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的,这部包括之前看的《人间课堂》,整体观影下来我个人认为都要比现有的分数略高一些的,但是实际上8分出头在豆瓣的电视剧板块并不太够打。
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网飞的播出方式。众所周知Netflix是少有的会一次性全集播放的视频网站,这种运行方式会造成观影的连续性。这其实是好事,但是对于其在观影平台的口碑评价上就相对很吃亏。
举个栗子,之前ocn的《火星生活》其实整体看来并不会比被害者好太多,包括最近的mbc的《365》,个人认为其实并没有比《人间课堂》更好,但是分数却相差明显。其实究其原因我还是觉得与这种播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一次性放出全集固然使观众有了流畅的观影体验,但是相对的,观众更像看了一场8-10小时的电影,由于连续观看,所以其中的缺点或不合理处也会被持续放大。相反,如韩国电视台的播出方式,更看重与观众的互动,因此即使某一集有一些瑕疵,但是由于结尾的悬念和反转会无限弱化这种缺点,而只要结局不崩的太厉害,对于已经有感情的观众来说一般不会有太大程度的改分。因此电视剧的分数往往比电影要高很多。
其实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说的就是,对于这种一次性放完全集的电视剧来说,是不是也能以稍稍宽容的分数来对其进行评判呢(唉,其实只是稍稍有点鸣不平啦!)
话归正题。其实《谁是被害者》对于我而言是有些些失望的,毕竟在看过《与恶的距离》和《想见你》之后,对台剧期望还是蛮大的,又是和网飞合作的犯罪悬疑。但是看完后其实有点好像讲了很多但是啥都没深入的感觉。(唯一惊喜的确实是场景道具布置,很逼真)
影片从疑似过气歌星死亡到之后一系列的死亡引发最终悬念到达高潮,其实整个过程看下来还是流畅的。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刘光勇这个角色。还特地搜了一下,演刘光勇的这个角色明明还是个老戏骨啊?但是对于刘光勇这个这么重要的角色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抱歉和悲伤完全浮于表面,完全感受不到那种深入骨髓想要自杀的抱歉。就,其实刘光勇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他其实是后期破解整个案件的关键,但是真的给我的感觉太拉胯了!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就,中规中矩,其中穿插了很多想要说,或者可以继续深入说的话,比如资本和政治持续勾结,比如过气明星的痛苦,比如少数群体如何能够正常的生活,以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实最后一条还不太准确,江晓孟的成长其实还掺杂了太多这样那样的东西。那其实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表达个啥呢,好像都涉及了一点,又好像都很弱?
影片最后徐海茵和李雅均的对话就好像鸡汤和邪教的碰撞,最终鸡汤获得了胜利。
ps:吐槽下说林心如演技好的,当林心如表情正常的时候确实还行,但是当她癫狂的时候那个瞪眼+青筋暴起的绝活,实在....你们看那个表情不会想到大宝贝吗???大宝贝一生气起来也是这一招...
自杀,帮下一个人实现遗愿的剧情逻辑让我想到日剧《轮到你了》,白宇的《沉默的真相》还有《心理罪》。只是日剧的情感底子没有这部这么“浪漫感性”。感觉徐海因和方毅任相反又互补,徐海因因为儿时父亲带全家寻死的往事而憎恨父亲;而方毅任认为自杀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两个人一个对生命无比珍惜,对错失后怕,一个对生命极其淡漠,没有关怀的能力也有一些疑问。
首先想说,片头对方毅任少年时的交代,他和老教授的对话,后边也没什么呼应。感觉删了这段也无所谓。还有就是赵承宽这个角色,感觉作用不大,人物性格也不突出。还有轩轩的角色,我也觉得没什么波澜,不懂为什么安插这个角色。最后一集赵和方的对话,赵对王忠雄的案子作出的解释我很不满。有私心就有私心,把个人情绪带到案子上居然还能如此理直气壮的做出解释,开头就对方毅任的蔑视也很苍白无力。这个角色我到后面也喜欢不起来。到最后还帮手下还款,呃呃。最后再讲方毅任他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即使最后一集甚至他的余生都在“赎罪”,已成定局的事情不会再有反转,我觉得最好的结局就是江晓孟跳海身亡,方悔恨直至老去,原谅不是主旋律,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结局,有些事情是真的无法原谅的。整个故事就是李雅均的偏执阴谋论。极少部分是出于对周洋的爱,只是她自己对黑暗童话的构造。她是一个实打实的杀人狂魔。就像《轮到你了》里的黑岛沙和。用别人的生命祭奠自己不安分的灵魂,还自以为上流。还有李雅均与徐海因的对话,徐海因有力的反驳她的死亡价值论,好似说动了李。我不认为这样一个葬送数个生命的恶魔可以被说动。
不懂提及新时报和光传媒的目的在哪里。感觉还有很多细节可以补补,会更好看。也可惜无数次出现的徐和方秘密接头的场景,后续也没有呼应。最后一集情感升华的很仓促,有一种来不及了,大家都变好,阳光赶紧铺上大地的意思。
喜欢刘光勇的那一段,很生动。刘光勇得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他想好好的活下去,还是被无情的谋杀。我相信这才是鲜活的人渴望生命的真实写照。
不得不说,许玮甯是真的漂亮,好喜欢她的颜值。感觉从恶作剧之吻到现在,几乎没有衰老的痕迹,又多了一点优雅知性的味道。说话声音也好好听。我爱!
人的欲望太多,捆绑欲望的枷锁更多,使得生命有机会被黑暗见缝插针。无爱的未来是最恐怖的。希望无论贫穷富有,人人都能得到爱。爱自己的爱,爱父母的爱,爱恋人的爱,爱世界的爱,爱美食的爱,爱朋友的爱…
上一年有一个在家乡的表哥自杀了,没有去考究是不是事实的全部,只听到妈妈说,手机身份证都没有带上,走到河边,咚的一声就跳下来了。
今年刚刚发生在上为身边的事,老公的两个孖生表妹在家和农药自杀了,也是毫无预兆。
我觉得要自杀的人,大多数都也没想过自己的死是否有意义。像剧中刘光勇的太太说,他只是不知道怎么面对痛苦。
在面对痛苦想拉着我不去自杀的是:我还没找到一种必死无疑并且没有任何痛苦的死法;我的尸体不能不麻烦到任何人去处理;我还有爱我的亲人朋友呐~活着,确实需要更大的勇气啦!
用黑暗的视角传递光明力量: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故事层层迷雾,逐步抽丝剥茧,用细腻的手法把观众逐渐带入剧情,感受弱势群体的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全员演技在线!张孝全又帅又可,即使刻意增肥也抵挡不住超Man的魅力;许玮甯又美又飒,大结局探监的层次感处理地细腻又感人!值得一提的是林心如(突破很大),超裸妆+扮丑特别出演的李雅均是一大亮点——她是一个接近疯狂又保有理智的角色,可恨可悲亦可怜。徐海茵的一句“我和你不一样,我的方法是活下去”击碎了她最后的一丝执念,她将何去何从?
有人说#谁是被害者# 结尾比较浅薄,我则不然,如果一个作品从头到尾带来的都是负面的能量,即使剧情再紧凑,班底再强大,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好作品。结尾的升华看似略显突兀,其实乃是层层铺垫——我们都是被害者,也有可能不经意之间成了害人者。这个世界上有善就有恶,善恶相互对立而依存。正如徐海茵所说:心存善意,好好活着,便是最大的希望!
我认为这部剧更多不是为第三方的上帝视角提供道德审判用的,
而是给观众们展示
因为种种已经不可抗不可挽回的因素造就而成的心理创伤者们
自我互搏冲突反复探寻之后的自我和解与相互疗愈。
这种感觉在看最后一集女记者与林心如饰演角色之间的对话时特别特别强烈:
这已经超越了两个具体角色的争论,更像是一个饱受煎熬的心灵的左右手互搏,抉择到底是生还是死,到底如何生,到底怎样面对死,哪一种选择才是真正的减轻痛苦,或者说对未来的希望是否能够治愈痛苦。
不然,很多结论就非常显而易见而且很容易让人义愤填膺——
你再觉得别人可怜,你也没有替别人选择死的权力——不管你是这个可怜病人的护工还是可怜女人的丈夫或爹;
有病就治病,把结婚当药方的脑子尤其要的是赶紧治疗而不是结婚生女祸害下一代;
明知道人家有病还跟人家结婚了(满警局都知道的事不会当老婆的被蒙在鼓里吧)、结婚之后还用一般家庭期待对病人要求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做不到了只会指责吵架就是不正确教育下一代,难到活不下去也不去找前夫是有多大仇恨;
当然,以上这些bug,包括逃过死刑的绑架犯怎么那么大魅力让老婆如此死心塌地也都可以理解为剧作瑕疵——没有有力的侧面描写给观众足够的信服力;
又或者,可以理解为:即使现实生活里,也没有谁能那么无懈可击,完美避开一生里所有的错误选项,根本不给不幸故事开始的机会。
看得出这部剧奔着电影的制作理念与劲头去拍摄了,艺术性与批判性都没有成为商业性的阻力,已经很难得。
发现呆湾省的剧真的有一些还满努力地避开同类型套路的在做认真的表达,这种多方积极努力的态度就很赞了。别的不说,单是女记者那一条线就秒杀绝大多数内地国产剧和好莱坞行活儿里Dior癌思维下的添乱拖后腿女主花瓶人设。
为这些肉眼能见的诚意,再加一星。
2020,疫情来势汹汹,这是一个人与人、人与世界的物理距离被迫疏离的时代。
但又是前所未有想要打破这座孤岛,期待着能够被“谁”找到,让“我”值得存在的时代。
《谁是被害者》击中人心的,就是这样一种情绪。
l 透明人间&孤岛人间: 谁能找到我
“透明人间”———一个从日语反输入、具有现代社会群体烙印的词语,指的是群体中没什么存在感的透明人。
就是这样一群人,死的时候穷极所有只为沐浴闪光、登上最喧嚣的舞台。他们是《谁是被害者》连环案件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最重要的麻烦制造者。因为是透明人,光靠言语的呐喊已然不够,就用生死的分量,去声嘶力竭的表达。
主创采访中透露了故事设置中的一种反讽:“活着的时候没人在乎你是谁,但你死之后大家就有兴趣了。”我曾以为这种表达本身带着一种悲情戏剧色彩,离大多数人的世界并没那么近。但年初这场变故,让所有人经历了太多。一时间,人人都沦陷在了孤岛。谁都有那么一刻,成为迷惘的孤岛人间。
故事中流浪的透明人间,用“连环遗愿”的方式串联起一种悲鸣般的羁绊。
故事外流浪的孤岛人间呢?有人弹着吉他,为阳台外无数个点灯的陌生家庭歌唱。有人投放电影,与街区邻里分享自己典藏的情怀。有人走出舒适区,为了他人生死而不顾自己生死的奔波。
孤独与羁绊,我们都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串联方式。片尾曲完美诠释了这种每个人都在拼命表达的心声,很好听。
《谁》
演唱:Karencici
作曲 : 李友廷
作词 : 李友廷
害怕伸出手 装作 什么都不想要
这样也好 每天说服着自己
在原地停留 等着你 也等着我自己
你若能懂 现在别再犹豫 走进我的心
谁 能够找到我
在人海中 流浪等待 爱 将我的轮廓填满
谁 想要找到我
多么希望 拥有一个你 让我值得存在
你能否由衷 容纳每一种的我
我会愿意 赔上一切的爱
l 绝望&希望:只要还活着
这部剧可以看做是献给孤岛世界中每个人的一曲离歌,尽管难掩一种悲情基调和强烈控诉感。但作为一种媒介,聚焦透明人间,尝试与他们产生“对话”,又通过结局(徐海茵狱中的是非对峙),以及开场(苏可芸录音棚缓缓吟唱的《还活着》),明明白白的传达出这部剧的情感议题和生死价值判断。
李雅钧代表一种极致,她主张“有些人,死了比活着有意义”,而剧中主角是泾渭分明的对立,坚信黑暗里应该去坚持,直到找到那一丝光明。通过苏可芸这个角色,也可以窥其一二。这是一个出场不过寥寥,她的一曲歌却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
苏可芸年华迟暮,是一位风光殆尽的女歌星。她身上满是风霜,歌唱时却仍眸中闪耀。唱响的是一首生命终曲,棚内的身影却有一种无论何种沧桑,依旧会重燃对表达的渴望之情。这种情绪随着声线悠然而出,牢牢抓住了人心。
只要活着,活着就好。哪怕是纠缠,哪怕是折腾。
在网上搜到这首歌的原唱陈小霞讲述这首歌的诞生,觉得很有感触,分享给大家。
│歌曲故事
这首歌的诞生来自于一次深夜里的迷路。
她很喜欢也很习惯用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因为可以一边骑一边想事情,尤其是想她正在进行的创作,意思就是一边骑车一边脑子里在谱写旋律,所以常常会骑到一些「欸?这里是哪里?」的地方去。
有次她夜里骑车回家,等她意识过来时,发现自己在一条荒凉偏僻的小路上,两旁没有建筑物,没有路灯,世界一片漆黑。
她听着自己的心跳声,安定自己的恐惧,慢慢地继续往前骑,不知道骑了多久,才终于骑回到有灯火有人烟的路上。
「还活着」是她当时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
事后她回想那个经历,想着当时的感觉,想到自己六十几年来的人生。
这辈子不是第一次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漆黑里摸索着往前走,没有灯光没有同伴看不到前方,但是能怎么样呢?既然决心要前往,既然不想待在原地,当然得继续前进。
走到现在,还活着,还能写歌也还在写歌。
孤独是一定要的,也就是孤独,自己才可以一直处于能够创作的状态。虽然生命中的各种苦难还在继续纠缠,但是只要心里面还有旋律在起伏流淌,自己的灵魂就有一扇亮着灯火的窗。
「还活着」想传达的意义就如同歌名一样,经历过生命的曲折跌宕,才知道最好的风景不是终站而是过程,尝遍人生的喜怒哀乐,是生命的启发,在黑暗中听见自己始终顽强的心跳,还活着就是一种生命送来的祝福。
《还活着》
作曲 : 陈小霞
作词 : 陈小霞/李子恒(zih heng li)
编曲Arranger:陈辉阳(Chan Fai Young)
还活着 还在纠缠
生死的对弈 残缺的梦想
还能歌唱 也能感伤
灵魂的窗口透着灯光
还活着
在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孤寂的路上
黑暗中 听着自己
始终顽强的心跳
而宁静 依旧是最美的旋律
很幸运能有权力唱出悲观的自己
一首首 昨日伤口
亲吻别人的心灵
深夜里 被人情冷暖过的心
还没有失温 还活着
在没有答案没有尽头生命旅途上
荒芜中 发现自己
脆弱背后的坚强
而活着 永远是最难的动词
很庆幸能够歌唱一种安慰的力量
一首首 明日港口
停泊别人的背影
天亮后 大海中沉浮过的人
还没有绝望 还活着
还活着 不会无恙
孤单之必要 孤独是必然
人生很短 人生也长
最好的风景不是终站 是过程
林心如演技爆发!剧情很紧凑啊。
很好看,喜欢林心如~
“我们不要放弃好不好?”我心中本年度目前为止最佳台剧。网飞出品的几部华语剧里,罪梦者和这部是最喜欢的两部,但是也说不好自己到底是更喜欢哪一部的结局。张孝全在两部里面演的都是苦大仇深的角色啊,但是每次他演苦大仇深的,都很好。许玮甯很好啊,第一次看她,有点喜欢上。林心如表现很惊艳,但是我觉得稍稍有一点过。
已經是少數好看的台劇了 近來網飛的台劇都很爛 真的滿精彩的 林心如就是亮點 演技真的很好
林心如
netflix资本的注入,东亚文化产业必然形成新阶段,日韩及台湾看来复苏势必成然
台剧越来越能打了,以受害者为切入点,“有的人死了比活着有意义”,探讨了蛮多东西,社会/人情/亲情/无良记者…张孝全和许玮甯的细节处理的很到位,林心如演的疯子也可圈可点。节奏有点高开低走,到了第六集劲就不足了。
3.5 一群想要放手的人,和几个想要抓住的人。每个被害者都加入了自己的议题和社会元素,联结在一起还是觉得不深刻,倒增加了推理的娱乐性,苏可芸比较有趣。许玮甯和张孝全稳定发挥,林心如的演出竟是有突破的。最后一集台词写得不好,活下去的意志讨论还不够公允
可以提前预定年度最佳台剧,尤其最后两集非常有感染力,许玮甯特别好特别好,小女孩有点像周冬雨演技也在线,唯一的不足是林心如表演太过了让整个故事给人的震撼程度大减分
男主是如何一下子从十多年对妻女不闻不问发展到忆女成狂的?这个情绪有点不连贯啊
剧情很紧凑,林心如演技非常可,值的看!
因为林心如的参演,五星观望
7分,开场很重口,果然网飞尺度可以。悬念也不错,不过中间往后几集就有点弱了,大概朝着你能想到的方向推进。张孝全这个角色有点意思。
剧情不如《暗黑者》,动机不如《心理罪》,鉴证不如《法医秦明》,猎奇不如《十宗罪》。
这部剧还真的蛮不错的,特别是林心如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不是主演,只是特别演出。但是超强素颜出演,还化了老年斑、家暴后的伤痕等特效妆,是真的很不错,让人看了就觉得她是李雅钧,没有林心如的影子。最主要是眼神戏真的超棒,有一幕是摘下口罩笑了,那笑容看了都会有害怕。和以往不同,饰演这么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不正常的人,林心如确实表现得很好,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是戏,实力演员👍👍👍
林心如演技很👍
还好,口碑吹的来势汹汹,可过程比较乏味,看似在不断延伸却也在原地踏步,靠重口味道具博眼球,警察和鉴证科办案能力一般,全靠现实阻力推进,偏故弄玄虚的刻意伪装,前几集还未见出彩的段落和角色,但也能继续追下去,不过内地以外的大尺度华语犯罪题材,也只能靠港台来办了,全部看完了还是台湾现实呈现和关照的那一套,完后一派和解气息,涉及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不新鲜但确实有警醒的意义,另外最后一集被林心如尬完又被张孝全尬,直接就跳戏了,角色张力吃重,总觉得他们努力在想怎么演和如何说好台词,有种间离的搞笑感,哈哈哈
上一部达到这种水准的华语悬疑推理剧,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离奇案件、缜密推理、复杂人物、完整的社会群像链,这个类型能给出的基本都给出了。虽然部分情节点有僵硬处理痕迹,后段遗憾也不少,但放在华语剧的层面来说,的确要用“极度罕见”来形容。最值得表扬的就是这群演员,他们出演的全是极端人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甚至还有郑人硕一人两角的情况。但大家还是能够对角色产生很深的理解和体认,即使部分表演有点“台式”过火,真挚与信念感是看得到的。反观大陆的悬疑剧,“过场感”很强,演员很难把他们的真心拿出来给人看到。
挺精良的剧集。视听讲究,悬疑和氛围出色。值得咂摸的是许玮甯和林心如的视角,她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并且,两个人是分别从死与生的角度来理解生命的痛苦与意义。表演集体在线,张孝全各种强迫症式的动作细节很加分,包括空洞的眼神。林心如那个自以为善的恶魔形象也不错。
台剧在复兴。。男主不错,每个角色都丰满林心如一点不像以前的林心如了,角色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