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爱洛尼斯科1965年7月18日出生在巴黎。11岁登上意大利版《花花公子》的封面,成为最年轻的《花花公子》模特。未满12岁就在波兰斯基的影片《怪房客》中出演角色。1977年主演了当时惊世骇俗的少年情色电影《春的森林》。 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正是伊娃的妈妈,著名女摄影家Irina Ionesco。来看看她的摄影作品 哥特▼
诡异▼
裸露▼
这些照片在当时并未获得多大反响,正真使她出名的是她11岁的女儿伊娃。文青妈偶然发现了女儿身体和脸庞的可塑性,艺术灵感一发不可收拾▼
伊娃冷艳却充满诱惑的脸庞和青涩稚嫩的身体引起了舆论的热烈反响,文青妈的艺术灵感进一步被刺激,然后愈演愈烈▼
裸体小妖精系列影像为她妈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将母女两带向各种名流晚宴,甚至受邀出国拍摄。紧接着伊娃登上《花花公子》,然后出演电影。一切看似顺风顺水,然而,似乎没有人想过那个11岁的女孩,为什么会成为她妈妈的模特?又为什么会同意拍摄裸照? 伊娃和母亲▼
1977年,伊娃的母亲失去了对她的监护权,12岁的伊娃开始由著名鞋履设计师克里斯提•鲁布托的父母抚养。伊娃曾三次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母亲对她精神虐待,经过旷日持久的审判,1998年,法国警方没收了伊娃母亲曾经为她拍摄的上百张裸体照片,这时的伊娃已经23岁。 伊娃在当时影响之深远,以至于法国著名导路易•马勒以她的故事为原型在1978年拍摄了影片《Pretty Baby》,由日后扬名全球的“性感小猫”——波姬小丝主演,当年13岁。
虽然是以伊娃为原型,但《Pretty Baby》完全是一部欢快明朗的片。影片讲述了1917年奥尔良一家妓院中的雏妓Viole,急于长大的成长故事。
顺便和30多年前的凯斯·卡拉丹谈恋爱
特别喜欢剧中她站在木制的老楼梯上,晃着脑袋满脸天真地对凯斯说的那句:I love you once,I love you twice, I love you more than beans and rice. 而2011年,46岁的伊娃自编自导的这部《My Little Princess》,才终于揭开了当年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伊娃最初去拍照片,只是为了引起常年不在家的母亲的注意, 讨母亲的欢心。所以,她尽力按照母亲的要求和喜好摆出各种姿势,穿吊带袜,涂鲜艳的口红,半依半靠,抚摸自己修长的脖子,半眯着眼睛,然后露出情欲的眼神。如果几张照片就能换来母亲温暖的怀抱,穿什么衣服,摆什么姿势又有什么关系。即使在学校受到同学排挤,她也毫不在意,因为那是妈妈的艺术。 然而,母亲越来越恶劣的拍照要求和对伊娃生活上的冷漠态度终于将那份爱消耗殆尽。伊娃终于明白自己只是母亲追名逐利的工具。就像片名直接暗示的那样:自己和别的模特没什么不同,都只是母亲手中一个按照规定动作活动起来的玩偶。耿直的台版片名直接译成《她妈的公主》 12岁的安娜玛丽亚·沃特鲁梅演小时候的自己,影后伊莎贝尔·于佩尔演母亲
白瓷的肌肤,湖蓝色的眼睛,薄纱一般的金发,诱惑的眼神和鲜艳的红唇。这样的女人在这部电影中一来就是两个。 影片将伊娃从一个麻花辫少女到哥特裸模的转变过程以一种鲜明的对比摆在你眼前。女孩从被引诱到接受到怀疑再到反抗,对母亲的感情由崇拜到信任到畏惧到崩塌。影片结尾,精神崩溃的母亲终于吐露了自己一直埋藏的秘密(那一刻简直想看她妈妈的外传)
作为一部2011年的电影,影片对上世纪70年代的还原度非常高。从服装到场景,从色彩到用光,处处闪烁着那个年代的迷人与不安。
更加逼真的,是那些充满了神秘气息的拍摄再现
影片中的细节既真实又复杂,看着让人心疼。30多年前的事了,是要怎样地震撼心灵才能记得这么完整。创造了她的人同时也是毁了她的人,只能说 有个文青的妈真悲伤。
名片是“我的小公主”,可她到底又是谁的小公主呢?
时常在外的母亲汉娜摄影刚起步。她直率大胆,满身的神经质,一棵荆棘草一样,有刺但亮眼。身形矫健,狠辣但喋喋不休。同人的交谈就是大喊大叫,几乎很难和颜悦色地说话。汉娜与女儿还有外祖母,最和谐的一幕,竟然是祖孙三代一起数钱。
汉娜借助女儿,兜售情色艺术,力证自己的才华。本身就是一场与生命的博弈,可她竟然只有自己的女儿作为筹码。其实也有模特,但远远不如自己的女儿有悲伤的底色。她一再强调让女儿表露出忧伤的神情。她的工作室,有黑色的幽闭空间,骷髅头、幼儿模型、艳丽妖媚的衣服。或许对于观者,这是变态和猎奇、窥探的欲望。可对于身为创作者的她而言,那是她最熟悉的空间,是她最心安的空间,同死亡日复一日地纠缠。
她一再强调,不要过平庸的生活。与其说她虚荣作祟,不如说她无法过平庸的生活,也不曾有过平庸的生活。让人们关注她,对于已有败相的她而言,名利是她唯一的追求。摄影即是她的谋生方式,也是她的生存方式。将摄影同她分离就等于,斩断她的生命,绝不是断了财路那么简单。
所以她哪怕在社工调查之后,依旧试图拍女儿的情色照片,而且变本加厉。她从来没有得到过母爱,也学不会拥抱孩子。而女儿这个渴望母爱的12岁幼童,宛如上天投给她的一道自我的影子。
她给女儿戴上王冠,穿上漂亮裙子,说她“我的小公主”。这是她自己的臆想,她在现实中无法完成母亲的角色。而在臆想中,她既是女儿的母亲、也是自己的母亲。她把女儿带出平庸,留下记忆,留下痕迹。
“记忆”和“忧伤”,几乎就是她整个生命的主调。同时也是她女儿生命的主调,她的童年是被抛弃,而女儿则是虚假重视。虽然方式不同,但两代女儿都延续了这种特质。
所以片中的女儿扮演者,美艳又早熟,哪怕有未发育完全的性感与诱惑。但神韵完全不似导演小时候,那是由绝望凝结成的琥珀。底色完全不同,前者美艳,后者绝望。
片中从未出现正常的男性角色,女孩的父亲缺席,汉娜的父亲(外祖父)缺席。甚至曾很赏识汉娜的画家,也并未与汉娜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亲密关系。没有绝对亲密关系,就不存在爱。对于汉娜而言,死才是惊喜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有儿童福利法庭的存在。铁丝网内的监管所,并没有真的教会这些未成年少女,自尊自爱,依旧玩着烂透的成人游戏,浓妆艳抹、摆弄受伤的身体。而汉娜去女儿集中的监管所,去看望女儿,一袭流转的玉白色衣服和头饰,宛如一座圣母雕像。可这觉醒的圣母并未见到她的圣子,圣子跑向了一片荒芜,她剪掉了那头极具魅惑的秀发,像一个失去性别的人。
这样一个结尾,也许是导演试图去理解母亲,将母亲的恶行合理化;又也许她永远也无法再真正拥有一位母亲,也不敢拥有一位母亲,或者任何一位亲人。她的外祖母死去,她跑到教堂祈祷,碰到老太太,想让人家当她的奶奶。可她拒绝了,谁也不能代替你的奶奶。
存在便是存在,不会因为不合逻辑或不合道义,而有所改变。在自诩“避风港”的家庭,到底带给了子女什么?
2021/07/31
存了很久的资源,今天才抽空看了。
不得不说,看完让人有些失望又有些怅然若失,按理来说应该是一个让人鼻血喷张又引人深思的题材,所以抱了很大期待,但是看完以后……至少眼睛是满意了的。
本片剧情略显单薄 ,感情部分明明有很多可拍之处,但是始终处理的不够细腻,细节丰富,但不够动人,让人如隔靴搔痒,始终不能真正产生情感共鸣。
让人印象深刻之处是充分展示了法国女人的精致优雅,从奶奶到路人,每一个演员的造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又充分贴合角色设定,更别提女主套套惊艳的造型,以及处处透露浓厚艺术气息的画面布景和油画般的电影色调。
回到角色本身来说,女主的母亲应该是有最多可谈之处的。我们也许没有必要指责她为什么不爱女主或者用这种方式爱女主,要如此利用一个小女孩对母亲的一腔孺慕,女主的母亲,应该是早已失去爱人的能力了,她不爱自己,向往死亡,她的自私也是因为她早就对人生绝望,活着也是具行尸走肉,而她仅剩的一点爱也寄托给艺术了,所以对她来说爱女儿的方式就是给她更高的艺术成就。不谈和女主之间亲情的缺失,女主母亲应该是从未被人爱过,作为乱伦的产物,可以想像她的生存环境有多艰难,而她也并没有在生命中尚柔软的阶段幸运及时的遇到能治愈她的存在,在影片最后叙述身世时也提到她的奶奶兼妈妈对她的出生不管不问,就算是后来生活在一起,似乎也只是把她当作经济来源,本来对她的久不归家颇多微词,但是在拿到孙女给的生活经费后就是一句卑微的谢谢,对她的一切都持否定态度,可能存在的亲子之爱应该也完全倾注到女主身上而没有一点留给女主母亲,而全片都未出场的女主父亲,可能就是掐灭女主对爱的最后一点期待的人。而她又是骄傲的,既然始终得不到的话那就不要了,我根本就不想要不在乎那愚蠢的爱!不在乎女儿,所以在女儿面前与情人随意亲昵,却又否认情人的男友身份,不肯向所谓的情人交出身体,却又在情人有了新欢以后做出悲伤样子,但这悲伤也不是出于爱的悲伤,她已然成为一个拥抱死亡拥抱艺术的无心之人了,这悲伤也只是一种自私的出于表演和情绪发泄需要的悲伤,是一种源于自尊的索取爱,而索取不到其实也无所谓,因为就算得到了也是无所谓,她的目的本来也就不是爱,爱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新鲜玩具罢了,所以她才能在分手后依然大大咧咧的闯入情人家,毫不在乎情人与新欢的相处。她已经不是个小女孩了,早不在乎爱这回事了,她早就已经选择沉入艺术和名利的深海,所以,一个小女孩的爱,算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呢,哪怕这是自己的女儿。她习惯单身,习惯我行我素,习惯艺术即生活,她经历的一切虽然没让她强大起来,但早就让她足够坚硬,坚硬到亲生女儿纯洁无私的爱也无法真正打动她,而她心中唯一的一处柔软,一点对爱的小小期待,应该是留给那素未谋面的亲生母亲了吧。
经过这样的分析后,她对女主做的事,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了。第一是不在乎女儿,第二也许是反正我的童年也很悲惨你的童年惨点怎么了,三说不定还有对女主能得到自己得不到的奶奶的爱的小小嫉妒。
这样的一个女人,对她的任何看法似乎都显得多余,毕竟她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外星人和肉体幽闭症患者。
病态的人源于病态的家庭 小萝莉很美很美
小姑娘漂亮得不像话,没了。
先看了波姬·小丝的《艳娃传》,又看了伊娃·爱洛尼斯科的《春之森林》,这才知道《艳娃传》是根据伊娃·爱洛尼斯科的童年经历改编的。这部《我的小公主》便是伊娃·爱洛尼斯科自己拍的“艳娃传”。看电影就是这样,常常接二连三,牵四挂五,一部引出另一部;三部片子的亮点是三个萝莉的美艳。
哈哈,第一个~ 虽然剧本欠佳,但是好片子!喜欢!
很特别、很饱满、很沉重
在北师大看的第一场电影。薇奥莉塔有着典型的“洛丽塔”式诱惑之美,母亲对女儿的拍摄,对女儿的艺术化情色化玩偶化公主化,非常符合《第二性》中对母亲女儿关系的描述。而女儿对被拍摄的拒斥和渴望(不愿母亲拍摄他人)也值得深思。至于艺术和色情的区别、和法律及社会偏见的关系也是影片所反映的。
叛逆女儿名叫Violetta,阿姨也演过女儿Violette(1978);导演自身的经历,阿姨也演过“Coup de foudre-1983”,当时的Denis Lavant 还是打酱油。比较感人的是后来女儿发现阿姨真实身世,那一刻阿姨都无法伪装了。
艺术家到底还是个疯子,可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艺术作品也确实极具艺术性与个性;虽然站在道德的角度看待这部影片,孩子妈简直就是个人渣,可不得不承认片中的小公主简直美出新天际。
background is very。。。scary。。。对女孩和母亲的这种感情其实蛮理解的~~~最后小女孩不断的跑逃离她的母亲,居然有那么点的共鸣。除去世俗的东西,其实母女俩真的是相爱着的。而世俗的评论是,只是方式的不对。
你所不能否认的是一切情感都潜藏着自私的成分在其中盘亘
看的时候想,这片的灵感不就是来自于那个罗马尼亚摄影师嘛!没想到就是那个摄影师的女儿编剧兼导演的!作为电影新手来说,非常成熟了。于佩尔诠释复杂的情欲,始终是一把好手,在演绎神经质女艺术家之余,把情色女祭司和乱伦的感觉都点出来了。很多地方想到麦当娜。不知道那未成年的小演员是如何过审
摊上这么个妈没辙。。进父母皆祸害小组吧。。
她要的是周末一起去亲子活动玩游戏探险会做可口的饭菜的爱,不是这种爱
一個很法國的故事,女孩美的都不真實了。縱觀大部分藝術家都不那麼純粹,慾望和名利是永恆的助燃劑。這並非不好,相反因此藝術才能熠熠生輝。但以藝術之名行自私之實,愛變成了病態,一切便轟然坍塌。(雖然我信奉病態是藝術家的常態)/觀念要先行,不要畸形。//表演精彩。
母亲这一称谓的错位缺失,病态的巴洛克也正是那个被扭曲的三代女人之间关系的外化。可惜这一层含义拖到最后才说,力道已经散尽,于佩尔仍然适合这种神经质的疯狂形象,但是太跳,融不进戏里。此外,既然有路易马勒珠玉在前,导演亲身上阵也只能卖个噱头,仅此而已。
神片,公主太美,把持不住
她妈的公主(台)这个翻译很正,结局意外了
咋办?我真心喜欢这部让人心理怪异的影片。或者跟本不属于喜欢或不喜欢的好感,就如同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宗教以外的,道德以外的美感。就是一种无法描述或一些以外的东西。等有空要再看一遍。
女主叫Anamaria Vartolomei ,是一个只有10岁半的新人,很漂亮。影片和导演的经历一样,都带有未成年情色的诱惑,片子一般,不过怪叔叔们应该很爱。这片的主旨就是有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妈真是倒霉啊!
爱洛尼斯科童年自传吧,片中的女孩子跟她小时候一样美艳,于佩尔的金发红唇好像又回到Violette了,演得真好。观看中不停想起的是那句话,“父母皆祸害”,不能理解的人只怕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父母吧,爱与善,丑与恶,都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