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知乎,刷到一个拉马努金的公式:
之前只知道他屌,是数学史上,甚至是人类史上直觉最好的人,但我不曾想到会是这样。
看到这个公式的时候我脑子里就像是轰隆隆打雷。这个公式是怎么回事?9801? 1103? 26390? 396?这些常数是怎么来的?谁来告诉我,是怎么来的?拉马努金是怎么找到这它们的?这看似混乱、荒谬、丑陋,不知所以然的,莫名其妙的数学关系?
再次注意,这不是约等于,这他妈是一个等式,等式!
我看到的不是数学。数学是一砖一瓦往上磊成的庄严大厦,而这就是神在借拉马努金来告诉你,你看,世界是这个样的,但你无法理解。
我感觉我等凡夫的智商距拉马努金的距离,远大于猴子与我智商的距离,甚至大于草履虫与我智商的距离。
我忽然就想起了之前看过的这部电影,并且觉得很失望。所以现在,我回来给它打了2星——刚看完时,我打4星。
如果你要拍拉马努金,我想,你实在应该着重表现这个人的异质感,他外星人一样独特的思维方式,如穿越者般的神奇能力,他如何在神之领域里遨游,聆听湿婆和梵天在他耳边说话。但在这片里,大部分篇幅却只在表现一个人——一个人的脆弱、痛苦和挣扎。如果是其他的伟人,你自然可以这么拍,但是拉马努金?这实在是在亵渎这个宝贵的题材。这是在以人来想象神。
再多说一点。
欧拉公式被认为是数学史上最美的公式,而上面的拉马努金公式却被认为是丑陋。
我觉得是有原因的。
不是数学专业的,只是一点个人的浅见。欧拉公式是推导出来的,而拉马努金——他不过是在数学殿堂里随意遨游,并且把他一抬眼看到的东西,随意采撷下来而已。
无意中看到了拉马努金的故事,听闻有电影制作,迫不及待的找来看。
我本以为这是天才万丈光芒的一生写照,甚至百度去对比其他天才巨匠,比如牛顿、特拉斯、达芬奇,有些幼稚,但难掩对数学的热爱,对天才数学家的崇敬。不得不说些题外话,小时候尤爱数学,奈何个人资质有限,教育资源匮乏,勉强只是个老师眼中略显小聪明的少年郎。如今,工作生活中再无明显的数学痕迹,但对这宇宙终极奥义的憧憬,大概也只能在偶尔看到的影视作品中找到热血沸腾的冲动。
带着这股可能比一般观众更多的热忱,自然对电影质量的要求就会有更多的主观意愿,可随着剧情推进,历史重现并不如人愿。影片中哈代带着拉马努金在牛顿著作前说的话,还有拉马努金躲进陈列着牛顿的雕像馆,到最后李特尔伍德写给哈代信中所言:“忘了雅克比吧,或许他可以与牛顿比肩”。是啊,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才了,这是神的使者,是人类之子。也许我们会说天妒英才,但我看却是神对无知人类的惩罚,惩罚那些对拉马努金的偏见、嫉妒,早早的把自己的使者带回了天堂。
可能是学术上的问题过于复杂无法具现,又或者导演有意侧重特殊时期矛盾不断升级的剧情,于拉马努金的天才之处,感受并不太深刻,倒是又一次见识了哈代的严苛、热忱和伯乐之名(哈代曾经指导过华罗庚),那是1930年代,不仅是哈代、李特尔伍德、就连麦克马洪这种坚决的反对者最后也是理智的站在了真理的一边。学术上的争论偏见无可避免,但面对真理,所有人应臣服,在这条探寻证明的路上,感谢有哈代这样的伟大之人,希望我们也有,而且更多。
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1887-1920)是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他提出的数学猜想和公式之多,使后人在其身后的几十年间仍忙于证明。这位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数学天才是第一位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亚洲人以及第一位成为剑桥三一学院研究员的印度人。
他的姓氏属印度种姓的最高等级——婆罗门(Brahmin),因而是对印度教最为虔诚的一类人,拉马努金笃信自己的宗教,认为自己的数学奇才都归功于女神的梦中托付,并且在战争粮食短缺期间坚持食素(这直接导致了他换上肺结核最后英年早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拉马努金一生遇到多为贵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英国数学家哈代(Hardy,Godfrey Harold,1877-1947)。哈代将拉马努金邀请到英国剑桥,并力荐其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三一学院研究员。在英国的五年,是拉马努金逐渐被国际数学界熟知的五年,哈代的数学才能同样出众,他写了近百篇论文,在丢番图逼近,堆垒数论、黎曼ξ函数、三角级数、不等式、级数与积分等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是回归数现象发现者,在20世纪上半叶建立了具有世界水平的英国分析学派,并曾帮助过华罗庚等中国数学家在英国剑桥的岁月,但提到自己的数学成就时,他说,自己最大的数学成就,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
他的数学猜想被应用到数学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包括他生前尚未被人类发现的黑洞。除去公开发表的37篇论文之外,拉马努金留下了非常多的、堪比小型书库的文稿,包括部分完成的手稿和3本皮边笔记本。对这些文稿进行查验后,哈代和其他人发现,拉马努金重新发现或证明了一些有关数字规律的经典定理,这些定理的提出是由不同领域的顶尖数学家完成的。同时,拉马努金还注意到了更多未被发现的定理形式。由于早逝,他留下的上千个数学公式只能留给后人去证明,而成功证明他公式的数学家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至于拉马努金是如何想出那上千个数学公式的,这一直是数学界的一个谜。
印度人在纪念拉马努金时,把他和圣雄甘地(M. Gandhi)、诗人泰戈尔(R. Tagore)一道,称作“印度之子”。1975年印度成立了“拉马努金学会”,1986年开始出版会刊。到1987年即拉马努金诞辰100周年之际,印度已拍摄了3部有关他生平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拉马努金的传奇色彩,世界上有多种关于他的传记版本。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写作教授卡尼格尔(R. Kanigel)1991年所著的《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2008年被中国数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齐民友等翻译成中文)最为成功,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并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
资料参考:
[1]环球科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留下的数学神谕,解开了多年悬而未决的神秘难题. 2016-10-28.
[2]百度百科: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词条. 2018-12-05.
《知无涯者》
看这部电影,我感到非常的享受。感觉就像看完美功夫表演,干净利落,自然而又无懈可击,更关键的是非常真实,非常亲切。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且影片主人公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与我有缘(恕我自大),之前《数学史》上了解过这个特殊的天才,后来又恰好在微信公众号上看过他的传奇表述(夸大了些)。我一直在等待最完美的演绎,尽管故事可能平凡,甚至乏味枯燥,但是要完整,而且要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境界。电影做到了,我深深赞叹。 一直觉主义数学大师带来的新观念。 电影最重要的,最了不起的是,给我们充分地展现了两位数学家的风采,展现了两种思想观念,数学观念,甚至展现了数学的一些关键的魅力。无论是任何一点都足以使电影成为经典。 哈代的成就不是本片的关键,但是他发现了拉马努金,帮助了拉马努金,成就了拉马努金自然值得赞叹,尤其是拉马努金的方向本来就是与他不同的。 拉马努金究竟在数学史上作出了什么贡献呢?片中,他最吸引了哈代和好友利特尔伍德的,也是他自己最重视的成果,一直要哈达帮他发表的是“质数定理”:我甚至建立了一个函数恰好代表了以无穷级数的形式代表的小于X的质数。等于说只要我们提供一个数字,不管多大,他提供的公式都可以计算出到底比它小的有多少个质数。这个定理的确很吸引人,可能在比较小的数字上,这个公式成立,但是最终利特尔伍德通过代入检验,证明了是错误的。这个公式可能在形式上很美,所以很吸引数学大师,但是拉马努金并不能够提供传统意义上的“证明”。(哈代:你的理论确实很有意思,如果你把质数的近似值与质数个数对比,得出的结果是什么?结果会一直增长,即使数值高达一千,一百万。无穷大也对吗?是吗?你怎么证明?拉马努金:我给你证明了,我证明了。哈代:你没有。无论你感觉它有多么正确,在实际计算中,它就是错的,利特尔伍德先生代入了一个数字,结果显示,和实际质数的个数相比,用你的理论个数会少,而不是多。你的理论是错的。这也是在你能相信我,并做好证明之前,我们不能随意公布的原因,直觉只能帮你到这里。)最终帮助拉马努金获得三一学院的院士资格的是他的“整数拆分”,具体什么意思呢?影片也提供了一定的描述。简单的我们可以理解的拆分是这样的,4的划分等于5,意思就是4的组合方式有五种:1+1+1+1,3+1,2+1+1,2+2,和 4。看起来很简单啊。但是如果把划分的数字涨到100,就会有204226种不同的方法。数学家麦克马洪用了几周手算出来的。现在他能用公式解决,代入任意一个数,就能得出拆分的结果,就像变魔法一样。幸好在哈达的帮助下,拉马努金最终成功的证明了他的“整数拆分”公式。 很明显,质数定理和整数拆分之所以吸引数学家,就是因为通过提出一道简洁的公式,就把数的规律给找了出来,演绎出来。问题这样的“美”似乎毫无意义啊,其实恰好这样的“美”意义重大!片中,拉马努金和妻子贾纳姬有一段对话,试图跟妻子解释自己写的一大堆数学公式有什么用,以及这些公式的美:它们就像幅画,想像成一幅看不见颜色的画。对你来说可能不好看,但对我来说这就是一切,也许会有其他人,他们也能看到,并理解它们,对他们来说这个会很重要。除了看不到的颜色,我还想了解更多。如果凑近看,可以看到每颗砂砾,一颗一颗。想想看,万事万物都有规可循,光里的颜色,水面的反射,在数学中这些规律以不可思议的形式展现出来,真的非常美。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拉马努金的原话。按照文学的角度来说,他还没有说透彻清楚。他的意思,首先,数学的美是抽象的,是“看不见颜色的画”;其次,数学家能够看到这种“别人看不见的美”;最后,这种美在于它展示规律,揭示奥妙。按照我们“庸俗的实用性”来思考,就相当于经济学家发现了一到公式,可以完整地描述股票的变化,能够准确地把握明天的股票变化,那么我们会对这样“发财”公式如何渴慕呢?也许有人还纠结着,拉马努金的公式不能帮我们赚钱啊,甚至买菜都用不上啊。其实,恰好是这些“很抽象,很无为”的公式,在最顶尖的层面上不断做出贡献。比如我们的计算机,没有这些纯粹公式的支持,根本不可能造出来。而拉马努金提供的公式,可不是这样么一道而已。光就片中所言,他初次见面就塞给哈代整整两本写满这些公式的本子,而片末所言,他回到印度后的一年里又写出了一本。一本公式书里该记录了多少公式呀?而这些公式已经展示和尚未展示的秘密和作用,可能远远超乎想象,正如片中所言:在1976年,一本“遗漏的笔记本”被发现,里面包含着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里,拉马努金所发现的突破性新公式,其重要性可以和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相媲美,一个世纪后,这些公式被用于解释黑洞的奥秘。很明显,哈代和利特尔伍德重视拉马努金的理由就摆在这里。 不过,拉马努金的公式有个问题,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证明”。而证明它得会耗尽一生啊。证明了其中某一条可能都足以名垂千古,但是对于哈代,也有个“名誉”的问题:(数学家伯蒂对哈代说)你大可花余生去证明这里面一半的公式,那样你就不会有任何独创性发现了。按理说,拉马努金得自己把它们证明了才行,但是他不行。为什么?他不是没有掌握证明的方法,虽然之前可能也存在证明能力的缺陷(可能一些公式不知道,一些证明方法没有掌握,一些证明的模式不清楚,就像哈代所说的:对于英国人和印度人而言,要互相理解并非易事。尽管都是说人话,但是英国人说的和印度人说的不同;即使同样用英语,同样用数学的语言,哈代的思维方式和拉马努金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之后可能没有时间(在剑桥上课,与哈代合作后应该是较好地掌握了学院的规范模式,但回印度只活了一年)。但是最关键是“证明这一方式与其天性向悖”。为什么? 因为拉马努金是个虔诚的信徒,他是印度最高等级的种族(尽管贫穷)——婆罗门,是负责祭祀神明的种族。他非常虔诚,甚至用他的话说那些公式来自于家族供奉的女神,是毗湿奴的第四化身纳马吉里。之前哈代也很奇怪,他能够写下那么多的公式来,完全就是靠“直觉”。他开始不愿意说,只是回答不知道,因为他知道哈代是个“无神论者”。直到他充分感受到哈代对自己的友谊很真诚,他才说:你曾想知道我是如何才有这些灵感的,我的神——纳马吉里,是她对我说的。我熟睡时,她把那些公式放在我的舌头上,有时是在我祈祷时。正因为之前他不愿意说,后来才说,所以连哈代也相信他是诚实的。但是,我们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很难理解,这不是在颠覆我们的“信仰”吗?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哈代的角度来理解,哈代是个“无神论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在上学时,记得一位牧师说:“上帝是存在的,因为他就像只风筝。你能感觉到线上的拉力,就会明白他高高在上。”而我说:“要是没风,风筝还能飞吗。”不……我不信上帝。我也不信什么东方古老智慧。但我的确相信你。很明显,哈代并没有动摇自己的信仰,正如拉马努金没有动摇自己的信仰一样。要明白,哈代相信拉马努金,是相信他所展示的“神迹”。接着,我们再以“顽固唯物主义”的角度继续探讨其中奥妙。从浅层次来看,现实世界里本来就存在很多相似的“天才”。而拉马努金一直都展示着这种天才:他在当会计时,根本就不用算盘,直接用心算。他在和麦克马洪比赛心算“58639”的平方和平方根,两人都可以直接说出来,比计算机还快。更重要的,不仅存在一种内在的“运算天赋”,拉马努金还可以直接地对“数”进行具体的分析。哈代在送拉马努金时,遇到出租车迷路,就抱怨车牌号“1729”太蠢。的士拉马努金当即告诉他:不,哈代,这号码很有趣。在可以用两个立方之和来表达,且有两种表达方法的数中,1729是最小的。想想看,我们即使是顺着来计算都恐怕毫无头绪,拉马努金可是倒着就把数分析清楚了。这种能力很明显是更高一个层次。不仅如此,他能够直接跳跃到结果,在剑桥三一学院,哈代把他送到数学家霍华德的课堂上去,结果拉马努金被叫上了讲台,完成霍华德在讲解的题目,他直接就写出了答案,没有任何过程。霍华德大吃一惊:但我还没有完全证明,那你怎么知道的。拉马努金说:我不知道,就这么写下来了。很明显,他具备直接描述规律的能力。以至于利特尔伍德这么评价:拉马努金的存在不亚于一个奇迹,他的才华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不要说雅克比了,他甚至能比得上牛顿。我现在开始相信,对于拉马努金,每一个正整数都是他的一个好朋友。既然拥有这样的“天赋”,在无穷无尽的数字中,找到规律,并且用公式描述出来,并不奇怪。用这种方式来理解,拉马努金的天赋,真的就是神迹,不管我们不是认为神创造了他,而是自然存在着这样的天才,自然创造了他。(至于自然为什么存在这样的人,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宇宙全息论”。把全人类的所有历程当成一个全息照,我们每个人都包含有整个宇宙的信息,只是因为我们相对太渺小,所以我们显示出来的信息总有缺陷。就像一面镜子里有个世界,镜子打碎了,每个碎片也都能够展现那个世界,只是有缺陷而已。当然这种见解似乎也在暗示一个统一科学与宗教的理论:神就是宇宙一切,我们都是神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记录整体,但是却只是展示出一部分来)。 拉马努金相信“一个方程式对我来说毫无意义,除非它表达了神的旨意”,所以,他不在乎证明,更在乎把神的意志记录下来,就像偷偷抄袭天书,打算把它送到人间去造福人类一样,肯定是抄得越多越好。所以他认为: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浪费时间去证明。哈代知道拉马努金那些公式的价值,也的确想把他的天书公之于众,但是正如哈代所言:我已经对它们很满意,但以现在的状态公布,我会被送进疯人院的。作为一名数学大师能够知道这些公式的价值,但是这些公式都没有足够的证明,换言之,相当于要让一群无神论者接受神的存在,却又掏不出半句理由来一样。哈代也不少药拉马努金全部证明,只要求他证明出一两个来,能够赢得数学家们的肯定,到时候,即使拉马努金的公式都没有验证,最少也能够成为“猜想”让后人能够继续去完成。否则就算哈代把它们发布出来,很快也会被人们忘记抛弃。 证明,到底有多重要?因为证明了,那才是数学家们,无神论者们能够接受的真理。即使与大量的验证对应,甚至如拉马努金跳跃式地完成霍华德的问题,对于霍华德而言,拉马努金的解答,可能更多的是“天赋的侮辱”;但对于数学家们来说,那只是“幸运”而已,仍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所以,哈代与拉马努金的冲突,合作的障碍,都是围绕着这一点展开的(哈达:这就是走个过场,让大家更形式化地了解你,这样有利于未来的合作。我们需要用通用语言。你不会希望我们用泰米尔语交谈吧。数学和艺术一样,是一种通用语言,但是也需要大家公认的交流方式——证明,来达成沟通。而拉玛努金一直坚持的却是:我不想要这些公式做我的陪葬品)。但是,当拉玛努金证明了自己提出的“整数拆分”,完成了数学家们认为的“不可能”。哈代才有一点依据可以说服大家接受拉玛努金的特殊方式。以下是哈代说服三一学院的数学大师们通过拉玛努金的院士资格的演讲内容,我们借此来理解拉玛努金更深层次的贡献:这就是我们对整数拆分的研究,以及取得的重大突破。请注意,所有这一切是出自一个人。在我初遇他时,他知识的局限和他智慧的深奥一样让我感到震惊,对于拉马努金这项成果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数学可能带来的影响,投票可能会见仁见智。但这个成果展现了一种深刻无比的独创性。利特尔伍德先生曾和我说过“每一个正整数都是拉马努金的一个好朋友”,对此我深信不疑。他曾告诉我:一个方程对他来说毫无意义,除非它表达了神的旨意。虽然我本人对此完全不能同意,但也许他是对的。因为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纯数学所要证明的吗,我们只是在追求绝对完美过程中,无数个探索者。我们不是发明了这些公式,因为它们本身就存在,只是在等着那些,拉马努金之类的人,拥有无尽的智慧,来猜想和求证它们。因此,最后我不禁在想我们凭什么去质疑拉马努金,更别说质疑神了,谢谢大家。也就是说,拉玛努金的价值在于他和哥德巴赫提出猜想一样,这种猜想是“原创性”的。其实发现猜想,本身就是提出一种可能,以让人尝试证明,不管证明成功与否,都是价值非凡。而拉玛努金一下子提出了那么多的“猜想”,自然更加了不起了。 不仅如此,我认为其实影片还说明了另一番贡献,非常重要的贡献。片中,为了获得支持,哈达一开始就把拉玛努金送到反对让拉玛努金进学院的霍华德课堂上去;后来又把拉玛努金带到系主任,组合数学的先驱麦克马洪那里去(麦克马洪主任,他是学校中组合数学的先驱。碰巧也是你最高调的反对者之一,他说整数拆分不可能有公式)。麦克马洪认为拉玛努金不可能成功完成“整数拆分”,自己才可能成功,而唯一的办法是用“笨办法”:用手算,用漫长且痛苦的加法,到时候你们就会知道。你们俩空想出来的公式是错的,然后你就可以滚回你那与世隔绝的印度。然后我们就不用陪你在这猜谜语了。但是,当麦克马洪让拉玛努金计算200的拆分时,拉玛努金告诉他答案是3972998000000。而这和麦克马洪的“手算”结果很接近了,误差不到2%。所以麦克马洪自然也开始理解并接纳拉玛努金。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背后的问题。所谓的“整数拆分”的成功,自然不是拆分某个具体的数字,如200,因为那样的话,就是笨人用笨办法,花时间也能够做出来。所以,数学家们要研究“整数拆分”,其实就是要找到规律来,研究出一道公式,然后不论是多大的数都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出拆分来。但是,要寻找规律,大家的办法就是先作出大量的尝试,比如从1拆到200(麦克马洪问200,说明他已经尝试了超过200的数字了,这该是多么痛苦 的工作,必须不出错,又必须长时间坚持),然后看看这些数量与被拆的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是笨办法,但也是“通俗”的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而拉玛努金可以直接地感知规律,甚至把规律表述出来,列出公式。他能够心算出结果,麦克马洪自然对他刮目相看,不再挖苦怀疑。所以,拉玛努金真正的贡献,是把这种“直觉主义”带入数学界。虽然直觉不一定准确,但是之前的数学大师,尤其是提出猜想,具备原创性的大师,可能也多少具备这样的天赋。 最后,影片最值得赞叹的是,它阐明了科学家的价值观。哈代把急于得到肯定,发表自己的两部公式的拉玛努金,拉到莱恩图书馆,告诉他:人这一生获得荣誉的方式有很多种,对我们来说,被选为院士就是一种。但在我看来,在我们离世之后,能在莱恩图书馆里,留下一笔遗产,才是最伟大的。这里有《保罗书信》,米尔顿的诗文,《摩根圣经》,但在我这个搞数学的看来,最重要的一部还是牛顿的《数学原理》,就像牛顿是我们领域的物质代表。而你的笔记是抽象的代表,牛顿也花了很长时间来证明自己,因此我们才有义务要把这些证明出来。一旦我们成功了,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笔记在这里会有一席之地。现在你明白我们的重点是什么了吧。 很明显,这段话足以让我们明白,什么是蜗角虚名,什么是真正价值。就是在人类遗产中留下自己的一笔,其他都是次要的。而这一笔是绝对容不得虚假,也无法利用权力或者金钱去伪造的,只能靠“证明”,必须经得起检验。这对于沉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我们,对于“白活”的,猪猡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最有震撼力的。人类的文明,不是拥有多大的权力,享受多大的财富那些人缔造的,最终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精英累积出来的。正如司马迁所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那些人不过是电光火石,再多的辉煌也会被遗忘,但是精英创造的文明,是一点一滴积聚遗留下来,并且不断被继承和发扬。 二 精彩的次要内容。 因为就连最可有可无的,拉马努金的爱情故事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能够引人思索。影片一开始,拉马努金就已经结婚了,可是他和妻子的爱情有一道“缝隙”或者“鸿沟”,正如妻子所言“我听说比起人,你更喜欢数字”,很明显拉马努金的确如此。不过,作为一名天才,他也会害怕孤独,或者作为一名虔诚的信徒,不想伤害他人,所以他会对妻子说“一些人,不包括你”。虽然他也想带妻子离开印度,去英国。但是因为母亲的私心,害怕拉马努金的妻子跟着他去了英国伦敦,那么就永远不会回印度了,自己再也见不到儿子。一开始夫妻决定一起去英国,但是母亲一说“你自己想去,还是她劝你去的?所以你们要一起走吗?这都是她干的好事吗?她想一个人霸占你”,吓得妻子就不敢跟着走了;当妻子一直等着安排好一切的丈夫,写信让自己出发去伦敦相会的时候,母亲却把儿媳写给儿子的信都藏起来,害得这对小夫妻互相猜疑,同样感到被遗弃。妻子去投奔自家兄弟,拉马努金又想去自杀(更多原因是因为数学工作,加上患了重病)。即使两人最终团圆,也不过共度一年的时光。也许,我们会想,如果拉马努金带着妻子去了英国,那么也许他有人照顾,不会生病,可以活得更久,可以写出更多的公式,或者证明出更多的东西。但是,他已经写出那么多了,证明出那么重要的东西了,再多也没有什么更大的价值了,何况他本身赋予数学史,赋予科学史的启发已经够多了。也许,我们还会想,有人相依,不会感到太多的孤独和屈辱,他可能跟哈代可以更好的合作,可能更快地进入状态,更早的拿到院士的资格……但其实,正如拉马努金认为的自己是“遭天谴”,因为泄露了太多的“天机”,他留给世界的已经太多了。 不仅展示了爱情,也展示了友情。 在印度,为英国人弗朗西斯服务的纳拉亚那,他本身也有一定的数学素养,他聘请了什么学位都没有的拉玛努金帮助自己记账,就因为他找到他那些公式的价值。正因为纳拉亚那慧眼识英雄,聘请拉玛努金,并且纵容他(用心算),暗示他在哪里弄到纸张(在这里纸可不便宜,不过在码头上,你可以找到许多麻袋装的纸),鼓励他(拉马努金试过把自己的写的东西送给几乎全城的人看,但是没有人理解,他很失望。而纳拉亚那就鼓励他,告诉他马德拉斯市,名字源于“Mandarajya”——愚昧之邦。外面还有个大世界,有英格兰),并且通过老板弗朗西斯推荐,能够写信给哈代。因为他知道拉马努金公式的价值“这些成果非常重要,不该就这样埋没,它必须被公之于众”,也知道拉马努金的价值“如果你一个印度人,利用这些数学公式走到了顶峰,那即便是征服了我们的英国人也必须承认:我们的智慧能与他们匹敌”。没有他真的就可能没有拉玛努金的成就。 当然,还有拉玛努金与哈代的友情。哈代没有结婚,按照他的说法“我对这类事一直一窍不通,但还是想说,感情这种事,既没有证明,也没有定律来左右它的结果”,连爱情都没有的人,自然很难懂得关心朋友了。但是,影片展示了一种更加深刻的“革命友谊”。第一次见面时,明明是哈代邀请的拉玛努金,拉玛努金进入学院时,哈代刚好跟大家大谈拉玛努金的天赋。但是见到拉玛努金,相互认识后,他就冷冷地对拉玛努金说:我非常期待开始我们的工作,那么,明早十点在我办公室不见不散。然后转身就走了。连问候一下,帮忙安排食住也没有。吓得拉玛努金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他。他也丝毫不去问拉玛努金其他的事,是否有眷属,是否有生活上的困难(拉玛努金是个婆罗门,吃素的。连用猪油做的土豆都不能吃。学校的食物很丰富,但是他每天只能去菜市场买青菜,吃清汤寡水,导致营养不良),只是逼迫他工作,证明那些公式(这些很明显也是使拉玛努金患了肺结核的原因)。直到利特尔伍德提醒他要好好保护拉玛努金,直到拉玛努金自杀险些死掉,他才发现自己的问题。他对拉玛努金说:很抱歉,我没能成为你的传统意义上的好朋友,我知道你需要这样的朋友,但我并不擅长这个,从来就不擅长。生命对我来说就是……永远就是数学。其实,听到这句话,我们会想起拉玛努金妻子对他的评价。他们本来就是只在于数学,不在乎其他的人,又怎么懂得人情冷暖,懂得如何关心人呢?不过,我们没有办法去指责他们,相反,我们非常感叹两人的友谊,正因为英雄惺惺相惜,才有了拉玛努金的成就和贡献。所以,电影也在教育我们如何去对待这样的天才,如何理解他们的人生。 16.9.5
对我来说,数学是我生命的全部。万物都有规律,每一个细小的微粒,光线里的颜色,水中的倒影。在数学世界里,他们都会被用奇妙的语言表现出来,而我觉得我存在的意义就是探索其中的奥秘。
1792是最小的,可以用两组不同立方之和来表示的数。(可以写成12的立方与1的立方之和,也可以写成10的立方与9的立方之和。) 我来到了剑桥图书馆,这里有人类最伟大的著作。使徒圣保罗的书信,摩根的《圣经》,还有对数学家最珍贵的牛顿的《数学原理》。而牛顿也像我一样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证明自己的答案。而这就是我将要做的(当时我觉得这个饼画的好大呀,但是又好让人热血沸腾呀。) 世界的真相往往先以直觉的方式被感知,然后才慢慢被论证和理解。 你不是不相信上帝,而是不相信上帝喜欢你。——《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才32岁就得肺结核死了,英年早逝呀,太可惜了,他的才华还没得以完全的发挥。以前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没有想到他居然这么厉害。他妻子人也好好啊,虽然不懂数学,但是一直在默默的支持他。
男主居然还演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孟买酒店》,当时看这部电影真没看出是同一个人,可塑性蛮强的。5.6
乏善可陈的传记片,但不管是草坪梗也好,1729的故事也好,都看的我阵阵高潮。以前也见识过拉马努金的一些研究,真的跟看欧拉一个感觉。很多伟大数学家的人生短而传奇,期待看到更精彩的传记,尤其阿贝尔或者伽罗瓦。这部就无脑五星,正整数让我快乐。
很喜欢看数学家的故事,大概是因为他们都很聪明,并且故事都很燃。拉马努金患肺结核,病重的时候都不加强营养,虽然信仰的力量很大,但他没想过他的死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遗憾嘛。虽然脑袋聪明但是没接受过教育,还是有一些愚昧。
优秀的人需耗费一辈子或许两辈子来证明的数列,就这样“来到”天才的脑中。“你是怎么不通过证明就知道这些数列的?”“我不知道,我就是知道。我看见它们,就像莫扎特在脑海中听见整部交响乐。”自大的从不是天才,而是庸人,因为他们为数众多,霸占这个世界。但上帝拣选的人用上帝的语言跟上帝沟通。
电影本身大概4分左右,还有一份给老教授和数学啊!他妈真是造什么孽,为了儿子回来藏信,让他误以为老婆不要他了?就不怕他觉得反正老婆不要他了回去干嘛??
很煽情的表演,劇情也是。我個人不太能夠認同影片強加入的各種政治正確。4星推薦
直接被拍成了流水账,还真敢这么瞎拍。
叔叔又演了个老师,还好这回没和学生乱搞。。。啊不开玩笑,非常inspiring的天才的一生。从图灵到拉马努金,天才总是不被平庸的大脑理解。惋惜。
我不知道昨天晚上被数学虐得差点口吐白沫的我为何今天看起了这个。很合格的传记片。演员和电影里的人物都能算业界翘楚了,剑桥三一学院这个神地方。不过话说回来,Dave演那么多年印度人了进步在哪,肢体和头部动作依旧完全不像印度人。Jeremy Northam真的学者气恨重啊,当年的摩尔现在的罗素。
天才的存在,是让普通人还可以有信念,相信神秘、命运、上帝。
男主明明英国人,不知道为什么演了那么多印度人。。。
极好的题材,剧本合格但稍嫌平庸。每次看到这类故事,脑子里总会回响歌德的那句话:“面对天才,我们只有一种捍卫的可能,那就是爱他。”
可能是高等生命来人间来发公式的,发完就回去了
冗长细腻的传记。合作五年称为朋友的人,不了解信仰,不知道饮食习惯,不知道病入膏肓。对方去世后深受打击。你培养他关心他,为他对抗学院,你却很难了解他、理解他。整部片子弥漫着“白头如新”的悲哀。另一点:母亲自私专横,为了阻止媳妇去剑桥,藏匿妻子的信件——儿子以为被妻子抛弃,痛苦自杀
我相信每一个天才的脑中都低鸣着上帝的喃喃之音。
拍得太平淡了,也太过于简陋,对于这位惊世数学天才,影片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未在有关数学的细节上下功夫,相反却总是去设置一些无意义的矛盾,让人觉得有些别扭。想想《美丽思想》,真让人感觉此片有些浪费此题材了。
“1729是最小的,可以用两个立方之和有两种方法表达的数字”。看完电影我就立刻写了个程序验证这是对的。
天才都在合作,庸才只会妒忌。
知无涯者,这译名已然是神迹。愚笨如我,不能明白数字和公式的精妙。我看到的,是干净,独立而崇高的灵魂们,在真理神殿中的彼此尊重和互相扶持。电影质感真的很好,不是很懂说平淡和流水账的人是怎么想的,想哭。我爱Dev Patel。
一个印度人凭一己之力整理完善了欧洲600年来的数学成果
选角和剧本都不行,非常干巴巴,很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