟到终究并非好习惯。
(原载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印度电影是不怕揭短的。
光是近年在国内上映的《摔跤吧!爸爸》《起跑线》《神秘巨星》《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等等电影,就对竞技公平、教育体制、家庭暴力、卫生安全种种问题,进行了不加粉饰的曝光与反思。
而且,这些电影跟《一个母亲的复仇》一样,对女性处境会有更多灼热的关注。这种关注连绵不休,就像是盯着同一具身体,惊骇又悲恸地发现上面竟有那么多从不见愈合的创口。
故事总是痛得不知往哪呼吸。阿丽娅(萨佳·阿里饰)才18岁,就因为在一个派对上冲撞了所谓的男性尊严,结果被四个男人绑到车上轮奸,事后还被遗弃到臭水沟里。那一身血红色的礼服泡在污水里,把人衬得比鬼还凄厉。
这些禽兽的行径叫人齿寒,何况行凶者还包括她的同班同学,年纪同样不过18而已。
但这样的罪行,最终被法院以证据不足的理由,一笔勾销了。反倒是阿丽娅的父亲阿南德(阿德南·西德奎饰)在愤怒之下锤了被告一拳,被扭送到牢里。
继母戴维琪(希里黛玉饰)看透了这荒唐的现实,悲哀地明白司法体系与警方势力极其不可靠,而背后那些看不清底细的权钱势力随意兴风作浪起来,即便是他们这些中产阶级也难以招架片刻。更何况在印度,大多数人活得比他们更加不堪。
悲痛不已的她决定私下复仇,以暴制暴。
她在染布坊高悬的红色布匹间穿行,风把布匹吹成了战旗,而她将手刃敌人,用那去势后的鲜血献祭。她吃鲜红的苹果,夏娃启智一般地想到提取果核中的氰化物制毒,一石二鸟。从红色到红色,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红色的报复计划。
协助她的私家侦探DK(纳瓦祖丁·席迪圭饰)总爱说,“上帝会安排好一切”。戴维琪则回应,“上帝不是无所不在的”。而DK说出了非常有意味的一句话,“所以才有了母亲”。
这里的“母亲”,不仅意味着生活上的那个角色,而且暗含了一种超越为母则刚的能量,也就是说,当孩子惨遭毒手,你愿意为了她寻求遥不可及的公义,而走得多远,付出多少。
而且,电影恰恰是关于一个母亲的复仇。当生父还在祈愿法律程序能够带来最终的公正审判时,是她这个继母不惜让双手沾满了污泥与鲜血。
给她的爱加持的,是那种聪慧、果敢与稳重。印度电影中的女性再一次站得比男性要高大,要威风。
对比女性地位比男性低下的糟糕现实,电影多少带有传奇的色彩。而戴维琪长驱直入的复仇,更是这传奇的极大加成。
所谓传奇,多少有点让人仰仗的虚构高度,这种高度能够最大化地挤压出控诉的、减压的、释怀的势能。在生活中见证了太多比电影还残酷的事情之后,哪怕靠传奇来回血,那也是足够心满意足一回了。
所以,《一个母亲的复仇》能够成为爽片。哪怕它在一些逻辑问题以及现实可能的考虑上做得不够周全,在叙事节奏上还差点被最后一部分的失衡拖垮,但它就是冲着大快人心奔去的, 粗糙,却因为有力,还是能够引发振聋发聩的呼号。
而我们也要看到,这部电影作为爽片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爽,竟然要靠一个快意恩仇的传奇来提供,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对司法体系以及背后看不到的权钱势力感到不信任,甚至害怕,因为假如同样的遭遇砸下来,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讨一个公道。
印度的情形让人格外不寒而栗。要知道,它还背负着臭名昭著的“强奸大国”恶名,而首都德里,正是“强奸之都”。很早之前就有数据统计,说是每22分钟,印度就有一宗强奸案发生。
《一个母亲的复仇》就号称改编自2012年震惊全球的德里“黑公交轮奸案”。
那年12月16日,23岁的乔蒂跟男朋友看完电影回家,误上一辆公交后,他们被上面的6个男人频繁施暴。最惨的是乔蒂,被轮奸之外,还被用铁棒虐待,连95%的肠子都被拖了出来。
他们躲过了施暴者的毁尸灭迹,但13天后,乔蒂还是不幸去世了。这故事,今年Netflix推出的印度剧集《德里罪案》就有非常震撼人心的揭露。
而《一个母亲的复仇》面对这样一起悲哀至极的事件,通过一段传奇的打造,做了一个温柔的幻梦。
毕竟在现实中,“黑公交轮奸案”很可能会跟同类案件一样,因为法律体系破漏、审理制度滞后、犯罪成本不高、民众思想落后、女性地位低下等等盘根交错的缘由,落得个从轻发落甚至不了了之的结果。
当电影迫使戴维琪不得不面对黑暗现实的时候,赋予了她足够的手段与运气,对穷凶极恶而且不思悔改的行凶者,进行了让人解气的以牙还牙。
公义缺席了,伤痛也无法挽回了,这电影就像把很多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属脑中的畅想给呈现出来一样,让戴维琪越过一切束缚,酣畅淋漓地使他们被阉割、被下毒、被嫁祸、被枪杀,以最惨的状态,迅速迎接早该降临的报应。
电影里,痛不欲生的阿丽娅不是躲在拉近窗帘的房间里,就是在浴室里发狠地擦拭自己的身体。直到看到不法之徒遭到惩罚,才一点点拉开房间以及精神世界的窗帘。
她走出来了。而我们多么希望,更多遭受到这些暴行的人都能够驱散阴霾,而且不用行使极端的私刑。
当然,更希望再没有人需要经历这些。
那在痴人说梦之余还是要讲,在大多国产片不得不风和日丽的时候,我要感激大银幕上至少能有这些反复袒露各种脓包并且成功写下警世寓言的印度电影。
从现实新闻大胆取材,进行商业化包装之时,其内核依然直视了印度社会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不论从女性角度来看,还是从复仇这个古老母题,本片都有值得讨论的空间,片子的故事很有意思,既保留了社会新闻的锐度,又兼顾了商业片的诉求。教育问题、性别差异、家庭矛盾、女权议题……,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电影不甘人后,拍了很多扎根现实的题材,本片建议和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一起对比观看,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和启示。
人性的全面复苏,法理的彻底破产,明明是爽片的发展势头,看完后却让人心中压抑,感觉憋闷难抒:如果总是要让受害的一方自行执行正义,法律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至于剧情则有过度理想化之嫌,母亲的力量感天动地,但谁都知道现实中想要报仇雪恨岂会如此顺风顺水?当然女主的演技还是值得赞许的,配合导演的炫技式摄影,展露了圣洁的母性光辉,雪山风景尤其恬静动人,看的老衲有旅游的冲动了
论印度强奸案背后对于女性,人性的思考,本片不如《女生规则》,论女性复仇故事的惊心动魄和高智商犯罪本片不如《无畏之心》,但论及母爱,批判体制以及催泪效果,本片略高一筹。以天朝价值观来说,此片三观极其不正,把以暴制暴当成正义在印度片中却是司空见惯。BTW,本片几乎再现了印度公交轮奸案
这种快意恩仇的东西做得这么复杂冗长,梗都快拖没了。而且值得细拍的点都做得不够细致,最后更像是歌颂母爱的狗血剧。
再次见证了点映观影群众素质之低,心态之麻木…… 全程大声议论,结尾居然给我笑,真是想问下,那种情形之下你是觉得笑点在哪里?
阿三拍片真是又臭又长
“上帝并非无处不在......” “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希里黛玉的表现就俩字儿:惊艳~!!!!!!
天朝自己拍的话怕是过不了审。引进的都是些老电影,月月都是国产保护月。
镜头语言还成,故事漏洞百出,还有配乐真是神烦,铺那么满瞎煽一通,服了。希里黛玉RIP.
题材尖锐,但拍片水准不敢恭维,说不好听的就是又臭又长。要不是演员,真看不下去,两星片,给女主角加一星,希里黛玉RIP。不太值得看,但如果对黑公交事件感兴趣,推荐网飞剧《德里罪案》,9分大作
在一个几乎满座的东北影厅里时不时听见的“肏他妈的”、“整死他”、“干死这王八犊子”等粗鄙之语倒正符合相应情境;对比大部分时间的宝莱坞式奔放,某些场景——尤其是车行轮奸一场——的克制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都知道在现有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之下仍旧有太多无法被实现的正义公平。所以那些自觉没有收获到正义的人,往往会自己拿起武器通过反击报复来取得个人角度的正义。结尾跟朱迪福斯特《勇敢的人》如出一辙,警察帮助母亲杀死了强奸女儿的人。将犯罪的人伏法,但自己永远陷入了犯罪的定义之中。《勇敢的人》里女主在形式自我正义的过程中经受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而她的惩治罪犯的举动早已不仅仅是为了报复。而本片仍旧停留在报复的简单层面。也只是依靠重组家庭的母女关系来推动犯罪动机,显得很单薄。
一个母亲的复仇,法律做不到的,只能自己来讨回公道,女性本柔,为母则刚。
看的我泪流满面,MOM!!
正好在母亲节看了一个母亲的传奇。所谓传奇,多少有点让人仰仗的虚构高度,或许可以直接说,这就是爽片,一些逻辑问题与现实可能被遮掩后,它只冲着大快人心奔跑。必须说,任人物走向极端后,幸好第三部分的拉扯,没有把情绪毁于一旦。但它竟会成为爽片,其实非常悲哀,因为我们的爽要靠一个快意恩仇的传奇来提供,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对司法体系以及背后看不到的权钱势力感到不信任,甚至害怕,因为假如同样的遭遇落下来,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讨一个公道。在大多国产片不得不风和日丽的时候,我还是会感激大银幕上至少能有这些不忌惮揭短而且成功写下警世寓言的印度电影。最近在看Netflix的印剧《德里罪案》,这电影真是一个情绪的豁口。人美戏好的希里黛玉,RIP. 三星半。
纯粹的女主戏,探求法律之外的正义,印度对女性权益侵犯的案例太多,法律又滞后,本片的出现也算是一种声援与反抗。结尾处母亲手刃侵害女儿的凶徒的一幕,看的人揪心泪目,只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缅怀早去的希里黛玉女神。
当法律都不能制裁强奸犯时,一个后妈为女儿所能做的事,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杀掉那些畜生。近两年来,印度电影大都围绕着女权主义。敢想敢拍,把想要表达的呈现给观众,是人类的进步。这部戏最大的败笔在于时长:冗杂。虽然罪犯得到了应有惩罚,但这种方式过于极端。以暴制暴也不是解决问题唯一的途径。
该暴力的不暴力,该色情的不色情。
印度版“告白”。优缺点都很明显。有些冗长了(叙事形式的差异:其下半幕本身也是个三幕剧结构,而西方电影则会让上下幕共同构成三幕剧),视听上不如告白,但三观很正,它并未赞同以暴制暴的方法,即使最后的开枪也赋予了司法的外衣(尽管同样是违法的)。
真心可怕。女孩夜里出门真的要有互相照顾的意识。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