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另一部作家电影,女主是作家,另外有妈妈的身份。这电影叫做《惊慌妈妈》。对比之下,《与男孩同车》这片子有点被高估了,我给三星,这三星主要是给片子的后半部分,感觉本片终于在结尾找到了节奏,个人很喜欢房车内对峙的那场戏。 导演像是在商业喜剧电影和剧情独立片之间,持续性左右互搏的样子,导致整部电影的风格不够统一。选角上有点失败,女主像《生活大爆炸》里的penny,如果是作家的话,她写的应该是青春言情文学之类的吧,这就导致,女主和儿子之间,总有种说不上来的暧昧,儿子对靓妹说,她是我妈的时候,感觉上像是一种对女主唠叨的调侃;特别到最后,女主靠在父亲肩膀上时,父亲翻着白眼陷入回忆的时候,给我一种无法自持的感觉;另外,女主如果换成了创业者,环保主义者,或者画家,感觉电影中也行得通。 早年penny的生活轨迹,除了加入了作家的设定外,基本上就是普通的,想要找男朋友的高中生女孩,这些设置特别像传统的青春喜剧片,当她人生开始变得糟糕的时候,是从怀孕结婚开始的。接下来,她的生活就真的一落千丈,被编剧虐的遍体鳞伤,父亲不祝福,丈夫吸毒,被梦想拒之千里,熊孩子揭穿自己,再到她的朋友离开,所有段落都有点像拼贴式的为虐而虐,可是这也突出了一点,因为孩子的降生,她生命中美好的人事物,被一点点的从她的身上抽离出去,女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尴尬的生活,忙忙碌碌,很难自洽,挣扎而狼狈的过活。只不过这样的挣扎,在拼贴式的剧情中,又显得两头不顾,仓仓皇皇的状态,和她的作家身份没有太多关系,放之四海皆准。 不过关于作家,还是有比较戳我的点:Penny写了小半辈子书,有自己的理想,临书籍出版时,父亲为了成全妻子,做出了两点牺牲:离家不说,还同意她随意在书中写自己的坏话。这里不得不说男主的表演,他在和妻子分开很久后,见到前妻和孩子的时候,用表演诠释了认不出他们到认出他们后不敢相信的整个过程,再加上对他生活环境上的描写衬托,从混乱的生活到泼妇般的妻子,都可以让人联想到他之前离开家时做出的牺牲,还真是让人心酸。 除此,还有几幕比较扎心的戏是:1. 和丈夫在邻居面前吵架。2.爸爸离开家,儿子追爸爸,追不上后,和妈妈在街上吵架。3. 妈妈抽了大麻,忽略了儿子,儿子溺水,紧接着,妈妈向自己的儿子道歉,说,我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的时候。但是这里的喜剧化处理是,儿子又一次溺水。(很尬) 4. 爸爸向儿子支招的时候说,你要向女人寻求帮助才行,女人肯定会帮你。在儿子对母亲试这个的时候,她说,妈妈请你帮我个忙,妈妈就真的和儿子和解了,我还是挺感动的,主要是因为爸爸对前妻依然默契般的了解。可如果,前面台词改成:如果你向你妈求助的话,她一定会帮你,这样改,可能会感觉更好一些。 有的人会说妈妈自私的,我不太同意,因为爱别人前,应该先满足自己,她作为母亲,已经放弃了太多东西,唯一执着的就是写作。假如,写作这个梦想也从她的身上撕走的话,那这个母亲就真的变成了很中国式的,爱子女爱到丢失自己,固然伟大,可这种价值观总显得太单薄。 女主父亲劝女儿和她丈夫不要离婚的时候说,一切都为了孩子,你们就别离婚了。考虑到高考婚姻,这话,是不是也似曾相识?说好的国外为了孩子,咱们离婚吧的姻观呢?
谁这一生没有犯过错,为过错买单要付出代价。吸取教训从头再来。这一生唯有梦想不可辜负,凭借热爱,执着地追求。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只有经历才能体会。女主困惑于对待“不速之客”的儿子:我是爱他还是不得不爱他,闺蜜说: “你信我一次吧,有时候我们爱的太深,不得不麻木一些。要是 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那种爱意,也许会无法承受。所以,相信吧,你是真的爱他。" 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 波澜不惊的叙事,讲述人生常态。春日影展推荐的不错。
不好意思啊,我的重点是放在她和父亲和她丈夫身上。
记得里面她问了Ray:Do u have dream?结合Tomy在她家草地上的一番谈话,她说自己不安于现状,宁愿自己蠢一些。
难道不应该去追求梦想吗,她喜欢写作,能写出漂亮的诗,但是又在年轻的时候深深相信romance,一心想得到爱情,于是像大多数女孩一样爱慕着运动健将,她把思想写下成情诗,走着一条爱情正确的道路,在这个梦摔碎的时候,有人给了她温暖,她取暖。
但是她知道她不仅仅如此,还会有真爱和文学给她前方的希望,只要她往下走。但正如她一贯相信的romance,其实大多数时候是存在于脑海里。现实是她退学结婚生子,生活还是继续,梦却戛然而止了。
她有着写作的天赋,本该可能去上NYU,当名作家,或者做着她的dream job,当然还有可能遇上能懂得她的他。现实是她被生存和抚养孩子填满,越是这样越是痛苦。
因为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是个聪明的人,聪明的人有办法让自己越来越好,她让Ray离开了。Ray是个还没长大仍然幻想专心玩乐的瘾君子,更不懂浪漫文学或梦想,生活状态就是游手好闲,不负责任,一有压力就一心逃避的负面人生。
Ray走后Beverly可以专心上进,而她的后花园则是她的父母,影响她最深的是她的爸爸,从骨子里影响并引导了她走向积极向上追求丰富的生活。
最后,当她和儿子各自克服多年的疙瘩,互诉衷肠后,她也能平静的和爸爸握手了。 所以,还是得回归到教育上。
今天是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打算把豆瓣“春日影展”剩下的3部电影看了。1点多吃了午饭之后先看了这部《与男孩同车》,乍一听名字像是爱情片,开始看的时候也像是爱情片,一个十足女孩因为未婚先孕只得放弃自己的写作梦想迈入婚姻的坟墓,而且生下孩子后不就男人还染上了毒瘾,最后不得不离婚,因为这层家庭关系,她与自己的儿子也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隔阂,儿子觉得妈妈离开自己无法生活,妈妈深爱自己的儿子但却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自己儿子的身上。最后她和儿子回去找前夫,找他签字出版自己写的关于他们的书,最后前夫跟儿子说了句话,女人,你得有求于她们(女人,终究是心软的)。最后儿子终于向妈妈说出口他爱一个女孩,想转学到同一所学校,最终女主同意了,儿子开车去机场,女主打电话叫自己的爸爸过来接自己,最后她和爸爸唱起了电影开头的歌曲,全片结束。
其实这部电影最终想传达的是,年轻时都会犯错,梦想也别放弃,努力去追至少不会遗憾,生活往往会给我们以重压,但我们感伤后、思考后,还是得负重前行,今天在微博@蕊希看到她发的一个微博,是她公司一个小姑娘写的,最后有一句话深有感触,“人生就是这样,难得圆满,但也终将圆满。”每一个人生都是一段故事,我们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故事怎么发展,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或喜或悲,终将结局。
电影叙事娓娓道来,悲而不伤,很值得处于嘈杂生活中的我们一看!
我好喜欢这个故事,截止那片阿司匹林出现为止,最深的感动停留在那里,后面的两段和解让这种感动逐渐消弭。
我们被时代和自己推着向前,无法自控,伤害自己的同时伤害别人。两个女孩的天性,作为母亲的责任,不负责任的母亲,受伤的孩子。
或许因为我是女孩,所以当儿子喜欢的女生说你本该拥有更好的人生的时候我是恨的。你的母亲呢?她也本该拥有更好的人生。但每个人都搞砸了吧,生活就是这样不断妥协,我们想成为那个特别的人,但我们搞砸了一切。
离开或许就是我做的最好的事情。为什么会那么感动?那片没买的阿司匹林最终还是到了儿子手里,这大概是整部影片里我最喜欢的桥段。即将23 岁的我,大学毕业的我,梦想消散的我,又会以怎样的状态面对以后的生活?
不是我想丧,这个世界本就这么丧。
看此片想到了同样是青春期失足少女意外怀孕的故事《朱诺》,不同的是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选择上,朱诺与Beverly的父母有蛮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不尽相同的,那就是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闯出的祸要自己想办法承担,虽说可以有多种选择,但父母此刻给予孩子的选择以及自己的选择出发点都落在了责任上。(即便我最初不太能理解Beverly父亲不给予她离开的机会,但我想定也是出于为各方面考虑,毕竟此刻的女主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并不太能清楚任何冲动的后果,比如第一次“同车”的冲动…)
虽然这两部剧的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朱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以及对事情的处理办法。《同车》女主坎坎坷坷走了一遭,定也明白了为自己而活不是去做任何想做的事,而要有底线有原则的在适当的时间做对的事。本来才华横溢却因一个错误,将许许多多可能性都熄灭。好在她其实还是上进的,想着法子让自己脱离泥沼。三十五岁又开启了自己想走的路的大门。但现实生活与戏剧相比定不会如此顺利,就好比在非常不幸的生活中,女主至少还有一个懂事的儿子,如若换做现实的我们,经历会不会更惨那就说不定了。
结尾父亲与女儿又唱起了小时候二人一起唱的歌,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在尽作为母亲的义务到孩子长大懂事有自己的想法与生活这一日起,她也终于圆了自己的写作之梦。父亲与女儿关系的缓和,也让该片在感动与感慨中结束。
这部略冷门的影片对女孩子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我们要学会爱自己,有底线与原则,即使不幸失足,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选择面前,任何的决定都决定着自己。不过即使“落难”,也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的上进,永远爱自己,永远不要自暴自弃。
少女妈妈,得到极少的帮助,还有丈夫无时不在的向后、向下托坠你,一切都源于你糊里糊涂的怀孕了,无法去高考、不能上自己能力范围的大学,不知何时能够爬出人生谷。怀孕是大事儿,不能自己糊涂啊。
刚看开头会忍不住觉得又是一个无聊的喜剧,可是越到后来越有精彩之处,我曾不也声嘶力竭的像女主角一样喊着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生,很害怕自己会ruin my whole life。不错
Brittany Murphy好甜!
Drew Barrymore has been my girl crush since sixth grade lar! Murphy and Barrymore are the definitions of America’s sweetheart.
故事很好 演得有点过
讨人厌的电影!
小男孩好可爱 Drew演的很不错
两次看的热泪盈眶,第一次是Ray离开时小Jason拿着牙刷求爸爸带他走而爸爸坚定地离去,小Jason嚎啕大哭;第二次是结尾在车里,Beverly和爸爸又哼起小时候唱过的歌。有理想的女生都应该看的一部电影
换台看到,正演到婚礼。没看到开头。开始以为是个青春闹剧,后来发现有点意思。很多小细节安排得很好玩,德鲁演得挺自然。反应了某些家庭问题以及一个女人要面对的很多现实,但难得没有太多说教意味。另:如果先看到豆瓣评论上那么多强大的知音体,这片我肯定不会去看了。
在电影中看到父母的大爱,感动流泪了。
看别人的悲惨人生很有满足感么,哭得个稀里哗啦的
看了一半,可惜豆瓣没有"正在看这部电影",所以只要点看过了.
不喜欢这部片子
老子看过了还给我推荐!原来是我没标注。。。。当时激励了我好长时间呢,有空翻出来再看看,女性必看
人物关系纠结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 没有谁会发现这世界是不会有改变 然后殊途同归 我们都要学会接受 这是最难过的事 除非你还能哼哼歌。
很庆幸,在2009的最后一天,看到它,明白它。
一个女人成为母亲之前先是她自己,没有任何人能指责她自私。(女孩们之间的友情真的很美好,以及不同阶段的男孩子都能毁一个女人一辈子。
挺真挚可爱的,但就是拖沓点了。表演是重点。
其实女猪还是蛮自私的,很多事情都喜欢围绕着自己转,不然就是别人挡住了她实现梦想的步伐,真奇怪,不是应该自己努力的么??不过电影写成长的残酷有点举重若轻,虽然残酷但也笑中带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