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来到成都的第二天,我一个人出去看了场电影。挑来挑去只有《爱丽丝》和《月满轩尼诗》值得一看,可我没带学生证,《爱丽丝》就显得有些贵,于是就去看了汤唯。
电影很舒服,就像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在这个城市我可以大口的呼吸,空气里边都是温柔。温柔化开了,这就是成都。整部电影我喜欢前半部分,配乐少少的,却总仿佛听到了音乐。这电影和成都都让我找到了一个调调,一个可以慵懒可以不要着急的调调,正是这种反现代社会的调子让我在电影院里忽然找到了那么点诗意。
一直喜欢看老港片,其实就是喜欢看那个调子,那种放松又幸福的节奏。可惜《秋天的童话》之后我再没见过那么悠扬的爱情故事。《月满轩尼诗》很清淡,很多处留白,这是它的气质,这是老港片的血脉。如果换做其它片子,一定会把留白都填上糖果,腻到死。
从来都很看好张学友演戏的才能,他是有天赋的,基本做到了演什么像什么,算得上好演员。他和汤唯,两个人的个人魅力和演技都有改变影片面貌的可能,但是汤唯更加独特,她不温不火,不蔓不枝,对人物的把握总会有一个纵深方向的发展,十分迷人。看《色戒》的时候我还没觉得她这样好看,今天在大屏幕看到她穿上现代装,确实气场不同寻常,怪不得人人都想泡她。
影片大体上可以算作一场剩男剩女的保卫战,张学友扮演的蒋觉来是个睡神,常常睡到中午,年过四十,没有女朋友。汤唯扮演的爱莲心有所属,可家里人却反对那门亲。他们都顺从了各自的家长,去相了亲,但是他们都用另外的方式捍卫着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们适婚却不结婚,因此成了剩下的。在别人眼里这算是某种失败,可我看到了导演试图诉说的诗意。他们奉命约会、不期而遇、聊侦探小说,然后哈哈大笑,这分明就是在谈恋爱,在大家忙着操持家务的时候,他们在谈恋爱,青春期被无限延长。他们是胜利的人,没有被生活骑在头上。从而开出了自己的果实,酸酸甜甜的。
这部电影是一个好的模板,它映衬了千家万户的中国家庭。中国的主流家庭非常套路,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值青春期,却被克制,不能谈恋爱,谈了就是早恋,早恋是重罪,是要由家长、老师以及本人三方会谈的。和手淫还有追求理想相并列,成为三大青少年容易走的“错路”。抑制本能与替孩子做主是家长们最明显的教育。大部分的女生到20岁也没个男朋友,可大学一毕业,家长就来催命,你怎么还没被有车有房外表俊朗的好男人娶走啊?得抓紧啊。
当我20岁的时候,我感觉我身边的人就跟上满了发条似的,好像马上要踏入老年,恨不得连退休的事儿都解决了。要贷款买房、要贷款买车、要结婚,不能再玩了,要认真生活了。周围人的这种转变让我很错愕,本来非常亲密的朋友一下变得没话说,他们谈论的事儿我一样都没想过,我觉得我还年轻,是真的还年轻。我不急。
未来的确是个令人发愁的事儿。然而在这代人的心中,未来几乎是个令人发指的事儿,它让大家都不再浪漫。我认识的不少漂亮女生,在大一的时候谈恋爱,大二的时候谈恋爱,大三的时候尝试乱搞,大四的时候就专心研究怎样傍大款了。可这里边有三个无解的难题,第一,永远的僧多粥少,哪有那么多大款等着你去傍?第二,大款未必想让你傍,也许你觉得你行,大款觉得你不行,毕竟人家眼界比你高;第三,你总会变老的吧,那时候你除了傍大款再没其它手艺,总不是个办法。
我想痛骂这种司空见惯的既定的生活方式,它抹杀了一切情趣,剥夺了所有的可能。人们要被迫的习惯在每个年龄段与别人攀比,上了什么样的学校,找到了什么样的工作,组成了什么样的家庭,住进了哪里的房子,开着什么牌子的车子。现实成了每个人的顶头上司,而这种现实原本是可以改变的,是虚假的,是营造出来的。因为这样的现实有悖于真实的生活感受,那样的幸福不是真幸福。
所以何必呢。何必自己强迫自己一定要过上那样的生活,何必把生活中所有大的小的事情都弄成一个个的负担,如果你喜欢看侦探小说,那么就住在里面,它给你的快乐要远远超出你多卖一个马桶盖子。因此我喜欢爱莲这样的女孩,她踏实,不慌张,不会一天到晚烦烦烦,她的爱是坚定的,她潇洒,惬意,乐于付出。她能让你慢下来,这样的女人有大智慧。
如果你在每天挤同一班车回家,那么你总是会感觉很紧迫,似乎错过了就回不了家。你以为那辆车能给你安全感,但它恰好带走了关于你的所有安全。这样一代人一代人前仆后继,只有压迫感,只有窒息。
那就找一个无所事事的晚上,故意错过那班车,也许夜晚就突然变得美好起来了。
草威
脉搏:
http://www.mtime.com/my/caowei/汤唯复出,果然号召力惊人。连一向嗜睡的黄老师都嘱咐我务必一大早将她喊醒,结果十多通未接电话后,我不得不败下阵来。电影结束收到她短信:“我还设置了若干闹钟,居然也一个都没听到!”她要是看了电影就好了,可以洋气地说:《月满轩尼诗》里张学友都贪睡!他每坐电车必睡着,父亲生病住院,他嗜睡都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半生大部分时间浑浑噩噩,庸碌迟缓,但是又温暖、善良、可爱。电影中汤唯前男友安志杰跑来打他,“你这么懦弱怎么保护她!”“可是我能让她开心!”安志杰的手举在半空再落不下来。
岸西的功力就在这些细节中展现。至于张学友和汤唯的感情戏,纯净到只有茶餐厅内的对话(这家檀岛茶餐厅想必要红了)。说白了就是告诉女人:我们总被凌厉霸气的男人所打动,可时日渐去,细水长流的生活里发现,废话虽然是废话,可废话是重要的。剧中张学友和汤唯都喜欢看侦探小说,会留意身边奇怪的印度招待,居然真发现他是个身份多样的便衣警察……
电影里有很多香港电视剧老面孔,比如影后鲍起静,朱咪咪、郑伊健、邵美琪,后两人居然还前后出场了,真是人生比戏剧更有戏。还有好久不见的张可颐。演张学友的前女友,回头来找他,从车里一出来,果然是41岁张学友青梅竹马的前女友啊!需要隔好久,大家才恍过神来,“这不是安茜么?”不知道她为什么也选择大银幕回归,一特写纤毫毕现。又不是鲍起静,演一个喜剧感很强的人物。生病了,李修贤带花来看她,她倒缩回被子里,“你快走啊!我没化妆!”这次她演夸张的妈妈,而一向夸张的朱咪咪演隐忍贤惠的小姨。两个老戏骨的戏非常之好看,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对,电影最大的亮点不是复出的汤唯。她选择这部电影是有原因的:演一个有乖乖刘海的邻家女孩,在电影中来去,如同一阵清风拂过,不必留痕。
在这里有必要抗议一下媒体看片,为何每次都给我们看配音版本!难道记者给大家留下连字幕都懒得看的坏印象么?关键现在配音发挥得也太夸张了,台词随便改,张可颐一张嘴满口京片子,你以为是章子怡主演!而且还带市井气,好歹人家也是摄影师啊!况且,我是多么怀念《色,戒》中汤唯的……粤语啊!
看这部电影,当然是冲着汤唯去。看了无数她的街拍照片,嘴角浅扬,眉眼低垂,每次我都要惊叹:美人!且跟范冰冰式最佳角度微笑全然不同,一看就知道是有思想,有文化,有理想,有内涵的深度笑容,拥有这种笑容的女人,我们称之为气质型,她爆不爆乳,屁股翘不翘都没所谓,气质面前,一切肉弹都是浮云。
这种轻描淡写的出场多了后,一部以她为女主角的电影无疑吊起所有人的胃口,大家都期待,汤唯色戒后将以何面目示人?之所以两个月后才看到这部电影,完全因为我作,要看粤语版本,离开广东三年,我已经需要看字幕才能消化粤语,但听到国语配音的粤语电影,浑身总会像爬满毛毛虫一样不爽,必须原汁原味,才能食晒落肚。
大概因为等待时间太长,沉没成本有点高,看完电影,我四处跟人说:我很失望。
失望来自两点。第一自然是对汤唯的。从她第一次探监,演示痕迹过重的眼波流转,我心中刹那一道光,这不又是那个女间谍么?汤唯真该多接点片子,起码张曼玉都演了不少俗片烂片,才开始自如控制脸上每一道愤怒和笑容。整部片里,汤的姿态,一会是女间谍式的娇媚,一会是共产主义式的坚贞。一朋友说她觉得汤将大陆人到港定居的心态感觉把握得很到位,问题故人在前,《甜蜜蜜》中的李翘显然比爱莲性格丰满许多,爱莲唯有负气走在马路上散发出一股北姑的肃杀之气,其他时候让我想起师奶朱咪咪的年轻版,穿得就跟剧情一样平淡。平底鞋牛仔裤,转过身时我忽然很欣慰:原来她屁股也挺大的。我期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汤唯?老实说她既然长得这么有文化,扮演一个只爱看通俗小说的女人,还真让人尴尬,大俗与大雅间偏偏挑了一个中间路线,你又不是张学友,天生长得就很市井,亦庄亦谐。当然小规格的文艺女青年挺讨男人喜欢,看她娴静如水,大家都很享受,但实在无法胜过她在英国的全胜文艺女青年样。
第二是对剧情不满。岸西另一部作品《小亲亲》,我在电视上重复看过几遍,看陈慧琳和郭富城斗嘴,陈慧琳神采飞扬在街头说:铜锣湾这么吵的地方,怎么培养得出作家?每次看都会笑,这部本来以为是浪漫爱情喜剧的电影,结果成了两个失意人士的文艺爱情片,张学友扮演一个从来都不够睡的中年男人,我就是不理解,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居然还要睡这么多?爱莲更傻,摊上个暴力分子,两个人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有了焊接点,产生所谓爱情,却看得人昏昏欲睡。拜托,你到底想做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作为一部电影来讲,我不想它淡得像散文一样,那样不如直接去看散文。
它有点类似两部香港电影的影子,《月满抱西环》,《跑马地的月光》,起码那两个编剧知道如果故事够俗套,就多搭几个一块卖,死掉个人也是正常需求。这部戏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则是鲍起静饰演的老妈一脸大花妆躺在病床上。谁让你从头到尾都那么淡,只能蘸点佐料下肚。
总而言之,看完我觉得自己又荒废了凌晨的光阴,就像每次回忆起旧时南国好风光,跑到一个茶餐厅里充满希望点上一碟蛋挞一杯奶茶,结果你坐在那里,又惆怅又无聊,吃完瞬间圆润离开,毫不留恋。
月满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我最喜欢的爱情电影之一 虽然网上的评价不高 但我喜欢片中的安静和内敛 理想中的爱情应该如此 就像花的绽放 就像水的流淌 一切都是静静的 无声的
汤唯很漂亮!
两个字,失望。
1、剧透!宅男是张学友,剩女可不是汤唯——是张学友的姨妈!2、导演功力不足,无论调度还是剪辑都瑕疵不少,剧作还算有点意思。3、看好鲍起静老师明年再靠此片获一个女配提名。4、不是为了去看汤唯(其实也没什么可看),说实话没必要去影院。
我觉得是真好看。港式小甜点深得我心。——“你叫阿来,英文名系唔系叫阿Roy?”——“我叫阿Come,Come here个come。”还有看展览时爱莲笑“哈哈哈”,阿来马上说“好大个牙窿!”还有两个人在幻想那个印度小哥 有默契一句接一句 都让人很磕糖。后来各自找回自己喜欢的人了 爱莲不爱看功夫片 阿来的福尔摩斯念头得到一句“我都觉得你好多事喔”,我突然明白 自己当初执着的爱不用太勉强 还是需要自己放过自己 爱不是不甘心 让自己和会逗自己开心的人在一起 那才是幸福。汤唯好清纯 导演给了一个天桥上哭的她3分钟镜头 那种情绪递进演得好好!(PS腿长穿平底鞋的女生真好看 就像我看着电影的时候一直想着的她一样。)
这一对儿是能有多灵啊~~~>< 我最爱的淡淡港式小品。。。
剧本平淡,个别情节扭捏生硬,剪辑混乱,汤唯的表演远逊于前,在误会阿来串通父母逼婚一场更是凌厉到恐怖的程度。若非老一辈演技派们支撑,此片也就2.5星的水平。
一个好编剧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导演,因为她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她能好好去讲故事,也能好好去表现故事。尤其是情感上的事,岸西写得很细,也很实。岸西说,她不会拍不说粤语的电影,因为她所熟知了解的,就是香港。香港,不会死的。
汤唯~
学友太神了。鲍姐太神了。汤唯好菜呀。
淡淡的小品,有点情景剧的感觉。编剧还算不错,可是导演功力有些不足。那个阿三我是完全没弄懂和这个剧有什么关系。★★★
香港人笑点真低,整场笑到尾,但是我就一直不懂在笑什么……
为朴素的电影观打四分。技术性稍微差了些,本来是想打三分的。汤唯有一种女性天然的坚强美,学友的演技舒服,鲍起静气场强大,张可颐依旧是这么惊艳。
汤姐很抢眼、鲍姨很抢戏,但片子好坏主要还是由编导决定。
岸西的失足在于 造了这么一个普通话背景的副线故事 一来汤唯演得虽不算十足地糟糕但也谈不上出彩 仅是合格而已 二来国语对白生硬不自在打破了粤语对白妙趣横生的流畅吸引力 五星打给粤语部分及香港演员 三星打给华语部分及内地演员 说到底 悲剧来自合拍制度 F!
清新,可爱,隽永,有趣。一个推荐。
刚刚看了,好文艺的电影,把我这个俗人都看动容了
平庸得一塌糊涂的片子。没有情怀没有市井更没有小聪明。岸西这女文青硬生生把学友和汤唯凑在一块儿。
汤唯美得令人发指。台词有笑点。相信香港人能发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