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李翰祥将前三十年邵氏电影拍戏现场的故事导演成一部《三十年细说从头》,这就是《无限训练班》的母体,是千奇百怪的情景喜剧。不过内容嘛,有些可能没法上星卫视播出。
比如拍摄《白蛇传》时,法海与女演员在轿中偷欢,被剧组抓包;爱迟到的大明星引起全剧组的愤慨,结果遭到了戏弄;女演员掉威亚摔上,进而发现她已有两个月的身孕;风月导演亲自指导女主角拍舌吻戏。种种乐事,闻所未闻…… 王祖蓝现在香港训练片场故事内地消费,应该是市场更广泛了,毕竟这四十年影视业的投资和观众市场更加广泛了,不过到处靠说演技和部分内幕可能无法长久吸引,更无法拍成长篇的情景剧。 其实结合内地影视娱乐圈的八卦故事,创作一个影视幕后的八卦情景喜剧,是有很多素材和观众缘的,只不过投资方和演员必须要不怕得罪圈内人,也可能素人和无污点艺人才适合出演。 毕竟导演太太现场打女演员,已婚演员宾馆深夜对剧本,资本方为女演员加戏,龙套小演员被制片选角潜规则,假戏真做……这些故事拍成系列剧比公开的精彩。
整个节目看完,印象最深的是王祖蓝组《无限训练班》的那个“戏中戏”的形式。感觉他们这个设计真的非常有巧思,想到了用拍戏的方式自由地进行时空的变换。就我粗浅的情景喜剧观影记忆中搜寻,我好像还不记得哪一部情景喜剧用过这样的表现手法来着。从这一点上来说确实是看到了一个未来情景喜剧新的发展方向。
看完第一期。 单从现场演的第一期来说,我更喜欢杨超越那个,因为整个剧本台词和情景设计更贴近生活,也是真正身边会发生的情节,整个剧情铺设也更完整且容易理解,但是确实从形式上没什么创新,就像小时候看的情景喜剧,随着时代一起长大了一样。 尚导的剧里人太多了,好乱,看完我整个人物都还没捋清楚,而且不知道是哪没看明白还是看漏听漏还是听岔了,怎么突然扯上剧本杀了?不是说要开剧场吗?如果是要开剧本杀的店,建议还是别了,毕竟现在疫情那么不稳定,指不定投资来了你一样黄了。 但是听尚导的自白,加上本身尚导的名气加持,对他们还是有期待的。也莫名会觉得后面会有很多啼笑皆非又引人深思的转折,毕竟第一集里几乎所有的投资都黄了嘛。 从综艺效果来说,大概率是玩欲扬先抑,总不能整个节目都是为杨超越铺垫脚石的。 另外,杨超越真的人间清醒,越来越喜欢她了,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清醒的认知,知道世界的残酷和自己的不足,但是从不放弃努力和进步。
第一,杨超越,真是超越了,非常好
第二,姐妹的编剧是聪明人,他们也说了,借只能一次,第一次也要借,他们很明白
第三,尚导演这个可以形容为一个不怎么样的小品
第四,沙溢有情有义是挺好,但是当评委要做到公正
第五,李成儒是个牛人,大家车认为他不懂人情世故,他可是做生意起家的,这个不懂能做生意??他的思维,逻辑,判断,敏锐,都是很厉害的,你们仔细回味一下吧
第六,这个节目不错,接着追
作为一个情景喜剧的狂热爱好者,本来很期待这个节目,但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中国的情景喜剧再也不可能有比肩《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候车室的故事》《武林外传》这样的作品了。小沈阳不是说他最不喜欢喜剧到最后煽情这样的套路吗,为什么他自己还是在继续这样的套路呢?他们演的都不是情景喜剧,顶多是小品,都演得太用力太用力了,情景喜剧里每个人都不是演出来的,他们都像是本色出演,好想他们本身就是这样,所以情景喜剧才这么有代入感。我不知道高亚麟沙溢尤其是英达看到这些远不如自己当年作品的所谓情景喜剧是如何夸得出口的。内容团的老师提出的意见比较中肯,指出小沈阳团队的作品套路严重,但是他们编剧竟然如此狂妄地反驳,不接受别人的一点批评,还说让老师们“多看点剧”???回望过去优秀的情景喜剧,都是出其不意、俏皮话丰富、语言犀利,他们是一样都没占上。终于知道为什么情景喜剧亡了,因为像现在的编剧都想小沈阳团队里这个一样,既没有才华又狂妄自大。
再加上主持人也很尴尬,动不动就“很戳我”,戳你啥了一天到晚戳戳戳的,现在的人可真容易被戳。。。让本就尴尬的舞台雪上加霜。
剧作本身:
杨超越组是典型的自己热闹但是作为观众会觉得吵,景也略假,第四面墙没必要。
尚敬组是戏点就是两个演员那,尤其是东北男孩,其他人物都是空气。
离婚组形式看起来热闹但不吸引人。
李雪琴组老四的加入没啥化学反应,非常可惜,与其他人不在一个表演节奏上,不清楚是紧张还是风格不兼容导致的。
小沈阳组,原本期待值很高,但是小沈阳本人演技掉的很严重,不清楚是态度的问题还是怎么,根本不入戏,但小舅子非常出彩,建议让小舅子当主角。
tvb组好在结构和置景,道具组和这种想用道具来做大戏的想法都是降维打击,但确实在好笑这件事上差一些,主要是贡献情怀。
综合下来,普遍问题都在于这个演出的观感,到底是剧还是电视节目or舞台剧?很多制作方都想搞小品/舞台剧似的第四面墙,但情景剧是不会去打破这堵墙的。
至于形式创新是否重要,还是笑点的密集程度,或者包袱是否要在观众预期以外的讨论,在剧作的相对普通而显得比较漫长的情况下,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表演部分:
最佳表演我给到小沈阳组的小舅子,无论是服装造型的贴合,还是表演的张弛有度,都是这个综艺里最能把人物立得住的演员。
打分和评价部分:
剧集之外的两组专业评审的评分有点奇怪,和作为观众的我有比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对tvb组的评分苛刻得过分。
在小沈阳组和tvb组,播出了一些主创和评审的你来我往,味道有些熟悉但观感又比较差,略low。
一些评审的评价标准非常主观,毫无参考价值,更期待比较喜欢情景喜剧的专业剧迷和资深的喜剧创作者作为评审方,而不是各队的内容主创互评。
导师组对尚敬组的整体评价不清楚是节目效果要拉踩还是怎样,标准不是很统一。
李成儒对杨超越组的评价显得很不专业。作为综艺效果担当,倦怠感很重。
真人秀部分:
嵌入的并不精巧,尚敬组部分要是按综艺做可以把效果拉满,但又拖泥带水的放错了时间,整体显得不伦不类。李雪琴部分雷声大雨点小。离婚组对主创的离开轻描淡写,如果是按真人秀来做或者想剪出一个预告片应该多挖一些,结果就轻易把效果弄没了。
对第二轮的期待主要在于,tvb是否还会坚持这个结构和阵仗,小沈阳组的小舅子的表演,李雪琴组的老四能否跟上其他人的节奏,或者能让自己更出彩一些。
这是在捧杨超越吗?真觉得这节目有剧本,李诚儒上来就给杨超越那么高的评价,尚敬导演也被比下去了,这有点扯了吧?而且这情景喜剧做的跟小品似的。。如果后面有更多好作品,我可以改观一下。
用尚敬捧杨超越,让一众情景喜剧老手陪太子读书,导演组其心可诛。演得不好就是不好,再多人违心说好也是不好。从首集看两组的问题都很明显,都不算好作品。之所以给4星是因为确实太久没有看到过国内的情景喜剧有什么波浪了,希望认真做喜剧的人都能成功
大家不能有点耐心吗?我不信你当年看《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第一集就笑翻了。急功近利去要包袱、找段子、求解构,情景喜剧必死!
只看了流量和武林外传导演对打,尚敬居然打不过流量,流量那个我都换台了,资本真可怕,现在就不是诞生情景喜剧的时候,别拍了
情景喜剧爱好者表示,情景喜剧不等于小品,不等于段子堆砌,不等于喜剧演员限定,不等于人设标签…请到了情景喜剧的皮囊没请到魂儿呢…目前看没有那种生活感。东方卫视把情景喜剧当欢乐喜剧人又做了一次…演员们没问题,顾问没问题,感觉节目组还是在用五年前八年前的套路做现在的节目,不代表所有观众但我腻了。杨超越组就是完全春晚小品既视感先搞笑后煽情。可能我想要的笑是会心一笑不是那种搞笑。
尚敬带新人的想法值得一夸,但是其余几位前辈能不能不要尬吹报团?薪剧场第一集人物繁杂,故事老套,毫无笑点说是新职业但是跟民宿剧本杀有什么关系?二十年前就这样,新瓶灌旧酒……(还是想说一句米未真厉害)
一堆狙杨超越捧尚敬的短评真是太可笑了,是审美不正常还是有色眼镜焊死在脸上了,正常人看一眼都知道尚敬那个有多拉垮,拿武林外传和家有儿女第一集比,人家第一集也好看多了。最离谱是沙溢那三个睁眼说瞎话搞人情世故的,没一点公平性。尚敬没了宁财神早垮的不要了,情景喜剧最重要的是编剧!
连李诚儒都不说实话了吗?虽然我是因为杨超越才看的节目,但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你是情景喜剧的希望”这种话……需要去看俩集《一年一度喜剧大会》补补元气……
在情景喜剧最多的美国市场,情景喜剧就不是拍完卖给电视台那么简单。先要试拍交给电视台和一部分观众先看,再根据反馈更改人社。像网上就有《生活大爆炸》试拍的视频,虽然也很搞笑,但是人社和后来正式的第一集还是很大区别的。中国的情景喜剧沉寂了好久了,应该好好爆发一次了。杨超越加油!
杨超越范明这个也太搞笑了哈哈哈看的很开心
两星给噱头。通过第一集就去判断一部情景喜剧该不该播,把国内资本市场的短视、急功近利包装得如此花里胡哨、义正言辞。某个评委的评论,解构、反讽、时代性云云,是在背书吧。李诚儒?资本的笑话罢了。终归只是个综艺,就当综艺看吧,对国内市场的失望,人们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2022年5月22日,我代表我本人宣布中国情景喜剧正式死亡了,谢谢大家的观看,不要再等了,请有序退场
先说结论:很久没看到这么有意思的节目了,所有人都用一副虚伪的面容告诉你,我是来抢钱的。创作者跟观众永远是平等的,一个作品首先得经受住当下市场的评判你才可以去上升艺术价值。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看待问题的不叫艺术家,是资本家。
有这个心搞搞情景喜剧,起码还能让人关注下这个剧种,这点倒是好的,但是,尚敬该去评委席,却参赛了。参赛的节目结果非常让人失望,他又辩论扯别的开脱。我认同尚敬求变的心,求创新,我也认同英达说的,创新不是从天而降,要足够了解传统情景喜剧再创新。但是现在是尚敬的节目没看到什么创新,看到了混乱和尴尬,英达的评判看到了人情世故,双重标准,以及盲目保守。TVB的剧是唯一一个做到了给情景喜剧尝试新模式的,杨超越的组反而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小沈阳的组套路得每一个剧情走向都在意料之中,笑不出来,还狡辩。李雪琴组像小品闹剧,哑剧唯一亮点,歌舞组吴彼说外行能给点新点子也好,我赞同,不过这个编得不行。然而根本问题是,节目某些评委的双标,看人情,让我确定这节目接下来也弄不出好东西。
这节目用实力把本来奄奄一息情景喜剧打到死不瞑目
希望上海台的节目不要把喜剧的路走窄了 喜剧不是北方人的喜剧 点评嘉宾也不是只有北方人才配坐在那里 上海台的制作人可以不记得老娘舅 但是南方也有喜剧这点总不至于完全忘记了吧 反反复复苛责大湾区的普通话同时又对东北话极度推崇 上海的地理位置是挪了吗
怎么现在观众看一个喜剧要求要有笑点有包袱也是罪啊??我管你是什么类型的喜剧,情景喜剧也是喜剧。一个喜剧必须至少最起码应该是好笑的,这不是底线吗?怎么现在不好笑还可以反过来指责观众没有耐心。这是什么滑稽理论?一个演员毁不掉一个好剧本,同样一个导演也救不了一个平庸的剧本。家有姐妹在剧本层面就是比薪剧场好,带了眼睛的都看的出来吧。不过评论区为了杨超越打败了尚敬而义愤填膺就很好笑,为什么不能是范明倪虹洁打败了那一堆新人演员?为什么不能是家有姐妹的编剧打败了薪剧场的编剧?放弃判断力而一味的迷信权威迷信名气,能说明啥?只不过满足一些观众感叹一句世风不古的优越感而已。也不知道哪来的脸皮大谈情景喜剧已死。
学琴那组比较喜欢 其他组都挺无聊的7.24补评 超凡的伙伴也还行
范老师真的好演员啊,跟老伴照片对话的时候居然真的哭出来了。
尚敬第一场,既是输给流量,也是输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