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父亲为了不伤害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嘴巴里塞了一个奶嘴,在找到一个房子的时候给孩子弄了一个气球就是怕他会苦恼自己能听到
在自己面前绑了一块肉来吸引着自己一直往前走,知道把孩子送到安全区
被打死以后是笔直的向前倒去他还记得身后有一个孩子,那些守在安全区门口的士兵们,在看到他的身后还背着一个孩子时,犹豫了要不要开枪,虽然最后还是开了枪但是他们把他埋葬了起来
父爱如山,负重前行,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和釜山行一样,透露出父亲的无私奉献
《负重前行》讲述了男子被自己的丧尸妻子咬伤后,面临即将尸化的结果时,为了保护尚在襁褓中的女儿,这位父亲背上孩子,将一团腐肉挂在自己的面前,绑住自己双手,好让自己在变成丧尸后,一直追赶着挂在前面的肉,从而不伤害到自己背上的孩子,就这样他一路追赶,直至到安全区,被人员枪杀,而背上的孩子终于得救。这位父亲用他的爱战胜丧尸的本能,让自己的宝贝得救,真父爱如山,负爱前行。
《负重前行》不止要有爱还得有脑子!濒死父亲用他的坚韧敲开了女儿的重生之门!在灾难面前,心理远比生理脆弱的多,也许能支撑自己坚定走下去的理由只有那份最纯粹的感情!导演用丰富的细节表现,加之马丁·弗瑞曼真诚的演绎让这个外温内刚的父亲形象生动饱满起来。虽然整体情感表达也算足够,不过故事情节略显老套,丧尸与亲情的类型融合也不够自然!6.5分!ps:澳洲慢版《釜山行》。
七分钟原片和加长版电影都很感人,但前者评分8.7,后者只有6.9。个人觉得电影版更完美,细节到位,演技气氛节奏都不错,没有亢长的世界观解释,也没有任何自杀方法的阐述,只有淡淡的一张说明书,却能让人明了,一切尽在不言中。比起突然的由丧尸带来的恐惧,此片带给人的绝望孤独感更有惊悚意味,也因此,父亲的每一次坚强创造的奇迹才更加震撼人心,更让人感动,片中亮点颇多,比如结尾处父亲的树木坟墓,黑人小女孩说:父亲的灵魂没有回来,因为你不是智者。最后男主得到了与黑人父亲相同的缅怀仪式,没有枯黑的脸庞,只有树枝上的衣衫,此刻,父亲的灵魂没有流浪。评分的滑铁卢,个人觉得只是人们更愿意花时间为生化危机类的爽片买帐。
2013年,情人节过后的第三天,一部时长七分钟的小制作丧尸短片引爆了全球人民的朋友圈,同时炸裂的还有各国吃瓜群众的泪点。
Cargo,澳大利亚编剧尤兰达·拉姆克自编自导自演的温情丧尸电影,整部短片没有一句台词,故事背景和世界观都并无交代,但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开头突兀结尾难受的小短片,却是在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之后,在IMDb上获得了7.8分的优异成绩,7.8分大概是怎样的一个程度哪?对比同年的院线电影来看,钢铁侠3评分7.2,速度与激情6评分7.1,僵尸世界大战7.0,了不起的盖茨比7.3,饥饿游戏2评分7.5,地心引力7.8,所以7.8的评分足见这部短片的口碑优良,而对于我们国内庞大的Zombie爱好者来说,这样一部对着泪点上来就是一梭子的丧尸短片,更是在豆瓣上被捧到了8.7分的高位,大概等于爵迹加仙球大战加逐梦演艺圈的评分总和。
在全球观众的翘首以盼中,Cargo身上环绕着一圈圈的点赞光环,就这样,在2017年,还是原来的编剧还是原来的导演,在潮爷的加盟下,我们迎来了Cargo的加长完整版,内地译为负重前行。
负重前行作为原来七分钟短片Cargo的加长版,即使导演对故事进行了填充,但是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负重前行的故事节奏就显得拖沓而冗长,并且有很多地方难以自圆其说。例如单单只咬一口绝不多吃搁浅船只内的僵尸,在丧尸末世里对妻子隐瞒危险,妻子尸变后送餐上门的动感转身,维克的庇护所里估计自己都拽不开的铁笼子,拿着钥匙串不开车一定要靠双腿跑出去的男主一行人,图米部族身上可以屏蔽丧尸的神奇涂料等等,甚至作为一部丧尸电影,它都并未讲述丧尸病毒的源头,也没有交代故事的背景,所以观众难免会产生一种脱离感。
但是不得不说,男主安迪的饰演者马丁·弗里曼的表演绝对是全片的亮点所在,当男主知道妻子被丧尸咬伤后神情中的绝望夹带着一丝强装镇定的侥幸,然后随着他们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妻子被感染的状况愈发严重,男主心中的侥幸消失殆尽,而绝望和不理智在渐渐积压,知道车祸后自己被妻子咬伤感染后的歇斯底里,那种恐惧和绝望才集中爆发出来,因为内心痛苦而产生的动作上的扭曲,连嘴唇都在止不住的颤抖,试图缓解绝望而产生的粗重喘息声,连哀嚎的尾音都带着一种底气不足的无力感,最后看着远处女儿的身影,着一切的负面情绪都被他收敛起来,克制的强颜欢笑,这一段简直是男主人类状态下演技的集中炸裂点,光是看着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绝望和无助,让人忍不住想要蹬腿揪心,发泄心中的悔恨。而男主两次犹豫不决的自杀,和每次被丧尸病毒折磨发病时的症状,仿若呼吸中都带着演技,一个末世环境下命不久矣的父亲,为了能给女儿找一个合适的生活地点而顽强坚持的形象也大抵不过这般而已。
虽然这是一部不那么正统的丧尸电影,但是他确实能够刺激到观众的泪点,当丧尸化的父亲迷茫的感应到空气中逸散的香水时,还有当我们看见罗西肚子上写着的谢谢时,情不自禁的鼻子一酸也许就是对这部温情电影的某种肯定吧。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哔哩哔哩“电影先疯队”,谢谢!
丧尸片一般走的都是恐怖风,结果这部片子走的是温情风,最好笑的是主角们一个个死掉,但是我们没有任何心痛的感觉,主角们也从来没有反抗过……
负重前行,男主角不仅背负的是孩子的重量,更是做人的善良和底线的重量,坚持到最后,哪怕死了也是胜利。幸好影片中大部分人都坚持到了最后,坚守作为人的底线。
“谢谢你陌生人,让我完成了一个父亲最后的责任。”
还记不记得5年前,曾被一个丧尸短片刷屏?
说是丧尸,但片中既没有生吃脑花的酸爽,也没有喷子爆头的畅快,反而把人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短片讲了一位即将变成丧尸的父亲,用最后残存的一点信念,竭力保护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
泪点在父亲变成丧尸之后——他捆住自己双手,背着女儿,用挂着内脏的木棍指引自己把女儿送到安全区。
这部由本·豪林和尤兰达·拉姆克拍摄的短片,名叫《负重前行》。
共投资3800美元,花了两天时间就拍摄完成。
随后,《负重前行》参加了17个电影节的影展,甚至杀入了澳大利亚短片电影节的决赛。
还在某不存在的视频网站上,获得了1100万的点击量。
但最重要的是,这部短片的好评不断,成功引起了Netflix的注意。
网飞大佬们看完,红着眼眶找到本和尤兰达,当即表示,我们要投资!我们要拍电影!
于是,这部7分钟的《负重前行》就变成了105分钟的[负重前行]。
加量不加价,该流的眼泪,一滴都不会少。
平心而论,《负重前行》以“丧尸”这样被拍了快一个世纪的亘古题材,取得如此成绩,堪称奇迹。
我们什么丧尸没见过?
会跑的、会飞的、变异的、搞笑的、温情的、奇丑无比的、俊美多姿的、带楞的、带刃儿的、带绒绳的、带锁链的、带峨眉刺的……
但丧尸片总也绕不过一个主题,就是大环境下人类与丧尸之间的矛盾。
人类在丧尸片中,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东躲西藏,处心积虑就为苟住一条命。
《负重前行》的主题变了,是小环境下,“人身”和“丧尸身”之间的矛盾。
已经被感染的父亲“安迪”,不用和丧尸斗智斗勇,而是和体内的病毒抗争。
《负重前行》把这种抗争,命名为“父爱”。
到了电影版,体量抻长至105分钟,这种斗争也就表现得更细腻。
开片,安迪在一艘沉船中发现疑似有丧尸存在,但却没有告诉妻子。
妻子为了给安迪找个刮胡刀登上沉船,被丧尸咬伤,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惨剧。
这是安迪的锅。
所以安迪始终不愿意听从妻子的建议把她抛弃。
这里当然有爱的成分,但也有负罪感作祟,所以安迪只能用陪伴的方式,试图挽回错误。
可惜没有用。
亲手解决丧尸化的妻子后,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安迪负罪感愈发强烈,“保护她”成了活着的唯一理由。
其实说成“负罪感”,好像在消解“父爱”的成份。
但我却恰好认为,负罪感正是安迪父爱的源泉。
负罪的感受沉淀,变成对女儿的亏欠,亏欠就会试图弥补,弥补演变成了一份责任,而这责任实际表现出来,就是父爱。
否则,安迪明知自己离死不远,女儿又无法独立生存,大可开枪杀死女儿后自杀。
这也是父爱。
[迷雾]中,父亲以为自己身陷绝境,开枪解决了一众同伴,包括自己的儿子。
在[负重前行]中,也有一户人家,父亲感染病毒后,选择杀死自己和一家老小。
但安迪不行,悲剧因他而起,他既然无法救回妻子,那么至少要让女儿活下来。
一如片名所说的“负重前行”,这个“重”给安迪的父爱披上了悲剧色彩,也增添了英雄光辉。
尤其是看着马丁·弗里曼风一吹就能垮的小身板,更能感觉到“负重”加持下父爱的坚韧和伟大。
犹如一曲挽歌。
短片展示的是“果”,电影的重点则是“因”。
除了安迪负罪感的“因”外,电影还添加了其他的人物和支线剧情的“因”。
不同于短片中,父亲明确知道“安全区”的位置,电影中的安迪对哪有丧尸哪里安全一概不知,只想尽快找个能托付孩子的人。
在安迪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四个人,影片借由这四个人,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末日图景。
第一位阿婆代表的,是弱势人类的境遇。
阿婆孤身一人住在卫生内,无依无靠,和安迪一样病入膏肓,自身难保。
第二个中年男性,是手握资源的强权代表。
他健康、强壮,还控制着一座天然气矿井,可以说是衣食无忧。
但在末日之下,他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于是占山为王、抢来别人的老婆、还用绑架当丧尸的诱饵。
安迪的女儿留在那里,其实是可以活下去的,甚至还能活得很好。
但安迪替女儿做出了选择:不能让女儿在那样的人手中成长。
这来自于父亲保护孩子的本能。
第三个就是那开枪自杀的父亲。
他没有安迪所背负的“责任”,选择了在丧尸世界中最简单有效的了断方式。
也可能是绝大部分普通人最容易做出来的决定。
显然,这三个人都无法替安迪把女儿好好抚养长大。
接过安迪女儿的,是第四个人。
第四人是一直陪伴安迪的土著女孩,安迪变成丧尸后,土著女孩用捡来的内脏,引着自己把女儿送去了原始的土著部落。
这种“文明的反噬让现代社会付之一炬,原始部落反而是最后一块净土”的处理,很有深意。
[釜山行]中就生动地展现了,越是“文明”的人,搞不好比丧尸还可怕。
当丧尸安迪成功抵达部落后,土著小孩在安迪面前喷了一下安迪妻子的香水。
闻到香水的安迪平静了,好像听到了妻子对他说,“你做到了”。
而安迪留在女儿肚子上的字也和短片中不同。
短片中的父亲留的是女儿的名字,安迪写的是“感谢”。
“谢谢你陌生人,让我完成了一个父亲最后的责任。”
在拍摄短片《负重前行》之前,本和尤兰达就是奔着拍电影去的。
但两个无名小卒要拍电影谈何容易,只能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先用短片吸引投资。
投资到位后,两人马不停蹄就跑到澳大利亚,一边组建队伍,一边写剧本。
剧本的重点和短片一样,重点还是父亲“安迪”这个角色。
关于安迪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不能是一个老套的“英雄化身”,就是那种“我要胜利,我有大肌肉,我是一个英勇的家伙”。 我们更希望打造一个平凡的父亲,他会犯错、胆怯、犹豫,这样的人才更贴近现实,观众也更能感同身受。
马丁·弗瑞曼的加盟则是意外之喜。
本和尤兰达压根没打算请这么大的明星加盟,但短片太出名了,制作电影的消息一传出,马丁闻着味就来了。
马丁加入后,也参与到剧本的创作过程中,但后来证明其实在剧本中写马丁的台词都没啥用。
因为马丁表演时酷爱即兴发挥。
马丁从不用同一种方式演一段戏,而是在不停尝试新的方式,他给了我们许多的选择空间。
能够看出来,潮爷的演技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片中略显冗长的节奏感。
这也是短片改编电影的一大弊病。
因为最终的悬念已经揭晓,谁都知道安迪会变成丧尸,并且架着木棍一步一步背女儿走向安全地带。
观影过程中观众的期待值大为减少,且最后一幕到来的震撼也会打上不小的折扣。
并且温情的主题下,也无法用血腥场面刺激人或者一惊一乍地搞点惊悚,冲突点太少,导致影片整体趋于平庸。
但作为一部主打温情的丧尸片来说,在感情的营造上已经足够动人。
潮爷的表演和剧本对安迪的设置,都把一个绝望的父亲刻画地有血有肉。
也许没有短片那么震撼,但那份柔软依然能清晰感觉到。
那么问题来了,短片和电影,你更喜欢哪个?
-
文:涵葛格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整体设定跟《寂静之地》很像,前十五分钟充满期待。没想到突然转型成公路僵尸片,又成了大型香水广告…
从《寂静之地》到《负重前行》,婴儿哭声已经成为比怪兽和丧尸还恐怖的存在,婴儿哭一下就能把你吓哭。
空洞拖沓无趣
澳大利亚低成本制作电影,过程可以忽略可以快进,但最后为了让孩子能活下去而把自己变成永动机的父爱超级打动人,为父爱打五星
片长105分钟。各位 (キ`゚Д゚´)!! 。你们说的短片不是这个,是2013年的
又一部短片注水电影,编、导、演全面下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还是去看短片洗洗脑子! @2018-05-18 21:53:18
看过短片期待电影版看过了几年前的『微电影』,也是刚刚看见,所以对这个『加长版』也感动期待,心疼那个小女孩👶(婴孩)这颠簸的旅途,可能是最小的演员吧!这漫长的48小时倒计时真的折磨人,昨天的《寂静之地》的新生儿,和这部电影的小女孩都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七分多鐘的短片,沒有一句台詞,講述了一段末世溫情。當人性隨著肉身的腐化慢慢泯滅,一息尚存的父愛卻堅強地將繈褓中的孩子帶到了安全的彼岸。父愛偉大,需要付出,也需要智慧,於是,最冰冷無情的東西也能被它融化。五星推薦。
短片明明就一个设定,拖长后简直侮辱智商。澳洲土著快被白人杀光了,现在才想到给存在感,滚~!
有的人评论错了吧……这就是电影版………………短片版本是另一个……朋友看清楚😂
被拍烂了,远不及13年经典的8分钟,模仿的再好匠人始终是匠人,没有创新就会被淘汰!
虽然《行尸走肉》如今已经烂到了这个地步,但不得不说那剧的前几季还是奠定了丧尸设定的标高,难以超越。这个讲父爱的设定,漏洞有点过多了,残忍不足,感情也不足。最后还有个那么政治正确的结尾,一群原住民和一个白人孩子融合在了一起。。。
没看过原版短片的别上来就挑三拣四,看过原版短片的麻烦好好体会一下长镜头的意味和改编的用意。总之,相比于原版,看到了更多人性的探讨,相比于僵尸类型片,则看到了更多独辟蹊径。
原来巨人僵尸是这么来的……唉~看完都不舍得玉米大炮轰他了……蛮好的一个主题,90分钟绝对有文章可做。
伟大的父爱
这是我看过的一点都不恐怖的僵尸片,这里着重讲述了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48小时,作为一个父亲你能为你的孩子做到什么地步。看完真的让人很感动,爱是让孩子在这个险恶的世界继续活下去,而不是自私的剥夺他活下去的权利。
感动,这是看过唯一一部不那么可怕的僵尸片,父爱无僵!
小男孩的父亲和结尾的“Thank You”戳泪…如果再短一些、节奏再快一点会更好。
长片肚皮上写的是Thank you
潮爷的演技是没问题,但缺点在于影片的节奏实在过于冗长,其实原版是个故事体量非常小的短片,硬要拉长成为一部电影,除了煽情之外,找不到更明确的剧情闪光点,只能是一部平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