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很难想象那些闪耀的星光其实都来自非常久远的过去。如果我们和它们相隔几亿、乃至几十亿光年,那么我们看到的每一颗星星,其实都是它们几亿或几十亿年之前的模样。这其中的一些,甚至在我们终于能看到它的时候,早已死亡和消失多时,而我们的眼睛此刻所能捕捉到的,不过是它们生前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份影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次抬头仰望时,都是在进行一场超越时间和生死的旅行。
其实,看每一部电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尤其是像这样一部电影。
■ 或许纯粹是出于一种错觉,我不敢确定,但我总觉得在影片镜头里出现的那些形象中,20、30年代的中国人要比他们生活在蓄辫年代里的长辈显得相对更松弛和富有活力,但这似乎仅限于城市。而在那些摄于乡村的影像中,如果不看字幕里的年代数字,除了发型之外,我几乎注意不到有太显著的差异。果真如此的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不只是一个世纪之后某会的一句空洞口号了,而那些广为流传的田园诗,也就被证明不过是后世城市人所发明的一种聊以自慰的想象了吧。
■ 观影全程中,身边的一个姑娘至少在一半时间里都在低头看手机,以至于我也不得不在一半时间里都保持同一个手势好遮挡那个刺眼的光源。我瞄了一眼,在刷朋友圈。同时,我也很难不注意到,身前的一个小哥,用手机对着屏幕录了一小会儿之后,就光顾着检视那段视频的效果,对银幕上随后发生的事情便不再感兴趣了。料想也是在为朋友圈的发布作最后的审核。
这确实是一个诡异的年代。看别人在做什么和告诉别人自己在做什么的重要性压倒一切,甚至比做这件事本身还要来得重要。可能有人会把这一切归咎于所谓的“信息焦虑症”,但要我说,这无非是浅薄和浮躁的代名词。如果确有焦虑存在,那也不过是担心别人看出,在朋友圈之外,自己的生活其实乏善可陈。
■ 影片结束,在字幕的最后出现了一个英国的“The National Lottery”的logo。如果不是在说彩票收入资助了本片的整理和制作,那就是资助了整理制作本片的机构BFI (British Film Institute),具体是哪一个我已经记不清了,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另一个问题:我们的彩票收入都去哪了?即便能在纸面上宣告它们的去向,谁又亲眼看到过它们的成果了呢?
答案想必只有呵呵。
Siff Day2: 《电影眼漫游中国》 BFI,有幸是全世界第二批看到这个纪录片的观众,最喜欢百代公司修复的加彩色的杭州三桥埠,太迷幻了!简直不像八九十年前的影像!游船行进在温柔水乡,难以想象竟会如梦般不真实。john的配乐选曲还是非常棒的,现场观感不错。28个小短片,短者数十秒,长者数分钟,构成一幅旧中国游历图。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这兴许是最早的露点活动影像了,至少是我看到的最早的。(云南少数民族那一段)在21世纪看到甚至是19世纪的影像,感觉太奇妙了,看着这些影像上的我的祖祖辈辈,有些可以称为太姥爷级别的人,很感动很感慨,能看到好多儿时游戏那一辈的人玩,真是太棒了,什么捡沙袋、打弹珠。这么久远的苏州鸬鹚捕鱼法影像,而且全过程记录,太珍贵;北京一些街边手艺也有记录,另外一些传统小吃也不错。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区别就是,人对摄影机不会恐惧,其他城市的人对这稀奇洋玩意儿还挺陌生挺害羞的呢!最后一段中国某地就是太短,而且镜头是中景固定,还晃动厉害,不然可根据建筑特色来断定,至少南北总该知道。
异常珍贵。有几点印象:
1. 出境的男人多、女人少。但女人一旦出境,基本上都是衣衫整齐,能够出来被拍到的几乎都是有钱人家的女眷。
2. 北方穷,南方富有。北方出境的多是出来讨生活的苦力,人力车夫,街边的小生意人。看到很多自行车。南方出街的穷富都有,还有很多小轿车。从北到南,京杭运河河道里讨生活的渔家都是及其贫困的人,连帆布都是补丁。
3. 在室外吃饭的人,仅一个碗,难道干力气活的,只能喝粥,吃白米饭吗?菜在哪里?
4. 本片遗憾的都是街景,如果能够拍摄到街边店里面的店主,卖的东西,还有顾客,大概可以看到中国稍富裕阶层的生活。
5. 马路上没有通行规则,没有左侧通行还是右侧通行的说法,也没有人车分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法,如果说有规则,那就是有路就走呗!权贵不会出现的地方,老百姓也是一团散沙,从来没有公共场所一套规矩,老百姓一直以来就是被孤立、隔绝的,没有自发建立秩序的意识,所以街景中如热锅蚂蚁一样进行布朗运动。
6. 统治阶层,富有阶层估计过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但从此片中只能看到很少的,就是上海那个游乐园,玩耍的都是衣衫整齐,面容端庄,笑容自信的中国权贵、富裕阶层。他们已经穿了西装。
7. 云南少数民族劳动妇女入境,没有裹脚,发饰特别,袒胸露怀,不腼腆,在玉米地干活,健康活波。似乎他们也不知道战争什么的,活的潇洒。
康定情歌/ 长江之歌/ 茉莉花,杭州水乡的段落是染色的,配上“康定情歌”的伴奏,简直比巴黎还梦幻;“长江之歌”出来全场都鼓掌,自豪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影片在两个清末的男子摇曳在风中,伴随着“茉莉花”的乐曲结束
拍到了湖南乡村,想偷偷用手机录下来,给b看的,结果还没来得及就分手了
珍贵的影像资料汇编
赞!关于中国最早的影像而且现场钢琴伴奏也很棒。唯一的彩色片段就是杭州,拱宸桥,真真是美哭了!
修复好好看
BFI制作的一个系列,还包括《电影眼漫游印度》。编辑顺序按照空间地理学上的从北至南,从北京到苏杭,再到湘、渝、滇、粤、港,最后以上海结尾。大部分为城市景象,湖南一部分记录了当时的农村样貌。穿插了大运河、扬子江与珠江的风光与船上生活。单个地域内又有年代历史影像的并置对比,北京最丰富,直观呈现当时变动革新的中国。记录本身是最为珍贵的地方,电影在这里最直观了表明了它在机械记录物质世界现实的摄影本体论上的优越,在跨越时间的复制影像中达成了与前人对话的可能,鲜活面孔的感染力无比动人。除去单纯记录的风光片与家庭电影之外,也有带有意识形态性的早期电影素材,英国公司拍香港一段尤为明显,一种带有意识形态和特意构建的殖民地景象,与之对比另外一段香港影像无疑就更生活化。结尾电影史上的探讨有趣,有关影像本身的追寻。
一百年前城市放在一起,气质区别一下子就明显了。皇城脚下人们拖着辫子佝偻的样子让人压抑。上海最现代。可爱的是苏杭河畔、云南乡野、重庆吊脚楼。这三个地方真是一以贯之的有灵气,至少人们的姿态都是舒展的,脸上有好奇的笑容。看见广州和香港居然有说不出的熟悉感,广州有一小部分地方现在还是原来的肌理。
异常珍贵。有几点印象:1. 出境的男人多、女人少。但女人一旦出境,基本上都是衣衫整齐,能够出来被拍到的几乎都是有钱人家的女眷。2. 北方穷,南方富有。北方出境的多是出来讨生活的苦力,人力车夫,街边的小生意人。看到很多自行车。南方出街的穷富都有,还有很多小轿车。从北到南,京杭运河河道里讨生活的渔家都是极其贫困的人,连帆布都是补丁。3. 在室外吃饭的人,仅一个碗,难道干力气活的,只能喝粥,吃白米饭吗?菜在哪里?4. 本片遗憾的都是街景,如果能够拍摄到街边店里面的店主,卖的东西,还有顾客,大概可以看到中国稍富裕阶层的生活。5. 马路上没有通行规则,没有左侧通行还是右侧通行的说法,也没有人车分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法,如果说有规则,那就是有路就走呗!6. 统治阶层,富有阶层估计过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
不得不说,上海最洋气
盛佳 九区DVD9
真的是精美奇妙。特别喜欢的是给小孩子打针,有两个小孩还小打闹起来;还有两个小男孩玩杂耍,笑成一个番薯那么可爱。
SIFF@衡山。百年前英国人眼中的吾国吾土与吾民。多断片拼凑,但高史料性+J.Sweeney现场钢琴伴奏+BFI安利体验还是挺棒。尤喜运河掠过苏杭的如画风光(虎丘枫桥拱宸桥)及云南苗寨人物乡土的灵秀可亲,远好过皇城根下的那些奴才相。
愿我能把所有的赞美都给这部影片,可是我在面对它时呼吸困难,话说不出来。
好想睡现场伴奏那老头儿~ &天歌
縱覽一過,結果最讓我心馳神往的還是二十世紀初的大上海,上海那時候的都市化程度真是如此之高,如此中西合縫,真是叫人望洋興嘆,舊上海的舊夢如此光華燦爛,已然無法再重溫了,今天的上海怎麼好比?其他城市,包括帝都,廣州,香港,蘇杭,味道都可預測,舊上海的味道不可預測。
上海在很早以前就很高级了!
忧伤 20150618想看
这部影像纪录片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我们借着胶卷去看到了一个我们没有生存的中国过去的那个时代和曾经人们的生活片段,如此这般的魅力让现场的观众多少有点时空穿越和时光流逝多少年之感。最喜欢配色的江南流水小桥人家,现场钢琴伴奏很赞,除了结尾的茉莉花之外,我还听到了“康定情歌”。
不经意间的自然天成,人物之气韵生动带来无限的感动,很可能是2015SIFF最佳
有一个景,是30年代上海的露天游乐场,市民们正在玩原理类似旋转木马的转盘,其中一个格子里坐着一家三口,漂亮女人穿着旗袍,搂着旁边的小孩子,口型可能在跟他说别害怕,再旁边的男人西装革履圆墨镜,在帽沿下不经意地微笑着,我觉得这个画面很好看,羡慕到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