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新书出版,里面很多故事是从来没发在社交媒体上的,想拍出来,发出来,让更多喜欢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人看到。
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对狼的印象有所改观,让更多的人加入或者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事业
12集的纪录片是对电影的一个补充,里面有很多画面是电影中没有看到过的,相比于短短的90分钟的电影来说,纪录片里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更加精彩
这个书是在电影和纪录片的基础上,新增了对两位主创人的一些采访,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背后的故事,其中有几个地方非常动人,所以发出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
对我来说,这是一部非常丰富的片子,有很多很好的点。
第一个点,当然是格林。它使我摆脱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下人们对狼的习惯认知,真正认识和了解了狼这种生物——勇敢、智慧、坚韧、深情。我为什么不提自由呢?
因为它勇敢,可以毅然放弃人类安稳的投喂,而选择去生死未卜的荒野搏杀,所以它才自由;
因为它智慧,擅于学习和模仿,懂得观察和适应环境,捕猎食物,所以它才自由;
因为它坚韧,能熬住困难,能忍住诱惑,不妥协,所以它才自由;
因为它深情,以命相爱,在惨淡的环境中凝聚团结,所以它才自由。
剧末的两集是很好的注解,也尤其让我感慨。格林知道李微漪回来了,它一直不露面,却又隔三差五地送食物来。它矛盾。我理解它——它是头狼,它必须教会它的幼崽和同伴远离人类而不是亲近人类;可同时,它又一直铭记着、怀念着与李微漪的情义。看到它送还腰带后与李微漪对望的那一幕,我心情无比复杂,这匹狼,比绝大多数的人类更懂得珍惜情义、肩负责任。
狼比人有多得多的无奈,它们不知道下一餐食物在哪里、不知道每一次离别的归期是何时,不知道灾祸和明天哪一个先来,所以,它们自由的代价,是孤独,是隐忍,是原本深情却又必须冷漠。这是绝大部分人类都无法做到的,所以,尽管作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级的物种,但人类并不普遍拥有狼的自由,人类被自己的同伴奴役,被自己所发明的财富奴役,被自己的欲望和幻想奴役,而羡慕狼。
第二个看点,是哲思——人与自然、人生的意义、人类的目的。
影片里有很多不经意的却充满哲思的话。比如,李微漪遭遇暴风雪并患上肺水肿的那次,格林曾咬着她的裤脚不让她上山,回来后她感叹了一句,“人类对自然真的太不敏感了”。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自然不再敏感了呢,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自然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上几辈的人通过感觉风、观察动植物的状态预测天气,我们小时候通过看夜晚的天空预判第二天是晴是雨,而现在,愈加璀璨辉煌的城市文明把我们与自然也隔离得愈加远了,如果不逛逛动物园、植物园,大部分人已基本不认识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星球,自然之于人已太陌生了。我们在城市里大搞绿化,真的能改善环境吗?我们养猫养狗搞动物园,真的是在帮助动物吗?盗猎者猖獗的时候,亦风曾犹豫要不要把格林养起来,但李微漪还是坚持把它放归狼群,她明白,尊重高于怜爱。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能够越来越客观地认识自然,解开了以前蒙昧时期的许多谜团,同时,也丢失了越来越多对自然的尊重。
李微漪和亦风在最开始救下格林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到后面的这么多事情,只是觉得小狼可怜,想救活它。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念头,把他们带上了荒原,让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去推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野生狼保护站,这个念头改变了他们此后十年的生活,或许,还将改变一生。我在想啊,人生的意义,这个每个人都曾思索过的问题,到底有没有答案,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生,该倾付给什么。它好像是偶然的,又好像是必然的,好像值得一直去思索,又好像所有思索都尽归徒然。我又想啊,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才会这么慎重又彷徨,才会诞生出这个问题。李微漪说,“它成了狼中之人,而我们成了人中之狼,我们跟随它来到荒原,才知道每一口食物都来之不易,我看见它捕猎时的虔诚,它不是我要杀,而是我要活”。狼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狼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它们活着比人困难太多了,它们受迫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它们是被动地在活。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要强得多,人是主动地在活,所以才会产生该怎么活这个问题。可是,人类真的能够掌控很多自然吗,人类真的是主动地在活吗,人类真的有能力决定自己该怎么活而不是在顺应自然和万物演变的规律吗?
当每个人类个体思索人生的意义时,人类的目的又该由谁来思考。首先,可以排除掉“活下去”。人类所具备的能力早已远远超过了“活下去”的要求,人类的文明史从来都不是为了活着,所有的矛盾都是人类的内部矛盾,且都是人类自己的发明物。人类在具备活下去的能力后,茫然了,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整个物种一起去面对和解决的,所以发明了各种概念、关系、规则,自己与自己做起了游戏,以打发这段物种发展史中无聊的一段。这个星球上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物种,有人类这样复杂的内部关系和内部矛盾。但一个物种的内部活动,不可能成为一个物种的目的,人类的目的在何方?
第三个看点,是李微漪和亦风的爱情。这不是影片想要表达的,全片也没有一个镜头试图去表达过,但这个点却同样是让我特别动容的一个点。
两人像是相处了半个世纪的老夫妻一样默契。李微漪抚育小狼成长,亦风在一旁点点滴滴地拍摄记录,偶尔互换一下分工。两人也常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但从来没有形成过冲突,总会有一方去选择信任和支持另一方的意见,快速达成一致。他们从不用情绪对话,十分理性,他们本是感情非常饱满的人,但用理性将饱满的感情包裹了起来。举一个例子,李微漪在山上崴脚受伤的时候,亦风本来准备赶过去背她回来,但是格林跑走了,李微漪就叫亦风先别管她,先用镜头跟着格林,亦风几乎没有犹豫地就答应了。荒山上,孤身一人,踩破冰面,亦风能放下对李微漪的担忧和关切,我想,一是他充分信任李微漪对自己处境的判断,二是两人的感情早已无需通过关切来表达,三是两人都十分理性而几乎不带情绪地在处理这场意外事故。如果没有这三个要素,我们也就看不到格林牵马救微漪这样珍贵的镜头了。而被他们的理性所包裹的起来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是为了一只小狼去荒原上挨饿受冻大半年,是你想做的我就支持尽管不知道会有多少危险,是会把已经风干了的小狼骸骨用黏土再一块一块拼起来做成一座狼雕墓碑,是历尽千辛万难却不是为了在一起而是为了送别。能理解这样的感情有多饱满,就能理解这样的理性有多强韧,就能理解这样的默契有多深厚。
他们两人更像是两个“人”,而不是男人和女人,性别差异和性别冲突非常小。在这个两性矛盾日益冲突的时代,他们就像是消灭了性别冲突的两个平等而自由的个体,脱离了相差异的身躯,以两颗心灵或者两副灵魂的形态相处。这种状态,一般常见于两小无猜的孩提或者垂暮之年的老人,而他们恰恰相反,正值风华。
在影片里他们没有过甜言蜜语或者誓言承诺,就像日出日落一样平平淡淡,但这种平淡偏偏特别打动我。爱情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容器,你把柴米油盐装进去它就是柴米油盐,你把革命信仰装进去它就是革命信仰,你把志趣相投装进去它就是志趣相投。李微漪和亦风,他们都极大地淡化了个人主义的自我,而投身于自然,把自己视为与万物生灵平等的自然界的普通一员,他们去保护自然不是为了人类能有更好的生存的环境,而是为了大自然赋予其他生灵的生存权利不被人类过分侵害。所以,他们的平淡是自我情绪的平淡,是“他”与“她”之间的平淡。他们几乎不再是“他”与“她”,而是“他们”,他们一起为格林被狼群接纳而欣喜,一起为盗猎者和死牛贩子而愤怒,一起为福仔、双节棍的死而悲伤。他们有浓烈的爱,只是这爱不在两人之间来回叠荡,而是共同给了狼和草原。
每集都哭得稀里哗啦,可还是想看。关爱 信任 忠诚 沟通 智慧 思考 自私 贪婪 狡诈 害怕 恐惧等等尽显其中,为动物 为环境 为自然生存规律而感慨,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
贪婪是原罪,希望多克制,残害过度,索取过多,破坏规律,终会反噬。草原沙化,过度放牧,盗猎猖獗,环境意识淡薄等等问题,应该成为人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人人需要从点滴做起,杜绝浪费,保护环境 野生动物 水源 资源等等。
格林的故事非常打动人心,整部作品里可以梳理出来的确凿无疑的就是:格林的父母被人类杀害,格林的孩子因为人类死伤殆尽,若尔盖草原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牧民放牧范围扩张、狼群生存面积减少、人类干预过甚……这是格林的遭遇及现状,也是世界上大多数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鼓励《重返.狼群》电影和电视剧的传播,这两部作品的主题表达,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到西北狼和其他野生动物面临的困境。
但这两部作品除了呼吁“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之外,存在着用不科学的自主表达误导观众、误解野生动物等问题。并且两部作品的电影类型在分类上也十分错误,他们两者都不是“纪录片”,并且他们两者都没有得到任何专业相关动物学者或科学家的指导,导致这两部作品不专业、不纪实、不科学,这些问题应当被指出,被观众意识到。
一,科学性的缺乏
《重返狼群十周年纪念版》在开头就指出,比作品为“纪实剧情片”,这个分类很特别,因为它又不算很“纪实”,更多的是在讲剧情。对比国内外其他的动物纪录片,除了有专业的摄影团队、后期制作团队,不可缺少的就是动物学者、动物科学家的研究。因为动物和人,是非常不同的,如果没有长久、多组、全方位全天候的观察,人类是难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情感表达的。在《重返狼群》电视剧中,这些都没有,主创两人也并不是动物研究者出身,甚至可能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仅凭断断续续的观察,用人的道德伦理,思维逻辑来解说野生动物的行为,甚至存在巧用剪辑来强凑剧情的行为。
首先是,影片的开头,格林的母亲服毒殉情,动物是否存在“殉情”“自杀”的意识呢?包括更多的狼的行为,是否都能用人的逻辑来解释?
再次是,主创两人对格林的养育方式,用纪录片教导格林野外生存,狼真的会看电视吗?从影片里可以看到的是,格林确实会开电视,这是可以驯养达成的,但狼真的能看懂电视吗?第一,应该知道狼的视觉结构。第二,他们是否具有对影像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通过影像学习技能的效率,这些是需要大量实验才能得出的。第三,狼群自身对生存技能的学习本身是怎样的?影片里女主人公用手势和失败的追捕扑杀,真的能教会狼捕猎吗?
二,纪实性的损伤
电影归类为“纪录片”已经非常错误了。
每集都哭得稀里哗啦,可还是想看。关爱 信任 忠诚 沟通 智慧 思考 自私 贪婪 狡诈 害怕 恐惧等等尽显其中,为动物 为环境 为自然生存规律而感慨,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
贪婪是原罪,希望多克制,残害过度,索取过多,破坏规律,终会反噬。草原沙化,过度放牧,盗猎猖獗,环境意识淡薄等等问题,应该成为人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人人需要从点滴做起,杜绝浪费,保护环境 野生动物 水源 资源等等。
大概2017年偶然CCTV6换台时看到重返狼群的记录电影,是关于画家李微漪去四川
若尔盖草原写生救养了一只被人类杀害父母并失去兄弟姐妹的小狼。可能因为养了端
午的原因,被小狼格林的命运吸引,它在成都市区和小狗狐狸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学
会了池塘捉鱼,藏匿食物和狐狸斗智斗勇,自己开关电视,看电视狼的故事,狼叫还
有不乘坐电梯,走失在成都城市街头,更有李微漪看到成都动物园里狼焦虑的困养状
态而毅然决然决定要格林重返狼群。
重返狼群不仅困难重重更需要智慧和爱,一家三口从而经历了数月重返之旅。其中小
狼的夏天喝饱水后把水盆打翻的方法战胜了体能大它数倍的藏獒,用智慧赢得了在藏
獒群中的一席之地。逐渐被獒群接纳后,獒群为格林受伤而气愤和复仇,格林7天7
夜守候和舔伤治疗复仇中受伤的黑虎,寸步不离,使得黑虎死里逃生。还有格林牧羊
口水流了一地也不伤害羊群。还有格林在狼妈的指导下捕食鼠兔,更多的看到格林和
狼爸狼妈的赤胆恩情,信任和支持吧。李微漪受了风寒得了肺水肿必须离开草原回成
都医治,格林不舍一直追着车跑。2周之后欢腾雀跃的迎接狼妈的回归。寒冬食物缺
少格林捕食养活一家三口,李微漪不慎被冰刺破了脚踝无法行走,是格林跑到山另一
边远远的牵回一匹牧马,还前脚抬起扶着李微漪上马。这些要不是看到电影都不敢相
信,我们童话里认识的凶狠的狼竟然如此有情有义。最后格林被狼群接纳,怀着无限
不舍和对未来自由的向往离开了狼爸狼妈,勇敢地奔向了属于狼的自由而荣耀的生活!
看了电影之后,格林的命运一直牵挂着我,买了书来读,第二部是格林回归之后李微
漪和亦风再返草原去寻找和帮助格林的所见所闻,他们见到了格林的孩子,但不幸的
是孩子们都被人类直接或者间接的害死了,还有一只不只去向,很惨痛很惨痛,不忍
再看第二遍的书(也买了三套书送给国外的朋友,他们也有看过电影,之后也很喜欢
书)。书我是出差的时候还在看,痛心之处眼泪就不停地流下来。这么多
年一直牵挂着格林的生活,不知道他是否活着,是否有狼家人陪伴,他的孩子有没有
顺利长大,格林能不能吃饱,不冷。
2021年在格林十岁的时候,李微漪和亦风又把之前更多的记录视频精心剪辑编辑制作
成10集剧集,很惊喜就像等来了格林的消息一样,是对我这几年对格林的牵挂的一个
些许回答和难过的缓解。每一集都很精彩,内容更丰富,表达和传递出的信息更饱满,
特别想念格林,觉得他是大自然中自由的一匹狼,也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孩子,一个可
怜而勇敢的孩子。对格林的牵挂就像是一位母亲对远行长大的孩子的一种牵挂。希望
他健康快乐平安幸福,长命百岁,吃饱穿暖昂~
人才是最可怕的!
格林十一岁了还在妈妈的腰带上打滚撒娇 这谁顶得住啊55555555555
一开始觉得女主圣母过度,转念一想,站在一个善良的人的立场上,她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她让一只被人类圈养的狼找回了狼性。但是人对动物的感情究竟是同情还是自我感动式的责任值得思考。盗猎者是为了利益去捕杀,有利益就有市场,双方都不可避免被谴责,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是不会考虑代价以及尊严的。希望国家对此最好专业动物保护,曾经是为了发展不得不破坏,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发展,可以去保护。最后,格林牵马那段简直绝了,还有狗的监守自盗,羊的就地演戏,母狼躲监控那一段笑死了。故事从一个母亲担心孩子“过度干预”到“你别喊了,喊了他也不会理你,还不如让我多看一会”,实现了大爱。“我们付出的每一点爱都去了它该去的地方”
很感人的记录。很佩服这二人的努力和用情。不过,换了是我,我会想方设去把狼留下,养它一辈子,外面太不安全,天敌是人类。觉得男人比女人更柔软,但女人的想法是对的: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吗?自由!在人治会社会,法律没啥用。狼是二级保护动物,可照样被猎杀。用620张狼的头皮做一件皮袄,还公开摆卖。法律在哪里?还处在毛毛糙的时代,就不要以为自己多“厉害了”!我共看了12集,豆瓣显示的只有10集。
这简直是一个传奇!!!!?人总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了解动物,其实人连人都不了解,又谈何了解动物。这部里也算是有很多珍贵的记录,只是不知道是否有作者夸大成分。但就算那些细枝末节是假的,这整个故事也精彩到足够让人为之喝彩了。
11年的时间,李微漪和格林的相遇,改变了若尔盖所有草原狼的命运。7年前,这个故事也改变了我,我爱上了未曾见过的狼,我从此不再穿皮草,我给捡回来的猫取名叫格林... 今年是21年,看到最新的影像资料,年老的格林还在藏起来的妈妈的围巾上打滚,像小时候一样玩耍,真的破防。
还能知道格林活着就很好了,还能有幸在屏幕这头看到它一眼,就够了。没有什么比自由重要。
从初中的时候读过《重返狼群》开始,那匹在若尔盖驰骋的草原狼就一直活在我心里。看了纪录片,了解了更多故事背后的故事,几度落泪,真心敬佩微漪亦风两个人为草原上的生灵所做的一切。 如果没有格林,我也不会想到人能与狼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心情起伏,惊异于格林的聪慧,感叹于微漪的坚定,欢欣于狼群的集结,痛惜于小狼的死亡... 重返狼群之后,一人一狼无法再像从前那样拥抱亲热,但每次叫起“格林”的名字,总有一只狼回首驻足。那条完好如初腰带,也许就是躺在狼洞里陪伴他度过了日日夜夜,就像腰带的主人一样。 故事到这里结束,从此以后,那只叫格林的狼会在若尔盖永永远远幸福地生活下去...
这比看多少童话书和纪录片更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更能唤起人们相信爱!真爱是沉默的,若即若离的,执着的!
素材真好 百看不厌从影到剧到书 了解到李微漪和亦风为了帮助格林重返草原以及为中国草原狼的保护区建设付出的努力非常人可以想象 是什么样的毅力 什么样的情感使他们可以倾尽所有为格林和他的同类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作为普通观众和爱动物的人 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和野生动物 而草原草场的现状又非三言两语可以解释和改变 他们真的很伟大
十年就是一生了,虽然这样想不现实,但是希望格林还在若尔盖某个山坡或草间。(剪辑和旁白实在有些不成熟,不要旁白更好
😭😭😭
全12集的资源真的太难找了,看完这个真费了我好一番功夫。剧集版补全了很多内容,对比电影版真的详尽了很多。尤其是格林返回狼群之后的内容,让我觉得愈发真实——不与人接触是狼的本性,每天给你送食是狼的报恩...看着格林一家齐聚在自己孩子的泥雕旁时,不禁让我很是动容,狼何曾真正主动伤害过人?可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远比传言中的狼可怕万倍,生态环境的天敌永远都是人类自己。还是那句话,看过的最好看也最真实的以狼为主角的纪录片,五星毋庸置疑。
哭到我喘不过来气惊叹獒群们为了格林去跟隔壁獒群干架的仗义和护犊惊叹格林居然学妈妈用矿泉水瓶喂小狼崽喝水痛心飞毛腿好不容易从笼子里挣脱出来 在跑向回家的路途上死于钢圈痛心福仔为了救小不点被贩子活活打死格林啊一年里默默给爸爸妈妈狩猎送到家门口七年里都还完好地保存着妈妈的衣带 而如今 人狼再见却不再相亲狼还是那匹狼而人,真的走得太快又太远了
一口气追完12集,最后哭死。格林给受伤的微漪牵来马时、格林带着家人给微漪送猎物时、格林一家看望死去的孩子时,我真的哭得稀里哗啦,生而为人那一刻感到羞愧,我们忘了我们也仅仅是地球上那么多生灵中的一个而已,却妄想着做世间万物的主人,太贪婪不知足了,无止尽的破坏终究会反噬到自己身上吧以后绝不穿动物皮毛、买卖野生动物制品,希望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吧
10年了,格林好不容易回到狼群,它的崽子被人类盗猎死掉了,如今也生死未卜,但它生在草原,终归属于自然归于草原。每周六优酷更新,比电影版更多细节也更多第一视角的感动。终于更完了!这部狼纪录片真的很好!你可以看到一匹幸存者小狼和画家一家的奇妙融合,狼的独特成长轨迹,它的智慧、狡猾,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到称奇。还有它为生存的努力,知恩图报,它充沛的感情世界。越是有带入动物的同理心,越不容易去伤害它们。国内独苗。现在格林生活的若尔盖是全国第一个揭牌的狼保护监测站,保护自然太不容易了。看到那件620头狼的狼头皮做成的藏袍真是心头发麻!现在整块草原也不一定有这么多狼了!泪水涟涟,希望那些偷猎者的后代小孩看到这些也为这些大人的行为不齿,“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坏人。”让他们自己都感到羞耻!忏悔吧!渣人。歌好好听!
优酷上随便翻到的纪录片,点开之后就陷进去了。他们为了格林回到荒野,而荒野回馈给他们大自然最有生命力的一面。最喜欢的一句话,“藏獒的悲剧是被人爱,生产囚禁,狼的悲剧是被人恨,灭种绞杀,人类的恨和爱,都将演化成一场灾难。”
我唯一的意难平,是最终为何不能相认呢
人类的爱与恨,带给狼和藏獒的都是悲剧。就算在这样一个故事中,狼对人的影响也远比人对狼的影响大。作为我心目中完美的生物,愿狼族在自然中永远自在。
即使收费,也是一定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