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要给十星
《面子》是我最最最最最最喜欢的同志电影。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看一遍的电影,时间间隔大概是我再一次对爱情失去希望的时候。🌈
每次看完电影,入睡前我都希望梦到变成小v钻进薇薇安热火的被窝。🙈
我喜欢小v也喜欢薇薇安,小v又聪明又萌怂(下方会贴出萌怂的证据)。薇薇安热情似火又美丽撩人。
伍导对小v的刻画是理想中的我,一张干净的面皮,一份很有前途很有存在感的职业-自信,向家人出柜并最终获得支持-坦然,虽然不善言辞却又可爱至极-萌怂,关键是能吸引薇薇安这样有魅力的女孩儿-人生之光。
小v的萌怂证据链。
薇薇安家的假摔教学是电影里我最喜欢的片段,也是最巧妙的的环节。薇薇安真的太会撩了,小v的表现我不知道该说你太机智还是大怂包。真的可爱至极。我想这会是两人相恋片段中最美好的回忆。
birthday kiss,这么简单的要求你都满足不了,滚开换我来。🤪
害怕见女友朋友的你,看到别人送的🌸的你。有些委屈又有些挫败。
妈妈欺负你女朋友了,你就光知道扒饭啊,眼睛瞪那么大有什么用,可爱☺。
关键时刻又怂了,你都赶到了你到底怕什么啊。换我来+2
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再次遭到打击的你。😁
小v虽然怂,但是因为她好看啊,所以是萌怂。
魅惑的薇薇安。
很喜欢这种幽默的小情景
以及蹩脚的中文台词
吃点好的,人生观都能改变
少吃点包心菜,吃一肚子气净放屁
以及这种走心的艰难的对话
v:妈,我爱你,我也是……gay
妈:你怎么可以一下子说这两件事,一面说你爱我一面又这样伤我的心。
happy ending
2 ) 面子
《面子》通过一对母女非主流爱情故事的描述,揭示了影片的主题——面子。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电影中文名面子,外文名Saving Face,简单粗暴且主题明确。这部电影揭露的就是万千中国人异常重视甚至穷尽一生追求面子的一种社会现象。即使主人公身处美国,但是仍然生活在一群中国人之间,好面子的传统被继承了下来。定期举行的party上各类虚伪又八卦的男人女人,外公每次又长又无趣的晚会前发言,这些细节让人感觉特别熟悉,仿佛身边真实存在的人。为了不丢份、不成为别人茶余饭后谈论嘲笑的对象,她们尽己之力约束着自己的行为,掩饰自己的真实状态,却又对别人的家事进行看笑话式的闲谈取乐,谁谁谁家夫妻离婚了,谁谁谁家又外遇了等等。在这种大环境下外公对自己女儿意外怀孕且不知道孩子父亲是谁这件事非常生气就很好理解了。这件事要是传出去外公的一世英名就毁了,自己就成了别人口中的一个笑话,简单地说就是丢面子。
但是生活是自己的,再怎么经营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那毕竟是假的,即使所有人都对你赞不绝口,如若自己活得不自在、不真实又有什么用呢?更何况没有人可以赢得所有人的美誉。别把这些虚的名头看得太重。
想起来有次在网上看到网友吐槽自己的邻居家里盖了两层小洋楼却不舍得装空调。盖楼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更气派更有面子,但是空调可以让自己冬暖夏凉,为什么舍得那么多的钱多建一个没啥用的楼层(该网友邻居二楼基本不用),却不舍得花钱买个空调提升下生活质量?这是那位网友的疑惑,后来他也找到了答案。
当然好面子并不是一个贬义词,“面子”在辞典中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但是大多数人搞错了面子应该包括的范围,她们觉得只要跟其他人不同那便是没面子,即使没有违法也没有触犯道德底线,甚至没有影响别人的生活,就因为特殊你就要被别人议论纷纷,因为被别人议论了你就是丢了面子。这种强盗逻辑却有很多人拥护,这部电影就通过母女俩的爱情做了一个示范。一个忘年恋一个同性恋,本是自己追求的生活却因为各种外在的枷锁不能坦白。这种“面子”不要也罢。
犹记得女儿对妈妈说的那句“妈,我爱你,我也是gay”,妈妈说“这两句话怎么可以一起说呢”。为什么不可以一起说?这两句话都是事实,我是gay,但我还是我,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是有人不懂?
我觉得当妈妈因为老少恋说也说不得、做也做不得的时候,应该真正地理解了自己的女儿吧。就像海报里一样,分列左右,交相呼应。
除此之外,这还是一部喜剧,在b站配着弹幕食用更佳,可惜最近找不到了。如果看完这部电影你没笑,算我输。
道理谁都懂,但是面子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没有足够的勇气是挣脱不了的。还好电影中的结局是美好的。望看到这的你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活得潇洒又自在。
3 ) 挺喜欢saving face的清新感觉
SAVING FACE,中文翻译:面子/顾足颜面。讲纽约的华裔圈子里一对母女的情感历程。内容涉及女同性恋,因此这部影片在各大同性恋电影节上备受瞩目。
这张片子除了预告片以外还特别收录了SUNDANCE电影节的录像,完整片花,访谈录,甚至还可以选择影片导演ALICE为你一边讲解,一边收看这部电影。片中有很多桥的镜头,ALICE说这是她最喜欢的风景之一。
除了陈冲以外,片中还有王洛勇客串,其他两位女演员表现也令人印象特别深刻。尤其喜欢Michelle Krusiec,她扎着马尾辫,身穿蓝色衬衣,运动裤,背着书包,十分可爱,熟悉。Lynn Chen,在片中穿着吊带背心做了一个倒在地上的芭蕾的动作,以及在登机口渐渐离Wil远去的背影和她那件大衣,都让人回味不已。
以前认识几位性格和生活环境跟片中Wil及其相似的女孩子,百分之百的ABC,会讲一点带着英语语感的汉语,自信,大方,独立,迷人。
影片配角好多都是讲上海话的,美国华人中上海藉的还真不少,在婚礼现场有一个女人站起来骂她的老公“XX”什么的,我好像没有听清楚,看字幕是DOG XXX什么的,下次请教一下别人。
摘录影片中的对白:
Wil: So how come we never met before now?
Vivian Shing: We did meet. Nineteen years ago. I was 8, you were 9. Outside the temple.
Wil: I don't remember.
Vivian Shing: The Wong boys were taunting me about my parents' divorce. You beat the crap out of them. You were wearing a Kristy McNichol t-shirt, tan cords and a pageboy. You spilled your mom's groceries. We scooped them into a bag.
Wil: That's right, and then...
Vivian Shing: And then I kissed you on the nose. And you ran.
看完整部影片后很久,每当再次遇见身边的各色ABC女孩子,总会自然的想起那个扎着马尾辫的清新Michelle.
4 ) 认真看完后觉得捡到宝了
这电影我看了很多遍,多年前看的时候,是奔着限制级镜头看的,看完后就丢了。
这电影我原以为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七点几,看到是8.6,我很欣慰,大众的眼睛(起码豆瓣儿的眼睛在这部上还是雪亮的,不瞎)
这电影呢是有一次我深夜郁闷难解,随便搜了一部看的,没想到,捡到宝了。
片头的音乐俏皮又不大众,我好喜欢,做了一段时间的手机铃声,直到我听到了更喜欢的才换了它。
影片的格局挺小的,就是讲了爱情,只不过这爱情跟大众爱情不太一样而已。
一个是医生wil与舞蹈演员vivian之间的爱情。哎呀呀,谁不想要个vivian呢。wil在联谊会上瞎瞄,瞄到了vivian,vivian发现了回以微笑,wil怂到战斗值立马变为负值,并且嘴硬,跟前一个相亲对象说:我 绝 对 不 会 喜 欢 上 她【后来啪啪啪打脸,我好喜欢看:)】
wil顶头上司就是vivivan老爸,vivian更是借此机会去看wil,在售货机面前挑逗wil,wil一脸呆萌,小情绪慢慢涌上心间。
vivian邀请wil去看她表演,wil去了,一起聊了天,散了步,散至对方家里。双方愉快的喝茶聊天一起上了床,wil毕竟是顾家的人,大半夜的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和妈妈一起吃泡面,享受愉快的亲子时间。【这一段实在是太好笑了,一个在看不可描述的东西,一个刚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哈哈哈,不愧是母女】
第二天,vivian买了热狗等着wil的赴约,哎哎哎,两人的爱意从眼睛里都要溢出来啦【反正演vivian的演员说她在拍摄的时候确实爱上了wil,吼吼吼】
风平浪静的过了段日子,vivian生日到了,wil说一定赴约,结果手术多到骂fuck的程度,到vivian家时,就剩主人一人了。vivian生气自不用说,wil也很受伤啊,又不是自己的错,嘤嘤嘤,准备回家禁欲惩罚自己。vivian一脸懵逼,哈?就这样走了,不亲亲抱抱了吗?主动给了个台阶,wil勇敢了一次,于是愉快的过了一夜,真是愉快。
时间长了,vivian想见wil妈妈,wil有些犹豫,奈何美人计太诱人,就答应了。席间妈妈清楚的明白了女儿与vivian的关系,尽管三人都没有明说,但都是老司机哦。
vivian收到巴黎的邀请,vivian很犹豫,wil知道后,很怂,喜欢对方吧又自己单方面不想拖累她,加上vivian的父亲跟她的谈话,她自己更加明确我不应该成为vivian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自导自演】。vivian多次约她都约不成,最后一次约她,从白天等到晚上,医生wil到了并且又伤了一次vivian。vivian选择去巴黎。
后来因为一些事,wil选择勇敢,去机场堵vivian,vivian说:kiss me。wil又一次在怂与勇敢中选择了前者。
最后呢,在两边母亲的帮助下,两人又一次见面啦。wil终于不怂啦,两人相拥热吻,皆大欢喜。
我很喜欢这个电影,跟这个结尾有很大关系,如果vivian自此失去消息,wil继续相亲下去,那真是无聊至极。
有人不喜欢这个结尾,因为美好的让人嫉妒,哈哈哈哈哈,在那些人眼中残缺就是美,所以我希望你身上出现这种残缺美。
残缺,不完美出现在别人身上才是美的,断臂维纳斯,大家觉得美,但你自己断个臂试试呢,你是否还持有同样的观点呢?【我完全不反感觉得维纳斯美的人,我只是很反感那些觉得只有残缺才是美的傻逼】
另一个是妈妈与小余的爱情,这个爱情告诉我们要勇敢,我不详述了。
我上面的描述我自己看了下觉得好轻松愉快啊,这是一部爱情喜剧吗?是的,但又不完全是。两位女主的爱情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vivian的勇敢,这个爱情根本不成立。
家庭的根深蒂固的老思想,外公的好面子,华人街上那帮好嚼舌根的人,给女主的压力太大太大了,还好有vivian,还好wil有一个好工作,经济上起码独立了。是啊,经济独立,两人相爱,怎么还不能在一起呢?因为面子,因为要面子。wil说:妈,我爱你,我也是gay。妈妈说:你怎么能一边说爱我一边又伤我的心呢?我没做过坏事,我的孩子不可能是gay。
gay怎么了,gay伤天害理了?gay不给社会做贡献了?gay阻碍了社会进步了?没有啊,完全没有啊。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与众不同,仅此而已。
抛开面子,做真实的自己,钱不少赚,饭不少吃,身边还多了一个爱人,多好【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美国这个可以有,在中国,你稍微换个方法哟】
最后,谈谈vivian,还是那句话,谁不想有个vivian,又美丽,又温柔,又性感,又能干,又勇敢,又爱你。医生wil也能干,也算美丽吧(看着挺舒服的),又忠心,还挺好养活但是足够怂啊!!!!因为怂差点断了这段情。
最最后,不得不说,要想有个好的爱人,自己请先充实自己。
最最最后,感谢伍思薇导演,简直是天才,第一部电影居然拍的这么细腻,这么抓人心,希望以后多多出作品。感谢wil的扮演者杨雅慧,感谢vivian的扮演者陈凌,感谢两位女主的精彩演出,你们赋予了角色灵魂。感谢妈妈的扮演者陈冲,哈哈哈哈,就是一个妈妈呀,真棒!
5 ) 谁能扔掉面子
面子一向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事情,孩子学习不好了家长觉得没面子,老公赚钱不多了老婆觉得没面子,父母不够新潮了孩子觉得没面子,甚至主人权利不够大做保姆的都觉得没面子。面子这个东西,不过是一层感觉,真的这么重要吗?
我不是想沉重地探讨国人的性格特点等等,其实我就是想写一个简单的小影评,写写刚看完的这部《Saving Face》,中文名字就叫做《面子》。
一个在美国的三代家庭,祖父母是传统的中国人,最讲面子,母亲四十几岁,丧偶,却突然被发现怀了孕,女儿是年轻有为的漂亮医生,是女同。多么复杂的一个家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苦衷,却又为了面子,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于是,母亲死活不肯说腹中孩子的爸爸是谁,宁可听从老父与女儿的劝告,与一个又一个的中年男子相亲,还差点再次出嫁;女儿不敢把自己是同性恋的事情告诉妈妈,与女友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有了面子,没了快乐。
面子真的那么重要吗?让别人看着觉得你过得很好比你自己的切实感受更重要吗?抛开他人的看法做自己就那么难吗?电影看了大半,我都忍不住要对这母女说,快点公开了,何苦折腾大家也折腾自己呢?
结局还是美好的结局,母亲的爱人出乎意料,女儿也终于大大方方与女友在一起,老父没了面子,却看到家里充满温馨微笑,没什么比这更好了吧。如果哪一天我们身边的人也都能放得下这个说不清多厚的面子,该有多好。
这部影片好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好的演员。母亲是陈冲扮演的,虽年纪已大却依然明艳动人,演技更是自然无痕;女儿的扮演者是Michelle Krusiec(杨雅慧),很出色的华裔演员,在影片里那种干练、独立、有气质的帅气形象很让人喜欢;女友的扮演者Lynn Chen(陈凌)也很适合这个角色,把女同的心思把握得恰到好处。其他的套用网上的一句影评:“连八婆都那么典型!”
关于女同的电影看得不多,今天才觉得她们的不易,最难在于如何过正常人都有的生活,如何在众人的舆论中活得快乐。
最最后,希望我这个死爱面子的小狮子也能有一天扔掉tmd面子~~
6 ) 白巧克力与榛子--观《Saving Face》
华裔导演Alice Wu的开山之作--浪漫轻喜剧《Saving Face》,像是一颗裹着白巧克力的榛子。白巧克力香浓柔滑乖巧,大幅提高了愣头愣脑的榛子的受欢迎程度;榛子朴实坚硬倔强,也使人见人爱的白巧克力不流于轻浮。这部既娱乐感官又温暖人心影片将于今天(5月27日)在纽约和洛杉矶公映,我乐观其成。
不折不扣的三个女人一台戏:Wil(Michelle Krusiec饰--纽约城里的外科医生 / 年轻的华裔女同性恋),爱上了她老板的女儿Vivian (Lynn Chen饰-- 纽约市芭蕾舞团的希望之星 / 又一个年轻的华裔女同性恋)。正当爱情的小苗开始发芽的时候,Wil的妈妈(陈冲饰--守寡多年 / 出没于法拉盛发廊和音像店 / 闲暇时练某功的华裔中年妇女)神秘怀孕,被外公逐出法拉盛,流落到Wil公寓门口的台阶上。一场猫与老鼠的探戈就这样开始了。
没有男主角的电影怎么可能浪漫得了?Well,你看了就知道。这是一部非常“观众友好”的电影。从视觉上来讲,摄影奇佳,剪辑流畅。就人物塑造而言,两位年轻女士塑造的角色形象饱满,让人耳目一新。Michelle Krusiec的表演举重若轻,让观众忍俊不禁。歌剧演员出身的Lynn Chen甫一出场就卓尔不群,倾倒众生。观众熟悉的陈冲虽然搞笑的时候稍显僵硬,但展现徐娘半老犹存风韵还是游刃有余的,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给点儿镜头就发光。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出色,从蔡琴老歌到Bossa Nova,星罗棋布,摇曳生姿。对白土洋结合,但承转自然,豪不生硬。纽约地区的华裔观众还能在影片中看到很多生活中的场景。笑料也很多。总而言之,这部电影赏心悦目到了一个再加多一丝甜就能变成一部chick flick的地步。幸而还有二女春光旖旎的缠绵戏慰籍男观众们的心灵。
《Saving Face》的情节容易让人想起两部电影:《喜宴》和《My Big Fat Greek Wedding》。但《Saving Face》在许多层面上都超越了这两部电影。《My Big Fat Greek Wedding》就是一个大肥希腊chick flick,不足道哉。《喜宴》的毛病在于它充斥着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第一代台湾移民对于华人传统文化的讽刺挖苦。《Saving Face》里面也有一些关于华裔的陈词滥调的老笑话。可是来自加州的第二代移民Alice Wu是在一种温情的自嘲的敝帚自珍的气氛里讲述这些笑话的。这些陈词滥调的目的不是为了引起文化冲突或者文化批判,而是想展示:华人社区中一些所谓的陋习在温情的注视下也是可笑又可爱的。就像导演自己说的:“我对这个社群是很有感情的。” 《Saving Face》里的冲突并非什么文化碰撞,实乃超越种族的共同的人性所致。
榛子是什么?榛子是同性恋和母女情。
我看过的同性恋题材的电影里,《Saving Face》是最“见得光”的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一般有三招:一是苦大仇深的控诉会,二是万般委屈搏同情,三是同性性行为大科普。对于建立宽容同性恋的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这三招都没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Saving Face》创建了第四招:糖衣炮弹借尸还魂。它借用了美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电影形式--浪漫轻喜剧,表达了一个美国人民讳莫如深的主题--华裔女同性恋。让一个“见不得光”的主题顿时变得阳光灿烂,温情脉脉,老少皆宜。值得发扬。
《Saving Face》里的母女情表达得很贴切。看电影的时候不觉得,看完也没什么感觉,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突然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女儿小的时候,母亲盼着她长大成人独立自主。有一天女儿真的长大成人独立自主,便一把抓起母亲,将之藏到古董钟表的报时器背后。从此母亲就开始按照时针飞快行走,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在女儿召见的时候忠实出现,时间一过就自行退场。女儿希望母亲严格遵守时间表,决不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女儿不再需要母亲的关心,而母亲却依然需要付出关心。母亲总像个孩子般管不住自己,抓住一切机会在所有方面以错误的方式给予女儿多余的关心。直到有一天,女儿泪流满面的时候,回身看到母亲,才发现自己依然需要关心。
我是一个多月前在NYU的电影101欣赏课上看的这部电影。观众的反应相当热烈。我们的老师是个?嗦的老头儿 ,他把Alice Wu请到了现场,激动地说:“老朽行走江湖多年,阅人无数,像你这样第一次拍电影就如此成功的,生平罕见啊!我预见你的电影事业将光辉灿烂!”
Alice Wu长的朴素大方,像个爱吃榛子的小松鼠,目光诚恳,说话单刀直入。她从小生长在旧金山一带的华人社区,斯坦福电脑硕士毕业后到西雅图一家小公司当软件工程师。工余抑制不住文学创作的欲望,遂写小说,写着写着变成了剧本。于是工余到华大进修剧本写作,课程结束的时候,老师对她说:“如果你真想拍这个电影,我愿意当你的监制。但如果我是你,我会辞掉现在的工作,搬家到洛杉矶或者纽约,花五六年的时间系统学习如何拍电影。”于是1999年,Alice Wu来到了纽约,在布鲁克林住下,开始在NYU学电影,课余抓住一切机会给导演们打杂,从摄影、照明到剪辑、配音。5年之后诞生了这部电影。
7 ) Saving Face 面子:错过了最沸腾的时刻看Saving Face
那天上网无意间看到,就下来看了。看罢,google了一下这部电影,2004年的作品。嗯,我错过了最沸腾的时刻看这部电影。饰演Wil的Michelle Krusiec(念Kroozik)当年凭这部电影提名金马女角,在网上更有一大票支持者。显然的,Alice Wu以小成本制作的Saving Face某程度来说,是相当成功的作品,引起的回响也极大。(我当年是在做什么啊)
演员表里有个很著名的陈冲坐镇。不过,天晓得我居然过分到看完整部戏,依然以为陈冲饰演的角色是Wil。天啊……我对陈冲原来只是闻名而真的不曾见面啊,根本不知道原来她饰演的是Wil的妈妈。= = 老实说,她这角色演得真好,真得很到位。华人传统家庭里,面子是天大的尊严。48岁的妈妈怀孕,被她的父亲赶出家门,走投无路的她只好投靠唯一的女儿——Wil。一开始她都扮演着传统的女性,穿高跟鞋化妆出席宴会,体面地寂寞地活着;直到后来,意外怀孕才开始将她长久以来在人前的面具一一裂开。只是,她沉闷的日子依旧持续着,为了维护父亲的面子及尊严,拒绝与她真正爱的人一起;甚至觉得,这把年龄了还能花俏什么。(不应该用这字眼,偏偏我想不到别的形容词)导演更是隐喻式的描绘了华人社会里,三姑六婆间急速的八卦能力,更印证了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吧。他们甚至,将套住自己的传统道德伦理,套在别人身上,并认为,这才是真理。妈妈因为怀孕了,拒绝透露孩子的父亲是谁,进而被从前的街坊妇女疏远,连牌局,也没打了。另外,妈妈即使早知道女儿是同志,却不愿接受。当女儿向她告白:“Ma, 我爱你。我也是Gay。”妈妈意料内吁了一口气略带无奈地说:“怎么可以一口气说这两件事?一面说你爱我,一面伤我的心。”
后来,陈冲的父亲为了挽回一点面子,强迫女儿相亲找个男人嫁了。而陈冲的女儿Wil,更当起了介绍人,将母亲介绍给一个个形形色色的男人。(这里挺好玩的,我们看到许多不同男人的脸孔,很幽默一下的表现手法)又一次,为了父亲,陈冲准备下嫁给她根本不爱的男人。而婚礼当天,Wil因为看到小余(这安排还真有点妙,是我失败像个三姑六婆般猜了很久都猜不着的,陈冲孩子的爸)写给母亲的信,决定阻止母亲的婚礼并希望她可以跟她真正爱的男人一起。只是,为什么最后变成陈冲跟她女儿落跑,而不是跟小余呢?也许那个时候,陈冲心里多少还有些芥蒂,不想年轻的小余为了她,放弃更美好的事物(?)
至于Wil,我很喜欢很喜欢她。老实说,后来看了一些Michelle(即Wil)比较女性化的照片,反而觉得Wil更有魅力。腼腆的女孩,同样为着家族的面子,只能将自己躲藏起来,努力维持着两个世界的平衡。她跟Vivian Shing在一起的画面,真的很美丽。无论是在Wil对Vivian一见钟情的舞会(Wil的表情很好,眼里不断追逐Vivian的身影,被看穿后却否认。而当Vivian对她笑,她随即转过头,不久又回过头礼貌地回笑。Yeah, she is into her。这样的感觉很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啊,呵呵),或者她们在男装店约会的时候(这段也很棒,她们聊起了彼此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十九年前,Vivian said, “ … and then I kiss you on the nose and you ran..” Wil呆掉的神情,将她的角色个性表现得很好);抑或两个人一起坐在长凳上吃hotdog的时候,近几理想的美好画面,我想即使排斥同性恋的人看了,也觉得很唯美。
Vivian Shing(Starring Lynn Chen)这个角色一样发挥得很好。美丽的芭蕾舞舞蹈员,自信、清楚自己要什么、也引导着Wil更靠近自己。她喜欢Wil喜欢得心无旁骛,更不在乎那些面子问题。结尾的时候,在那个华人传统聚会里,她们旁若无人地跳舞、接吻,即使有些人看不下去而离席,也没什么要在意了。
结局是皆大欢喜的。陈冲总算选择了小余,而Wil和Vivian也理所当然地在一起。陈冲顽固爱脸的父亲,也终于软了下来。只说了:“以后孩子生下来,我一定要天天在这里坐阵。不然啊,跟着你们母女俩(陈冲和Michelle),孩子不知道会污染到什么程度。”最搞笑的还是,最后那句,陈冲对Wil说:“好了,小薇啊。就看你,什么时候给我添个外孙了。”Wil即时喷茶。呵,风趣一百分的结尾。
这部电影,像个陷阱,容易让人陷下去。这也是,当年许多人乐此不疲地看了N遍的原因吧。整部电影的调,就是调的很对味。轻松风趣地带出华人社会注重颜面的习性,挑战中华传统里的规格定律,当然,它并没有如此政治化,只是以一种幽默的手法呈现而已。如果将这部电影定位成同志电影,我倒觉得并不仅仅如此而已。Saving Face,中文意译保存面子,更倾向于一部家庭伦理喜剧啊。并且,很成功地将华人封建社会的一面表现了出来。
*嗯,绝对值得珍藏的电影。
8 ) 温柔地表达残缺
无意间撞见《saving face》,然后就一再沉迷了。翻箱倒柜满世界寻找导演及女主女配的各种讯息,反复咀嚼细细体味,突然灵光一现,终于明白到导演Alice Wu的细腻用心和隐忍善良,她以一种淡淡的阳光般的暖色温柔地表达了在世间行走的种种无奈和残缺,有一种无限包容的心境和赤诚。
女主Wil和她女朋友Vivian是有残缺的人。Wil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互依靠,幸而母亲家境殷实(外公和外婆应该是老一辈的技术移民老学究),没有物质层面的问题。Wil独立、勤奋、行事果敢,戏中有一幕她妈妈也说,“你不一样,你从我肚子里一蹦出来就是个小大人”,也说明了Wil天性里的疏离感,再加上年少时期的成长缺少父亲参与,性格独立干脆并且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这在戏中Wil在爱人面前的胆怯羞涩,不善表达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因为自己的同志身份不敢公开表达对女朋友爱,因为不想让母亲失望而逃避,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恐惧左右为难。女主Wil的扮演者Michelle Krusiec把这个角色拿捏的恰如其分,Such a really good actor,我想这跟MK的天赋和勤奋分不开,其实当我八了MK的几乎所有以后,发现她表面上是个像Vivian那样的女生,但其实内里和Wil也有相似之处,比如敏感、层次丰富、多面等等,她做演员,做旅游节目主持,写文章,了解她就像读一本内容丰富有趣的书,处处都有欣喜。MK其实是个台湾人,在自己五岁的时候由于家境不是很好,由父母过继给姨妈(这是亲爹妈么!当然幸好过继到美国了,不然也就没有现在的Wil鸟~)而来到美国,随姨妈的孩子一起长大,这般经历本身对年幼的MK来说就是一个早熟的过程,在其中她应该比同龄孩子更早懂得人世的种种,我想这也许就是这个一眼看过去应该是Vivian类型的女孩却能把Wil这种看似与其性格完全相反的女孩精准演绎的原因所在。她能够理解和体会Wil内心的不安全感,这跟MK童年时候较为复杂的成长环境有关(寄人篱下的感觉应该多而不少有的,被父母过继不知道会不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poor MK!)所以她能表达Wil那种在面对自己深爱人时候,面对亲密关系时候的那种下意识的不安、惶恐、羞怯、木讷、欲言又止和顾虑重重。她爱她妈妈,她爱她女朋友,她无法面对她的恐惧,最后总是沉默相对。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MK在各种采访和花絮中真的很像Vivian,性格开朗活泼,有些调皮搞怪,漂亮又有味道的ABC,但在她的字里行间能读到一些Wil的感觉,有一些复杂深沉的感伤,MK把自己的家人保护的很好,完全保密,这和Vivian的扮演者Lynn刚好相反,Lynn把全家老小都晒完了!也许正是MK的这种复杂性让她和Wil之间产生共鸣,也是她能把女同志演活的根本,我想这种复杂性的背后也许就是Wil和MK共同的残缺。
Wil的女朋友Vivian是个美丽优雅、敢爱敢恨、勇于表达的芭蕾舞演员,她和Wil木讷害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么佩服导演的营造的戏剧冲突!)。Vivian同样也有一个残缺的童年,9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的强势、挑剔,不断地提要求和批判让Vivian的成长一直在追赶,难以停歇。母亲的抑郁让Vivian早早的变成了一个protector and defenser,所以她勇敢、独立、坚强,勇于争取,追求expressive和outstanding. Vivian对父亲情感的表达总是带着某种自嘲、调侃和无奈。比如第一次Vivian去医院找Wil,在自动贩售机面前,她说自己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病了,说他生活无趣,死气沉沉。第二次她和Wil在男装店,Vivian彻底地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说他只会批判挑剔自己,对她提各种要求,在众人面前得意地表扬自己是芭蕾舞演员,在没能获得年度最佳舞者的时候并没有安慰自己而只是表达对自己的失望。(天煞的亲爹!)于是,Vivian只有不断地拼命向上,向父亲不断地证明自己以期待得到他的关注。在Vivian生日当晚,她收到了两束一模一样的花儿,一束来自Wil,一束来自亲爹,多么让人无奈和失落,最后,她还是为了父亲的心愿去巴黎跳芭蕾。这也许就是Vivian的残缺,她永远都无法满足父亲的要求,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目标的实现来获得父亲的关注,这是Vivian无法泅渡的边界,所以她变得仿佛骁勇善战,果断决绝,从不拖泥带水。
不得不佩服导演Alice Wu,她是如此的聪明睿智和才华横溢,对角色和演员的把控也恰如其分,一点也不像第一次当导演的人。对女主Wil和Vivian演员的选择也眼光独到,直觉很准。MK说一开始以为自己是演Vivian的,因为自己和Vivian的个性很像,但是被选择为Wil很开心,因为喜欢挑战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角色,而Vivian的扮演者Lynn chen给人的感觉是比较sexy的,Alice觉得她们在一起是应该可以有很多chemistry的,确实,在戏中她们之间流露的情愫、挑逗以及ML都表达的自然、真实、真情流露又淋漓尽致,不得不佩服导演、演员的功力和对戏本身的理解、表达以及对角色的塑造。Alice是个很用心做事的人,她花了五年时间来做这个事情,从一个学计算机专业在微软工作的工程师转到导演这个行当,从开始学习如何拍戏做起,去专业的学院重新念书,这是怎样一种动力和执着。自己写剧本,自己导演,自己花钱独立制片。看过对Alice的一些采访和花絮,惊叹这不是就是Wil吗,当然,聪明如MK就是以导演为Model来塑造Wil的,动作、行为都很像。Alice说如果这部戏有任何自传的成分那就是Wil向母亲出柜的那一幕。当时全剧组都很期待,因为不知道将会是怎样一出戏,拍完后Alice说很好,然后一个人走出去泪如雨下,百感交集的释放,达到了一般人达不到的情感深度。Alice说,要了解一个人,不要去看他的blog,要去看他写的小说。(一般人写不出来小说的好不…)她说这部戏是自己给母亲的一封情书,确实让人动容,藏在心中的夙愿和执念,通过这种方式来向母亲倾述,情深意重又含蓄用心。在电影首映的时候,Alice的母亲邀请了自己的五个挚友来观看,她母亲从头到尾都在流泪。Alice说母亲能带自己的朋友来观看首映,至今为止仍是她最快乐的时刻。一场对母亲无言的倾述和告慰,完成了一场对自我残缺的泅渡和对母亲爱的感谢。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面子是在讲述一个补完的故事,让我想起自己很喜欢的日本动漫EVA,每个人来到世界上,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各种烙印,带着各自的残缺成长、成熟、遗忘和消失。EVA采取了一种较为激烈的表达方式,血腥、残暴也震撼人心。而面子是温暖的、阳光的、娓娓道来,所有的残缺在曝光的瞬间总是伴随着世俗的嬉笑怒骂,让人觉得虽然遗憾唏嘘但又内心暖洋洋,贴近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和心情,这大概也是这部电影让人深深中毒的原因,柔软、温暖、直指人心,最后借用导演Alice想通过这部电影对大家说的一句,“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over”。
其實,只要自己願意,無論在人生的什麼階段都可以獲得重新開始的機會。
可以给六星吗
笑喷,我真的很想知道伍导的感情史,怎么这么浓的执念,艺术女孩主动表白品学兼优的驼背马尾格子衫女孩是真实存在的吗?
咋突然上榜,ntxl要崛起了吗
结尾很光明,光明得有点不真实。
6/10。特意强调了中药的意象,老余为小薇母亲配中药补身,可小余偷放进里面的情书才能治好母亲心病,外公打太极占据黑人球场、母亲嘲讽黑人吃酱油吃黑的,表现了老一代的文化封闭性;租借供白种人消费、黄种女人演的A片消遣欲望,相亲舞会成为同性恋幽会,象征扮演被动角色的华裔女性在性上掌控自我。
就看你什麽時候給我添個外孫了...=_='
像极了白先勇or王蕙玲 唐人街 冬日 爵士乐 重于泰山又轻如鸿毛的面子 不断响起的土耳其进行曲打断每一个似幻似真的好梦 基因问题 冥冥之中 苦乐哀愁天生自带戏谑的笑点温柔一点是随他们去 嬉皮一点是去他妈的 成者为王 败者贼 是做自己和幸福感的附加条件。你想怎么过你自己的生活。
vivian在机场让wil亲她那里 急得我锤烂了显示屏 KISS HER!!!KISS HER!!!!!!!!!!!!!!
女儿:妈,我爱你,我也是,Gay。母亲:怎么可以一口气说着两件事,一面说你爱我,一面这么伤我的心?(三星半)
敢不敢当着所有人的面…
最喜欢Vivian,她好美,活得坦坦荡荡,希望大家都看开点,人生苦短,自己怎样,不过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是不会真正关心的,大胆去做想做的事情,没啥丢脸不丢脸的
跟导演片完聊天后才知道她在拍这个片子之前原来是微软女码工,斯坦福BS MS都是计算机的。在00泡沫前离职花了5年才把这个片子拍出来,也真算是勇敢又艰辛的旅程。而且女主本来是要找萧芳芳演了,陈冲实在太漂亮了,不过陈冲当年非常积极最后还是拿到了角色。
“妈,我爱你。还有……我也是gay.”
可能因为片子本身从西方价值观出发,中西文化冲突方面就做的不够深入,有些句子蛮尬的,不像原生能写出来的。但这个文本处理得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它有一个喜剧的汤底,整体显得轻盈灵巧,连悲伤都像一层薄雾。而且母亲这个角色写得太好了吧!只有中国的特定文化背景下,一个已经48岁的中年女性,在怀孕了之后还会被父亲骂哭并赶出家门。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与同性恋的女儿处在同样的被父权束缚的情境中,母女也因此建立了一种更强烈的纽带。母亲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拒绝被安排的婚姻,于是女儿将母亲从婚礼上带走;女儿无法当着所有人的面亲吻爱人,母亲便偷偷为女儿牵线搭桥。多么柔软的女性关系啊!再加一星给陈冲,她身上自有一股娇气,美得要死,小男生会迷恋她完全不奇怪好吧!!她跟vivian我都很吃……
算是华裔同志电影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影片了吧 2004年能拍成这样 真的是很厉害!机场送别那段让我特别有感触 我和前任在一起我也还是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做任何PDA的事…我在这方面有点像will 而且也因为这样 我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会去撩人…所以 前景堪忧啊……哎
吾日三省吾身:矫什么情,作什么死,装什么逼。这个电影恰到好处地说明:真爱,不管别人怎么看,死磕到底还是会遇见幸福。这碗鸡汤我干了。
史上最佳les片
女儿:妈,我爱你,我也是,Gay。母亲:怎么可以一口气说着两件事,一面说你爱我,一面这么伤我的心?★★★★
Vivian的笑超美超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