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3》看得很欢乐,可看着看着就哭了,猛地意识到,这样的国产幽默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整个电影系列时间跨度长达15年,导演似乎尝试了三种不同形式艺术表达,相较于前两部,《非诚勿扰3》的世界观更加科幻、梦幻一些,秦奋与笑笑试婚失败,笑笑选择离开,投身环保事业,一去十年。秦奋则选择独居,等待笑笑有朝一日能够归来。
笑笑时不时从世界各地寄回来的明信片,是秦奋为数不多的念想,他每当收到一封明信片,便会放飞一只风筝,然后换上新的,开始新的一轮等待。
幸运的是,秦奋从老范的公司获得一个与笑笑一模一样的仿生机器人,可以陪伴在秦奋左右,甚至还可以定制化成笑笑的性格。
这一次,冯小刚大胆采用各种多巴胺颜色的场景,用一些让人看起来快乐的颜色来展现人物内心变化。
笑笑离开秦奋多年,当笑笑的仿生AI机器人出现在秦奋眼前时,秦奋正从墨绿色的房屋走出,那忧郁的墨绿意味着秦奋孤独的生活状态。
而AI笑笑出现的场景,背景有粉色晚霞,代表着秦奋见到笑笑后,世界都变得温暖明亮起来,如沐阳光,这样的镜头语言就好像将观众带进了秦奋内心的梦幻世界。
所以,第一部中收购秦奋“分歧终端机”的老范,妖娆的建国3.0版本,第二部中读诗的川川、姚晨饰演的芒果和北海道的邬桑等熟悉的角色,都一一重回秦奋的身边,甚至逝去的李香山都回来了。
我还记得秦奋第一部说,“钱不是问题,真正缺的是朋友。最近这些年我经常感到非常孤独,那个时刻就很想念你们。”当年香山死后,骨灰的一部分变成了绿萝的的养分持续生长着,二十年后的秦奋家里,绿萝已经郁郁葱葱……看到这忍不住泪目,真是字字不提悲、可处处都是泪点。
你可能已经发现,《非诚勿扰3》其实是老年秦奋的一场幻梦,整部电影是他在向牵挂的爱人、朋友告别,更是在向观众告别。
被葛优大叔的颜值所迷惑,年少不知秦奋好,岁数大了才发现,秦奋的专一、忠诚、多金、善良,对爱人有一种可爱又笨拙的真诚。
而这正是秦奋的魅力所在,他说话风趣幽默,为人洒脱,行事踏实体面,世故而不圆滑,真诚不藏虚假。
想想第一部,秦奋相亲遇到过多少奇奇怪怪的人,有的推销墓地,有的爱在断背山,有的奉子来相亲,有的无故性冷淡……不论对方多么奇葩,他都能保持基本的尊重。
第一次发现葛优的魅力,他的眼睛透着真心诚意的热情,微表情精细到连皱纹都带着戏。放在如今,秦奋依然是个妙人。
舒淇和葛优的对手戏还是那么精彩,舒淇这次一人分饰两角,让两个人的戏多了更多玩法,那种不吵不闹地打趣逗闷儿,太舒服了,全场好几次大家一起会心一笑,这种喜剧风格舒适极了。
当秦奋刚刚开始AI笑笑动情时,真正的笑笑回来了。冯小刚够犀利,他把一个艰难的问题直挺挺地摆在秦奋面前——完美的AI与真实的恋人,你选谁?
秦奋身体力行地给出一个极为朴素的答案:我爱的是笑笑。
看完电影,身边不少观众都在讨论,最后离开的笑笑是真笑笑,还是假笑笑。我觉得离开的是假笑笑,因为真笑笑才会关心秦奋的健康,假笑笑只是在完成程序给自己下达的任务。
15年“非诚”三部曲,故事虽长,总结不过八字真言:“相信爱情,非诚勿扰。”
第一部让我们相信了缘分。
第二部让我们相信了爱情。
第三部让我们相信了婚姻,从一而终。
相信吧,至少它们真的存在过,那是你在《非诚勿扰3》里能真实看到的美好。
特别庆幸,秦奋和笑笑还能再次重逢,想问一下,今天坐在影院里的,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坐在身旁的人变了呢?
一点也不夸张的说,《非诚勿扰》算是80后这代人,重要的爱情启蒙电影作品之一吧。所以,能看到冯氏喜剧,尤其能在跨年档回归,真的是打心里高兴!一知道《非3》上映,就开始回顾1和2了。
当时看这两部时我大概还是在高中吧,那时候看不懂现在再看简直是治愈生活的良药。很爱那句话:一辈子很短我愿意和你将错就错,有些事本来从根上看可能就是错的还不如就将错就错。没想到《非3》里还加入了未来和高科技的元素,配上多巴胺色彩,让故事特别新颖!
《非3》延续了秦奋与笑笑的爱情故事,讲他们步入婚姻殿堂后,还没等蜜月结束,笑笑便加入了环保公益组织,奔赴全球各地保护环境,一走就是10年。后来老范送了一台人工智能人“笑笑”陪他,陪着陪着就陪出了感情。
这次,秦奋要在人工智能人“笑笑”和真人笑笑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这个和笑笑一模一样的机器人的出现,对秦奋来说就像是一个新的爱情考验。一个是几乎完美的她,但是机器人;一个是10年不见,我行我素的她,但是真实的她。秦奋作出选择的那一刻就是对爱的选择。觉得这个故事特别有趣,笑点也很多,泪点紧随其后。
虽然已有十几年未见,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仿佛感觉他俩的爱情线这么多年从来没停止过发展的进程。还有这个演员阵容也太难得了,葛大爷66岁了,他饰演的秦奋在电影中70了,再想看他谈恋爱够呛了,所以这是最后一次看他和笑笑了。就和那些老一辈的歌星开演唱会一样,看一次少一次了。
现在想起来,那个时代的电影和看电影的我们多么单纯啊!你可以相信一个演员的演技,你可以相信一个导演的初心,你会为了一个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而泪流满面。最开始看第一部觉得是一部荒诞的爱情喜剧,到了第二部,则是满足我对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理想居所和美好爱情的悲喜剧,
到后来慢慢大了,也看懂了很多台词,秦奋那些市侩的贫嘴里其实是真性情 ,笑笑对秦奋的爱是越来越深厚的。每重温一遍除了让我会心一笑,留给我更多的是对婚恋观和生死观的更深层次地思考。随着《非3》的到来,我也从懵懂的高中生变成了一个大叔,……还好冯小刚爱念旧,让秦奋和笑笑再爱一把,也让我们再笑一把,可我却笑着笑着就哭了,第三部的故事,让我太有共鸣了!
也让观众在嬉笑中看见自己的爱情和人生,笑泪齐飞。这样的水准说明了冯小刚导演在商业性,艺术性,和群众口碑的把控上展现了大师级的功力。非常开心在23年的跨年档,看了最后一部《非诚勿扰》。我的青春,也就此别过!
可以感受到经济不景气大家急需赚钱,剧本水平小于等于大学生编剧课期末大作业,色调布景对多巴胺重拳出击,台词表演也是春晚小品的水平。李诚儒、姚晨、岳云鹏贡献了全片唯三看得人舒服的表演,范大爷尽力了,葛大爷偶有高光时刻,舒淇依然绝美但角色陡然无趣,虞书欣和关晓彤半斤八两的烂,一个像努力装机器人的没脑子女大一个像只长了岁数没长脑子的女大。感谢常远,起码建国还有点意思,但也就一点。 虽然用AI切口、环保调侃与旖旎风光装点,全片挥之不去的还是那股浓浓的老人味儿。非要给中老年男性标榜贞洁就像在AI朱迪脸上画网红妆倒钩眼线,是一种行为本身比结果更为明显的幽默。尽管舒淇留起中年妇女发型依然美丽,主角夫妇的年龄差仍然摆在那里,所以说她浪迹天涯就是为了回到这个为她守身如玉的老头身边做保姆?我更愿意相信真正的笑笑放手离开了——人不是一定要有婚姻和爱情的。 看着看着明显觉察出没东西拍了就来大量PPT转场式flashback,大学生写论文凑字数莫过于此,而结尾字幕拿出了中学生初学PPT调色艺术字的水平。电影院里两小时尬得如坐针毡胃里翻江倒海…谢天谢地这就结束了。但我本以为会有更深沉智慧的结局。纵观全片最为合理的一处设置是什么呢?
是中国男足还会输。
贺岁档已经过好几天了,元旦假期也结束了,刚查了一下电影票房榜,贺岁档主推的五部国产新片中,《非诚勿扰3》竟然排在最末,才几千万元,最后估计破亿都很难,和另一部喜剧片《年会不能停!》差了一整个数量级,和十几年前的《非诚勿扰》第一、第二部票房也不可同日而语,算上这些年来的人民币购买力变化,冯小刚的这部新片,只能用“折戟沉沙”来形容了。
作为一个独力开创了内地电影贺岁档的导演,冯小刚的此番败北,就更是具有英雄末路的标志性意味。如果说之前《只有芸知道》《北辙南辕》《回响》的接连失败,还可以归结为尝试不熟悉题材所必然存在的风险,那么这次回到最擅长的喜剧片老路,而且又是《非诚勿扰》这么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IP,结果还是不能奏效,那我们似乎就可以板上钉钉下个结论:冯小刚应该是彻底过时了吧。
冯氏喜剧,向来都是票房与争议同飞的。这次不但票房低,连争议批评也很少,悄无声息,无人在意,这种情况好像还是第一次。曾经在国内电影界叱咤风云二十多年的冯小刚,现在会觉得落寞吗?
这部电影我倒是第一时间就去电影院看了。尽管并非冯小刚影迷,但总觉得他是琢磨中国大众文化绕不过去的一环,之前这么多年来他的每部新片我都第一时间去看了,就像一个习惯。平心而论,《非诚勿扰3》绝对不算差,绝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烂片,甚至比起以前的冯氏喜剧,他还有一点进步。
以前冯氏喜剧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小品化,故事结构松散,基本都是靠贫嘴、说段子引人发笑,就像是把好几个春晚语言类节目拼在一起凑成一部电影。从《甲方乙方》《私人订制》到《非诚勿扰》前两部,都是如此。
而到了《非诚勿扰3》,冯小刚总算是编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就是讲葛优饰演的秦奋,和舒淇饰演的梁笑笑,结婚后长期分居,一个在高科技公司当老板的朋友看秦奋太寂寞,就给他定制了一个跟梁笑笑一模一样的机器人送他,伺候他的饮食起居,然后梁笑笑忽然回来了,于是秦奋要面对一真一假两个梁笑笑。
整个故事都在围绕这么一个核心设定,最大看点就是真假难辨的两个舒淇同时出现并且明争暗斗,考验老公是否真心,通过人物身份错位制造笑料。故事内部有起承转合,最后还有几重小反转,结尾还有点开放式,不再只是靠语言本身搞笑了。
冯小刚肯定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他不想被时代抛弃,想贴近现在年轻人的趣味,于是定了一个现在最时髦的人工智能题材,视觉上又是现在很火的鲜艳明亮的多巴胺配色,而且剧本没有依赖王朔和刘震云,主要都是自己操刀,都已经这么拼了,为何依然无力回天呢?
但仅仅凭我并不算时髦的眼光去观察,也可以肉眼可见地察觉,这部电影到底过时在哪里。
首先,66岁已成“真·大爷”的葛优,配47岁驻颜有术依然美丽的舒淇,这俩演感情戏,光脑补就会让年轻人觉得难以接受。大家更想看舒淇搭一个年下小帅哥,而不是在大爷身上浪费时间浪费感情。这一点葛优也是有自知的,他在片尾彩蛋里就说了,以后不会再演这个系列,年纪大了不适合演恋爱戏了。
其次,既然是恋爱戏,就必然涉及到性别观念。二十年前冯小刚讲爱情观还有人听听,但现在经过这几年性别领域的一轮轮思潮和一茬茬觉醒,冯小刚在大众心中,尤其是大城市年轻人心中,已经成为落后的“爹味直男”代表。这一点,从他日常生活中流出来的聚会片段,到他执导的女性题材网剧《北辙南辕》均得到印证。结果就是,一看是爱情片,观众们,尤其是年轻女观众们,就已经下意识在抗拒了。
就拿《非诚勿扰3》来说吧,主线都在表现秦奋是怎么思念、疼爱梁笑笑,他经受住了高仿真机器人带来的考验,并且说出了一句感人台词:“什么是思念,思念就是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什么是挂念,挂念就是害怕,怕你过不好,怕你受委屈,怕你不回来。”这就是冯小刚想表达的爱情观。
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非诚勿扰3》又可以看成是一个老男人漫长的意淫:结发妻子不听话,不着家,然后有了一个机器人,容貌是年轻版的妻子,永远不会变老,而且还对自己百依百顺,家务全包,像女仆一样伺候自己。这时老婆回来了,自己既要表现顾念旧情,可心底又舍不得听话的机器人,于是就坐看一真一假两个老婆为自己争风吃醋,不亦乐乎……
舒淇在这部电影里其实还挺有演技发挥空间的,她要演出好几种不同的状态,包括梁笑笑本身的状态,模拟梁笑笑的机器人状态,还有梁笑笑又反过来装机器人的状态,亦真亦假变幻莫测。尽管只是个软科幻片,但两个舒淇斗法的场面还是挺震撼的,特效做得没有丝毫破绽。冯小刚一定会为此得意,但我也知道,在很多观众看来,这一幕会尤其让人火大:如此美艳不可方物的舒淇,一个配给葛大爷就够了,现在看两个舒淇争一个葛大爷,这可能是导演的“好梦”,对于观众来说却是一场噩梦。
我无法衡量冯小刚和年轻观众之间究竟谁对谁错,我只是看到了这种明显鸡同鸭讲的状态,而且这是不可避免的。
上面说冯小刚够努力,但他确实也有不思进取的一面。同一个题材和故事结构,一旦成功,他就要反复征用。比如《甲方乙方》成功了,若干年后就有了换汤不换药的《私人订制》。机器人故事看似新鲜,实则也是个陈旧的题材,光是冯小刚本人,之前就有过两次同题材的尝试。
第一次是1992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是赵宝刚导演的,冯小刚那时是跟王朔一块儿当编剧,这也是他认识葛优的缘起。《编辑部的故事》第22集,标题叫《人工智能人》,片头注明编剧是王朔和冯小刚。
当时的“甜歌皇后”李玲玉,在剧中客串了一把,演一个被出租给《人间指南》编辑部当助理的机器人。这样的设定,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而且剧情展开也颇具深意:在机器人的刺激下,编辑部各位成员都暴露出各种人性弱点。两位老同志感到被淘汰的威胁,对机器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余德利和李冬宝见机器人模样不错,见色起意,戈玲还因为李冬宝吃起了机器人的飞醋。看得出来,冯小刚和王朔是要借这个故事狠狠讽刺一把知识分子。不过后来,机器人也流露出了一些人性弱点,让大家起了疑心,最后证明,此人其实是找不到工作假扮机器人的社会女青年。整个人类都被王朔冯小刚涮了一道。
冯小刚第二次创作机器人题材,是1996年春晚,郭达和蔡明主演的小品《机器人趣话》,当时编剧栏署名是冯小刚和张越。这个小品讲的是郭达定制了一个机器人给自己当老婆,本来想要毛阿敏那模样的,结果打开一看是蔡明,他恍然大悟怪不得买的时候给打了八折。
机器人用遥控器指挥,可以设定成各种模式,包括“温柔贤惠型”“清洁型”“善解人意型”等等,结果每一种模式都让郭达受挫抓狂最后疲惫不堪。这个故事架构已经很接近后来的《非诚勿扰3》,可以说是雏形了。
我还记得这个小品给当年十岁的我造成的心灵震撼,不夸张地说,我当时笑得一边打滚一边打鸣。蔡明歪着头举起两只胳膊摆出的那个定格姿势,她似乎带电的嗓音,还有最后遥控器摔坏使机器人进入逻辑混乱状态,都让小小的我感到新奇不已。可以说,蔡明饰演的这个名叫“菜花”的机器人,就是我对机器人最初始的印象。现在看来,这个小品除了新奇有趣,也有一些对于人性的讽刺,比如郭达对搭档蔡明的阴暗内心活动,被机器人给抖落出来。
早在二三十年前,冯小刚就先后两次操作过机器人题材的剧本,所以这次《非诚勿扰3》只能算自己抄自己。曾经的前卫先锋,到如今只能算残羹冷炙。对人性的讽刺已经不见了,只有抖机灵和老男人们一厢情愿的深情与怀旧。而且这前后三个机器人全部都被设定为女性,是太明显的男性视角。如果宽容一点去看《非诚勿扰3》,也能笑得出来。只是现在大家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就显得这盘剩饭可有可无了。
看完《非诚勿扰3》后,我又去电影院看了《年会不能停!》。将这两部电影对比着看,就特别能直观地感受到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残酷。大鹏、白客都是伴随互联网文化成长起来的喜剧人,他们是懂现在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包括大厂的那套黑话,手机和邮件显示框的快速剪辑,还有打工人的疲惫和焦虑,都被生动地呈现出来。整个故事结构,远比《非诚勿扰3》要复杂,节奏也快得多。我估计里面一些段落,冯小刚可能连看懂都费劲。
冯小刚前一阵为宣传电影,上了毛不易和李雪琴的节目《毛雪汪》,他在里面盛赞了大鹏,说大鹏非常聪明。他一定能感觉到,世代更替的不可阻挡。但决定这更替的最重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一定不是聪不聪明。
冯小刚在节目里介绍《非诚勿扰3》的故事时,对李雪琴和毛不易反复强调,这就是个荒诞故事,只为逗人一乐,千万别较真。当毛不易问他,是怎么想出电影里那些桥段的,他笑着摸摸头,蹦出一个词:“胡扯呗。”
这或许只是自谦,但无意中说出了一个致命因素。冯氏喜剧,从始至终,都是建立在一拍脑门突发奇想的基础上。他和王朔都更接近于语言艺术家,就是靠舌灿莲花来刺激观众,引领观众。但现在这一套已经走不通了。现在比起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说什么。最近这两年几乎所有的高票房电影,都有一个明确对应的社会议题:杀妻、电诈、黄谣、留守儿童……《年会不能停!》则是聚焦公司裁员问题。这些议题背后,是无数人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就是所谓的“时代情绪”。
大鹏、陈思诚,就是当今电影界捕捉时代情绪的两大行家里手。在这方面,冯小刚只能甘拜下风。
但,大鹏和陈思诚难道就是我们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吗?我又很怀疑。捕捉时代情绪的另一面,也可能是迎合大众,是投机取巧。
《非诚勿扰3》里还有一句台词,说机器人擅长计算,而人类擅长算计。我感觉,大鹏、陈思诚是两者皆有,既会计算,又会算计(只是对作品而言,不涉及人品)。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看到冯小刚的黯然失势,又不免会替他感伤。他固然有不少缺点,容易得罪人,但总体而言,还算是一个比较真诚的创作者。而且,我毕竟是看他的电影长大的,他曾经的努力深刻改变了内地娱乐业,让台词终于开始说人话,让快乐终于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价值取向。让我现在去对他落井下石,跟着墙倒众人推,我做不出来。
冯小刚的时代过去了,我能理解,也能接受,但我依然有点怀念它。
本文首发于“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
昨晚去看了跨年档最后一部有兴趣的片子《非诚勿扰3》,看完后算是明白为啥它票房不理想,口碑也不行了。
这片子处处透着一股子敷衍了事、赶紧做完任务好交差的感觉,稀碎地不像是用心拍的电影——冯小刚好歹曾是内地电影市场的卖座片王者啊,拍过那么多名利双收的片子,就算时下版本和主流观影人群换了,拿出这种应付事儿的作品也说不过去,这纯粹是态度有问题。
老实说,《非诚勿扰3》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它的故事与主题还是有价值的,即中(老)年人在历经风雨与时间蹉跎后对于感情关系的认识和选择。
影片采取2031年近未来的科幻设定,讲述了在梁笑笑离开10年后,独守空房的秦奋通过新研发的仿生智能人以解相思之苦,随后不久,真正的梁笑笑又暗中替代了智能人来重新与秦奋相处。
这个设定的有趣之处,在于用AI充当“护盾”,来作为秦奋和梁笑笑之间久别重逢尴尬处境下的缓冲和自问,让许多原本不能说出口的心里话,得以通过智能人的桥梁来间接表达和传递,借此完成了这一对妙人的爱情诠释,顺便也挠了挠一部分中老年夫妇的痒点或痛点。
但《非诚勿扰3》的故事也仅仅是“还过得去”的不功不过,影片剩下给我的印象就全是糟糕的减分项了。
首先,大红大绿、高饱和度的鲜艳配色就不合适,我不知道冯导是想用这种突出的画面感来彰显科技气息,还是追逐潮流,试图用明亮多彩的色调来吸引年轻观众,总之,这次大胆迥异的尝试并没什么积极益处,反而显得很怪异。
其次,冯导在这部“《非诚勿扰》系列收官之作”中剪了许多前两部的片段进去,多到我都觉得是水时长了,强行凑情怀之心昭然若揭——大哥,你这只是一套小巧玲珑的爱情喜剧啊,一些情节和人物,过去就过去了,至于这么给自己加戏嘛,类似的操作我只在国产烂剧和综艺节目上见过,电影里这么玩,我还是第一次见。
另外,影片里还有各种广告植入、新手PPT级别的转场,都挺下头的,最搞的是结尾时还让葛优和暑期两人出来和观众们谈天和祝福,得,更像综艺了……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一点,冯小刚和葛优他们已经露出老态了,感觉连贫嘴都快贫不动了。
像《非诚勿扰》这样剧本比较单薄的电影,不说里面表现的爱情与感情关系有多特色吧,其可看性和趣味性,很大程度上是靠编导的点子段子以及葛大爷的风趣撑着的,倘若连这点都乏善可陈了,那就真没多少看头了……《非诚勿扰3》里不能说没有,可确实不算多。
当然,这也可能是他们拍这片子不走心导致的,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可如果真的是力不从心,导致潦草交差呢?
葛优这种天生有慧根和笑点在身的演员不说,他就算老了,调整之后也能找到戏路;冯小刚这样平日里风评不佳、全靠作品说话的导演,要是今后都这水平,可就彻底晚节不保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或许人家早已志不在此了吧?《非诚勿扰3》一眼看去就没花多少钱,估计片子最后还能赚,顺带再给人在海南的产业曝曝光、带带货,何乐不为呢。
防杠声明:本人看电影热衷过度解读,真的是纯纯纯私人的想法,只看了一遍还没来得及二刷所以也不敢说剧情能记得多少,如果有和我理解不一样的算你们对,实在不行就当我二创了。。
说到这份上还杠的话就删了哈。
OK进入正题:
有这个想法的契机是我全程在感叹舒淇的演技真好,不仅区分出了真人和AI,还区分出了AI和升级版AI,这得多有层次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哪个……
等等,我真的能看出来吗?
起初那个百依百顺的当然是假的,但到底是从哪一刻起变成了真的笑笑?
是电影里暗示的,坐在阳台的栏杆上开始吗?
那又是什么时候,真假笑笑实现了“交接”?
在观众的视角里,很显然那个看起来风吹日晒,形容略显憔悴的笑笑是真的,所以最后的反转才让人错愕,但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们想的压根就没错呢?
真笑笑经过了十年风餐露宿,她的老态是不可避免的,她在范伟的公司远程看到了秦奋现在的生活——他想念她,想念到复制了一个她,但他的想念里,是青春的她,是更温柔的她,是能把他照顾得更好的她。
被秦奋爱了一辈子的笑笑看到这样的场景心情多半是复杂的,她应该感动他的一往情深,他对她的爱纯粹到真的如他所说,“我移情别恋了移的都还是你”。
笑笑是秦奋愿意一直等待的那盘饺子,等着和面,擀皮,调馅,上锅——全程饥肠辘辘也不肯将就着先吃一口其他的什么,就是这么坚定地选择她。
但笑笑也从另一个“自己”的身上,看到了某种不可逆的悲哀。
她不可能再那么年轻有活力了,她也不可能真的事事围着秦奋转,否则她不会一走就是十年,她知道秦奋爱的是真实的她,但秦奋的幻想里,始终存在着一个更“完美”的她。
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可计较的,真也罢假也罢,不都是她吗。
可偏偏那个“假的”她,竟然“真的”存在了。
AI笑笑也以一种实体的存在形式,和秦奋度过了那么一段不长不短的时光,尽管AI笑笑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暂时替代真实的笑笑,就连他们发生过的事,都基本上是对两人过去的复刻。
但即便如此,两人发生过的事,依然会成为另一种回忆的形式,而最可怕的是,由于真假笑笑的本质是“我就是你啊”,所以到最后,也许谁都分不清,那些回忆到底属于谁。
真的假的记忆,真的假的依恋,真的假的思念,挂念和不舍……最终会牵扯成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丝万缕。
笑笑真的能接受这样的感情吗?
她是骄傲的,骄傲于自己对秦奋来说独一无二。
但正是这样的骄傲,她能够接受自己面对科技,终究有力所不能及吗?
她比不过的是秦奋对完美的幻想,更比不过科技真的会把这幻想变为现实。
想必笑笑还记得,李香山临终前告诉过她,好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于是她选择将错就错,她让AI一直扮演她,扮演到彻底成为她,陪伴秦奋的余生,成全秦奋的深情和幻梦。
秦奋会有一天发现真相吗?
也许会吧,但他终究时日无多了,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去追根问底,更何况人性本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自私,眼前人,分明胜似心上人。
那就庄周晓梦迷蝴蝶好了。
至于笑笑本人呢,她去了哪里?
或许她继续环球之旅,或许她真的如老范所说,回了2008年,重遇那时的秦奋,再与他走一遍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半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若,只如初见。
1. 我最不能忍受的,一个男的左拥右抱俩女的,咋,一个真人一个机器人就可以合法“一夫多妻”???倒是满足了多少闷骚男的幻想,恶臭无比!
2. 两小时电影,你给我放45分钟的回忆(前两部片段剪辑???????
3. 李成儒和小岳岳你来我往说梗,你俩说相声呢?相声成本多低啊!而且跟剧情没有个毛线关系!
4. 我不喜欢虞书欣,连当机器人也没有舒淇那两下子,不会演戏的人机器人当然也不会演。
属于怀旧档,如果我2008年在影院看过《非诚勿扰》的话,应该会更加感动吧。里面插播了一大堆前面两部的剧情,结合彩蛋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对于时间以及对于自己记忆当中的过往的追思,离家十年的笑笑更像是符号,让回不来的人重新回来本身就充满了幻想色彩,所以如广告一般虚假的布景也能说得通。娱乐性占了上风,李诚儒和岳云鹏那条线对剧情没有丝毫帮助。展望了一场人工智能时代可能会发生的对情感和伦理的争论,所谓越完美越假,有瑕疵的人才更真实。冯小刚写的词儿依旧挺有创意,京东广告实在猝不及防,看得人两眼一黑。
去看到的更多是曾经过去的青春吧,怀念08年时候北京奥运会的激动,怀念第一次在国内大荧幕上看到北海道的雪,西溪湿地的河道蜿蜒,海南岛的沙滩拍浪,怀念回不去的过去。2023.12.30于浙江杭州西湖黄龙九艺时代影城,豆瓣未开分记。
4.0因为非诚勿扰这个系列对我算有一些重要的意义,所以上映第一天就来了电影院。不为别的,也许真的为了所剩无几的一点情怀,开头张涵予的解说和1、2部的镜头一放出来难免不让人心里很复杂,但是3真的很垃圾垃圾!多巴胺风的服装和布景看的眼睛疼!冯导,您真的过时了!在电影里露品牌大logo,一直提赞助这件事真的不酷了!炒1.2部冷饭的台词只会让人唏嘘!还有没人感兴趣70岁大爷的生理生活!让舒淇自己和自己雌竞这件事真的很无聊!但是,我还是很爱舒淇的梁笑笑,喜欢她特殊的口音,我希望她永远幸福。有些渣男总要爱,有些烂片总要看。4分全是情怀分,over。
经典看电影了,这个应该是完美大结局了吧。秦汉和笑笑的故事还在继续,看了无数个版本的建国,每个还都是印象深刻的出场。葛大爷还是很能给梗的,舒淇还是那么的貌美,越看越美,关晓彤已经女大十八变了,重温故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深切能感受到冯小刚的衰老和与时代的脱节,老直男那一套贫嘴已经没什么乐趣可言了,遗老遗少。
08年非1我刚上小学一年级,今年的非3我马上大学毕业,笑笑和秦奋的爱情长跑了十五年 00后也陪了十五年整部影片的风格非常多巴胺,是我非常喜欢的色调(暖色调)以绿色、黄色、粉色、橘色四种颜色为主,餐桌上的红色、粉色的火烧云以及美到让我中途查看电影拍摄地的海南《非3》以人工智能人为切入点,片中也出现了4个层次的笑笑:1.真·人工智能版笑笑2.升级版人工智能笑笑3.假·人工智能真笑笑版(笑笑本人)4.假扮笑笑的智能人秦奋在等待笑笑的十年,是漫长的是孤独的,当见到已经不再年轻、饱经沧桑的笑笑后,嘴里说着心疼,但面对年轻漂亮的·人工智能版笑笑却格外心动。影片的最后,那个坐在车上和朱迪说话的笑笑是真是假也不再重要…两个彩蛋给我一种过年的喜庆感,那条有年代感的龙不得不说看过之后心里暖洋洋的
终于画下了句号,无论埋了多少梗也只能抱歉的说一句是狗尾续貂,唯一感慨的就是时光荏苒,从秦奋和笑笑见面的那个夏天,居然15年过去了,15年前的那波年轻人经历了好几个人生阶段,如今对爱情都有了不同理解,葛大爷都自称拍不动爱情片了,人至中年的自己对非诚勿扰的理解已和从前相差千里
影棚拍的吧,色彩饱和度也是让人一言难尽,岳云鹏那条线和主线似乎一丝关系都没,常远比起冯远征味儿也不对
李诚儒看自己的电影和表演会不会如坐针毡 如芒刺背 如鲠在喉啊 老双标了
今年看过最恶心的电影,这帮油腻老直男眼里,女人都是玩物是吧,不知道舒淇看了什么感受。
整场让我昏昏欲睡如坐针毡
这部整体看起来很轻松,多巴胺配色让人也比较舒服,人工智能的题材不算新鲜,但是导演选择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审视人类,角度新颖
从非1大学毕业看到非3已为人父母,15年的时间,在电影中还能看到“思念是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这样的金句,在人人不相信爱的当下,冯小刚还在用爱告别,他是真的有能力让人笑,也有能力让人哭啊!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冯导是借喜剧的外衣探讨悲剧的本质。无论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我们都要有勇气对过去说一声再见
以未来当噱头,持续输出老男人的封建表达,充满偏见、物化,打底仍是二女侍一夫争风吃醋的无聊幻想。即便不提以上这些,《非诚勿扰3》也依旧是部处处敷衍的烂作,何况内核还这么令人反胃。世界上从此又多了一部压根不该被拍出来的电影。
谁能想到呢,十几年之后还能看到《非诚勿扰》系列。当年葛大爷和舒淇搭档,开始觉得不接受,可是看了1、2之后觉得莫名的和谐, cp感就是这么奇妙。现在看3,突然就明白了:舒淇无论是电影里还是她本身,都有一种不确定性,一种破碎的美感。而葛大爷能给人稳稳的幸福,感觉舒淇的那种易碎,只有葛大爷能保护和修复好。这片子看得我真的笑中带泪。我可能不欠导演电影票,但我欠自己一个青春。电影结束了,仿佛我也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只能说情怀这方面是拉满了,全程都有很多呼应前两部的情节,但剧本写得挺偷懒的,没什么创新的地方,尤其到后半段其他角色直接神隐不出场了,连个尾巴都没有,这点也挺让人纳闷的。其实这类电影放到现在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很难吸引新观众,更适合以前看过并且喜欢前两部的粉丝来看。
两星半,没有想象中那么差,但从各个方面来说这部电影都可以用【不合时宜】来概括。“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冯氏情怀也结束在这部。
这是关于一场告别,秦奋、笑笑、老范以及风姿绰约的建国。不管乐意与否,一切注定雨打风吹去。这苦辣酸甜的旅途时隔十五年,似乎不短但也不长。当大幕落下,彼此各有归宿,寻思那些难见的伙伴,赫然发现人生已过半尘埃落定,只能释然。旅途和终点,哪个更重要?陪伴,是陪伴最重要。永远的是我们。
从第一部到第三部,跨越了15年的爱恋,爱情因时间变得回味悠长。作为一部老牌经典,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而平淡之处却最为闪光。随着系列三部曲的完结,我们跟着葛优与舒淇在一路哭哭笑笑中,见证了爱情、生活和人生,在他们的人生中看见了自己,我觉得就足够了。
客观说,第三部的画风不是很喜欢,有点失真感,不那么现实意义了,讲的也是未来的故事,挺科幻。一个是真人,一个是智能人,两个笑笑,你会喜欢哪一个?结尾处,葛优和舒淇坐在沙发上,娓娓道来延续了15年的系列故事,还蛮感概的,尤其希望还有4,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