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年毕达哥拉斯提出黄金分割点理论以后,关于韵律和点睛笔的研究正式找到了指导思想。
不管是数学 建筑 美术,还是音乐 舞蹈 电影。只要准确拿捏住了这个重点,都可堪当大师。
艺术是思想的提现,用最简洁的方法准确表达出作者心之所想,这种技巧称为神来之笔。
有人画画,只用一笔就能惟妙惟肖。
有人写曲,一个和旋便能打动人心。
在这种拥有上帝之眼的人面前,任何复杂套路都显得捉襟见肘甚至俗气。
这也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出现以后洛可可风格彻底沦为三俗作品的原因。
本片导演便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全片没有花里胡哨的视效,也没有炫技的剪辑,甚至连刁钻的机位也没安排,更不要说那些为爽而爽的运动镜头。更夸张的是,本片居然没有象征和隐喻。
就像一尊希腊裸体雕塑,只为表现躯体的美,而不添加任何多余的累赘。
本片用一段一段必要的小节拍来串联大故事,同时整个提纲里的起承转接全都安排到了关键点上。暴风雨来临前的一天天倒数更像是一段鼓乐的重鼓声,每一次敲响都能引发观众的移情效果。
如果拿音乐打比方。整部电影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小鼓、嗵鼓、吊镲等先轮番响起,大鼓总是在关键点出现,来得恰到好处。
再说说本片的节拍,每个节拍不仅为最终高潮戏提供情绪供能。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节拍完整地塑造了人物。基本上每个角色都勾了弧光。
很多人从片名上以为这是一部灾难片,但从结构上看这应该是部人物传记电影。通篇都在围绕主角和关系角色展开塑造。暴风雨只是交代人物关系时的调味剂。
在一部90分钟平均下来900个镜头的电影里(大概算)。有限的篇幅内居然给95%的重要角色做了完整塑造。每个人能分到的戏不到10场,用大概10场戏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同时该人物性格的合理性还要与别的角色串联,最终形成一个逻辑成立且相互之间服务于剧情进程的关系链。这个工作想想就觉得极难。
酗酒穷老妈的角色在片子里让人眼前一亮。常年拿惯了最烂女主角,最差女配角的萨朗斯通这次居然打破常规演得可圈可点。一共只有两场戏,导演就给观众交代完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酗酒母亲的一生。从她凄凉生活的起因到她逃离现实生活的恐慌,观众甚至能联想到她即将到来的幸福生活。导演只处理了两场戏,就利用合理的逻辑惯性让观众自己脑补完善了这个角色。
虽然故事讲得不错,可观众毕竟看的是电影,而不是火车站卖的故事会杂志。在电影这样的综合艺术里面,如果只把讲故事这个环节做好而忽视别的环节,就会显得片子还是单薄了一些。
以上。
首发于[君君电影院]
微信公众号TVwanda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命悬一线》
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冷门职业,但这一个你应该知道——
电力接线员
小时候常会看到一个电力工人爬上电线杆,在上头做些什么,
因为年纪还小,也不懂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
在美国,这项工作的危险程度排名第四。
他们在抢修电力时,就是命悬一线之时,
并且他们的工作不分昼夜。
而影片,讲述了暴风雨来临的前十天,那些“普通人”的正常的生活。
女主贝利的父亲便是一名电力接线员。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父亲要去抢修电力,却不幸发生了意外……
而母亲在开车驰往父亲医院的路上,发生了车祸
一夜之间,贝利失去了双亲。
而男主Beau也是一名电力接线员,是父亲的兄弟,是贝利最喜爱的叔叔
他决定抚养贝利,并让贝利远离他的工作环境。
转眼间,贝利就要念大学了。
而Beau和其他的电力工人,始终像英雄般,勇敢地顶着暴风雨——
在数百英尺的空气中,运载多达500,000伏的电力的电线上拼命
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为保护人民的安全。
但对他们来说,死亡往往近在咫尺。
然而天公不作美——一个致命的暴风雨正在酿造,直奔他们的所在的德克萨斯城……
Beau、第二代准线工邓肯和一队军人涌入风暴的眼中,
他们必须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以保持人民的安危。
而这一边,贝利怀了邓肯的孩子,
两人计划着一起买房生活,过幸福的小日子……
但贝利却在邻居家的争执中不幸中弹……
这时暴风雨已经来临,电力变压器几乎全部崩坏,整个城市大面积停电——
医院没有电无法给贝利进行抢救……
Beau为了恢复电力,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Beau的饰演者是曾多次饰演平民硬汉的一线动作票房巨星约翰·特拉沃尔塔
约翰在出席电影首映时,受访表示他会接演这部片,全是出于他对救难人员的衷心感谢。
七年前的他,不幸遭遇丧子之痛,也曾接受过许多救难人员的帮忙,
他希望这部片可以唤起大众对于救难人员的重视,情操令人动容。
他曾花了很长的时间都无法走出与儿子天人永隔的伤痛——
最后是寄情于宗教与公益,他才渐渐从悲伤中恢复
而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影片在整体格局和特效上并无太大出彩之处,
但影片处处都带着着深沉的爱,带着对那些默默保卫城市的人群的敬畏。
记得我们小时候有首耳熟能详的歌谣:
有了电,真方便,没有电,真不便。
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习惯了霓虹闪烁,灯红酒绿——
从来思考过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如果没有电力工人的坚守,就没有夜晚的万家灯火,没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如同凌晨在清洁城市的环卫工人,他们本应是光明的使者,——
却在社会的阴暗角落,不被我们关注到……
1.这可能是John Travolta近些年最好的电影,毕竟也是62岁的"老人家"了,虽然嗓音也有点尖 2.线务员是全美第四危险的工作……光着身子训狮子才排第四……有点不懂……为啥电线杆不用水泥、钢筋混凝土的? 3.女主演准大学生……额(⊙o⊙)…有点老吧有点各种皱纹多多的……Devon Sawa还是在《尼基塔》里的忧郁杀手更带感
情节支线太多,以致于整部片看起来相当乏味。
作为同行人员,第一次看到关于自己职业的电影。虽然片中很多电力作业的安全措施与国内不同,很多逻辑上的强行意外及剧情,很多为了效果特意拍出了不可能的效果……但还是要满分,希望更多的人能对干这行的有体谅,有了解……
平凡中的英雄
跟许鞍华一样无趣
真实故事改编,最后出的殉职人员名单让人看着难受😢
和爸爸一起看的。
虽然是电影是个烂片,还是要向电工们致敬。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电检工高度危险的职业!没有太多灾难场面,委婉叙述较为平淡!《本能》女主莎朗斯通出演男配母亲,戏份不多已尽显老态!约翰特拉沃尔塔也已不是那个油脂小生了!二流小众电影随意看!
约翰·特拉沃尔塔曾经一度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之一,后来,真的可惜了。
跟片
节奏不对,90分钟内被塞了多条戏,且都没怎么展开,然而这样了,还是浪费了三分之二的片长,高潮来得太突然太短,情绪渲染不够,泪点不够(是的,这样的电影没让我哭就是失败),建议导演好好看看《云梯49》是怎么拍的。两星,加一星给线路维护人员。
节奏特别紧张。很好看。
主旋律不是问题,问题是主旋律都拍这么不尴不尬,那就要命了。前戏太长,长到三分之二都是各种絮叨;高潮又太短,短到才刚开始就结束了。职业和遭遇都很感人没错,但拍成这样就是你的不对了。
这是生活
本以为是紧张实在的那种类型,高危工种的抢险一向很好看。不过这片子,总共才一个半小时,说好的暴风雨来临已经片子已经过去一小时十分钟了,EXO ME?一脸懵逼。之前一直在喋喋不休各种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养女恋爱啦,跟男盆友闹别扭啦,她还怀孕啦,有小流氓窥伺她啦,隔壁邻居夫妻感情不合啦,老公各种郁闷啦,养女的男盆友和老妈关系也冰点啦。。。我去你的,这忒么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现实意义大于电影艺术感,为什么剧情简单仍然让人感动,就是因为这些英雄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用他们的生命维护着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转,我们玩手机也好,看电影写影评也好,都离不开这些电工英雄。愿他们都平安!
下雨,抢修,死人,故事不吸引人,双线剧情交叉也太弱,不过以一点不错,换电线杆时小青年玩手机走神导致差点砸死老电工确实也吓我一跳,小青年不走心作为剧情推动力却不太好,说好的灾难靠灾难才是正路。开始和最后都是伪纪录片格式,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加一分
虽然是中规中矩的还原生活面貌的剧情片,却有一种淳朴的魅力使我边看边平复了想要快进的冲动。一首同名的插曲又片尾曲扣人心弦,上网找了好久只有MV。忍不住在3星的基准上,再加1星后劲十足的感情分
线路电工在美国是排在前四的高危行业,真实故事改编,类似宣传片的电影。一直没认出满脸大胡子男主是约翰特拉沃尔塔。更让我吃惊的是竟然有莎朗斯通客串,天啊,当年的尤物啊!完全认不出了。女主角的犹如波斯猫一般的双色瞳孔(虹膜异色症),全程我都在盯着她的眼睛看…
一曲不一样的颂歌,故事性很强,直到最后才发现想的跟影片要表达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