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块儿在贫民窟玩大的发小,张家辉、黄秋生、林雪、吴镇宇、张耀扬,亲如兄弟,长大后都当了枪手。张家辉枪击黑老大任达华跑路,有了女人、又有了孩子,潜回澳门隐居。任达华知道了,派黄、林去杀张,吴、张闻讯上门保护。
一阵混战,其实只是比枪,切磋切磋而已,兄弟情谊没法泯灭,大家伙儿一块布置好新家,一块做饭聚餐,乐融融,似是回到了孩提时代。
快乐是暂时的。黄秋生依然清醒:张家辉必死。
大家达成的共识是联手干一票,赚一大笔,留给女人和孩子。
然后就有餐厅那场枪战,不可避免地与黑老大摊牌了。
然后是兄弟们一起逃亡。
张家辉终于还是死在与黑老大的枪战中。
结局是:劫得的黄金留给了女人和孩子,几兄弟上门寻仇,与任达华同归于尽。
―――这是杜琪峰新作《放逐》所讲的故事,很迷人!
更迷人的是澳门老街的光与影,摄影非常讲究,特别是室内的光影,看着很舒服。我因此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五场枪战,大多儿戏,但这正是杜琪峰的叙事方式以及他标签似的暴力美学。
枪,不过是道具,总有力量来完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
我喜欢餐厅那场枪戏,几个老戏骨飙戏,有故事、有逻辑,有张力、有境界。
经典桥段再现被称作向谁谁致敬。比如胡金荃、李安、张艺谋、冯小刚一路玩下来的竹林大战。那么,《放逐》是老杜向自己致敬了,似曾相识的镜头让我们重温他一贯表现的兄弟情谊、侠义、英雄主义、小人物的挣扎、与命运的抗争。
老杜得道了?老杜坐禅了?
故事背景是澳门回归的前两三天。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背景?老杜不可能是心血来潮,更不可能没话要说。
在《以和为贵》中,尤勇已经代表共军出场,对香港政治经济指手画脚,政治隐喻很明显。本片也不例外:任达华猛龙过江,对澳门大佬蛋卷强说:“一起玩就花开富贵,不然你就完蛋!”
听听,这是谁在发话呢?!
杜琪峰电影对白一向很少,少到吝啬。但本片中,逃亡路上的枪手们时不时互相问:“去哪儿?”“去哪儿?”
这句话重复太多,言语间的迷茫与无能为力给人印象过于深刻!
他们能去哪儿呢?这帮小人物,没有未来,没有方向,甚至活着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
是的,游戏规则都是大人物定的,小人物注定随波逐流。
游戏改规则了,于是―――
自由被放逐了,
追逐自由的精神被放逐了!
看了一部应该是所谓的黑帮片,本想咂摸一下拿来和《无间道》对比一下,却没有想到看过之后居然想起了《大话西游》里面的这句经典的台词:好好地做你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
虽然没有亲身接触过香港的黑社会,但是看过几部比较经典的反映黑社会的电影,觉得非常的震撼,而且剧情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即便是打打杀杀的镜头,处理得也非常的到位,让你感觉到血腥尚可接收,情理自在其中,也便没什么恐怖恶心之感,唯有震撼一下罢了。
例如当年《黑金》里面的切断按摩师的手指,《跛豪》里面的“全香港警察局长都在这里给我开会”,《无间道》里面扑朔迷离的前因后果,都让我曾经为这样的港片黑帮叫好。
可是什么事情都经不起一哄而起,就像掉渣烧饼,一夜之间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到最后只能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了。黑帮片在《无间道》之后大有回头之势,而且拍摄手法也不断的创新,更多的心理戏份,更多的悬念与复杂的人物关系,并且更高科技的军火以及导演剪辑让以往那种满屏幕都是火花硝盐的场景更为的简约,基本一枪致命,直接over不说,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节奏,让人更加感到身处黑社会的窒息与惊险。
但你不能,绝对不能文艺了。
蔡明亮一个电影里面可以用八句台词,但是黑帮片你不能,黑社会就是黑社会,好好地黑社会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不做,偏努力向文艺电影上靠拢,演员都超级酷,暂且不说大牌小牌,电影里面的角色一律是酷酷的说话,酷酷的举手投足,酷酷的摆造型,有些场景活脱像演话剧,多一分不动,少一分不行,太多刻意雕琢,弄得非常做作,极端的不自然。
先说剧情,倒是符合通俗易懂的需求,不过破绽百出,一个晚上时间能做在我们看来需要好几个晚上才能做的事情,真是效率之高而且兼有神行太保的绝招,为了追求时间的巧合以及空间的紧凑而忽略了基本的一些问题,例如开车,开了一个晚上,从黑夜开到白天,多远的距离啊,转眼又回来了,而且途中还枪战得到了无数的金条;全澳门只有一个黑道医生么?怎么出事了都集中到一个医生那里去看病?显然有凑戏之嫌疑……
再说对白,挥字如金啊,而且语言的腔调,台词的呈现让我一次有一次的想起了蔡明亮的电影。后来我和宝宝是这样形容里面的对白的:两个人见面,先是一系列的镜头转换,从两个人塑像般的身上到飘动的窗帘,然后转圈拍摄了一系列的周边环境,妄图勾画一段火爆枪战前的寂静,似乎很是压抑,然后回到演员身上,一个很低沉很干脆的说“来了”,另外一个以同样的口吻语气语调声响音频回答“来了”,继而无语,怎么一个好端端的片子看得我比看蔡明亮那种文艺片的长镜头还压抑啊?狂呕!
然后说枪战,真是把枪战太过文艺化了,如果有这样的枪战我也要去,相隔几米打不死人倒还罢了,但看那种血液飞溅给的特效镜头,真是让我这样具有“艺术”视觉的人感到无限赏心悦目啊,那种血液飞溅的红色粉雾,突然想起在某此聚会的时候,时尚领军人物Jason形容马桶中那让人心动的一抹蓝色,原来色彩可以这样的文艺,不知道当年的伊拉克战场是否有这样的红色彩虹出现呢?
最后说一下《无间道》,为什么要提及一下这个电影呢?那就是因为看过我刚刚描述的电影后,我特别想或者说我特别需要将《无间道》三部一口气再次重温一下,因为实在不能将头脑中的黑帮电影玷污上这样的瑕疵。
好好地拍黑社会这份很有看点的电影去吧!千万别和文艺挂钩!
最后的最后,说一下电影的名字,据说叫做《放逐》。
比较《放逐》和《枪火》这两部电影,会发现有很多情节上相互呼应的地方。老杜在处理的方法上与其说是相似不如说成是“对应”或者是“延续”来得更贴切一些。自以为老杜实在是有意而为之。因为从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到情节铺陈,再到人物的设定及分配上与《枪火》都是不谋而合的。最有趣的是当再次欣赏影片的时候,仔细找出老杜安排在《放逐》中与《枪火》对应的妙笔生花之处真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
对应、延续
首先在《枪火》中,五个人一开始处在被迫合在一起来执行任务,其实内部存在分裂。而到了《放逐》中却正好相反。但在整体人物关系的设定上,两部影片是相互承袭的。如:在《枪火》中阿来和阿信还有最后的阿Mike,阿鬼和阿肥之间的关系沿袭到了《放逐》中。这在影片的一开场既已交代的清清楚楚。而《放逐》中的阿和和《枪火》中的阿信,其实差别只在名字,但人物的命运和背景却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老杜并没有走从前的老路,他在人物的设定方面也做了非常有趣的转换、对应和延续。在《枪火》中逃避和漂泊的阿信最终成了《放逐》里回来面对现实、选择以家和生命延续为终点的阿和;《枪火》里隐忍阴鹭的高雄被《放逐》中张扬霸道的任达华所替代;《枪火》中借物言他、言语颇有章法的阿南与《放逐》中说话一字一句讲究节奏的谢夫相互对应着;《枪火》中狡猾凶悍的杀手和《放逐》中酷劲十足的押运警察简直是如出一辙的枪法神准;在《枪火》结尾处自言自语的阿肥在《放逐》中继续自言自语,却不再沉默地吃花生米而开始关注女人了。
命运、转折
在《枪火》中五人干掉了杀手摆平了幕后的买凶人后事件并没有真正的完结。勾引大嫂的阿信意外的成为了众人的新目标,《放逐》里阿和用尽全力说出一声“回家”后就死去了,剩下的四人也因为不能再回到原来的生活而被迫放逐。可是阿和妻子的复仇却成为了他们新的负担。
《枪火》中的假子弹和《放逐》中阿火投掷的钱币其实都是命运的契机。《枪火》中五人最后晚餐的时候拔枪对射,但结果选择了逃避——屈从命运的安排。而这一次则是主动全力地对抗命运,在这个部分中老杜非常自然的将《枪火》中五人共同的踢一个纸团的情节放了进来,引出了决战前四人将大飞掷过来的啤酒罐潇洒的传递然后踢向空中。这个情节和五人相互抛酒瓶共同喝酒有异曲同工之妙,煽情地向观众传达了几个大男人彼此间的情义、信任及默契。
动作设计
《枪火》中枪战场面的设计至今仍是香港电影中的经典,商场中充满爆发力的枪战情节让人至今难忘,这回的《放逐》更是将这种风格延续,影片开头部分的枪战、餐厅中的混战和黑市医生家中的遭遇战,几个场面下来都非常有张力,尤其在影片最后有如和命运一同消亡的拔枪对射的枪战场面更是让人窒息。
从《枪火》到《放逐》,老杜这八年中影像风格日趋成熟但也开始发生着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放逐》中还有两个情节的设置上竟与银河影像的开山之作《一个字头的诞生》有着相近的地方。《放逐》中阿和的女人举枪向众人射击,还有阿和在出租车里用尽力气说出回家的时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个字头的诞生》里大宝的老婆和提出要大家去汕头的小春。阿和还有小春一样都是在众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情况下说出了自己的终点。
讲述五个杀手中有一人突然金盆洗手,并且带着妻子在澳门过着恬静的生活后,五人怀着不同的目的再一次聚首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用独特的氛围营造与风格化的画面来讲男人的故事。
温暖的色调,温暖的情怀,武侠味的杀手故事,五位亡命大侠,一场血雨腥风,有冷幽默,有情仇分明,还有文艺的心灵鸡汤。人生的困顿,无法阻挡兄弟们本性的纯真,他们将自己放逐于物欲横流的世俗之外,在枪与血中找到真正的江湖,其情深意重足以模糊你的双眼。
这部电影兄弟情更深,加入了女性角色,善恶更加分明,不再是圆满的结尾,而是壮烈的死。一份兄弟情引发的一系列事情。片尾那段枪战巧妙作用慢动作和镜头切换。一种暴力美感扑面而来,混着血雾与白灰,加上飞到空中的易拉罐,真的是最好的枪战设计之一。杜琪峰依然保持他的风格。永远记得影片最后的爽朗开怀的笑声。
《放·逐》港三DVD已出,请选择该版本观看。
=======================================================
IMDB记录的片长是100Min,也就是国际放映版本,据说是粗剪。而R6 DVD的长度是108Min,如此说来首尾两段字幕根本就是多余,R6 DVD和上映中的港版有着业已存在的区别事实。
对下《放逐》的演员和角色名字,如下:
黄秋生 .... 火
吴镇宇 .... 泰
林雪 .... 肥
张耀扬 .... 猫
张家辉 .... 和
何超仪 .... 和的妻子
任达华 .... 大飞
张兆辉 .... 谢夫/Jeff
林家栋 .... 蛋卷强
任贤齐 .... 押运警卫
陈雅伦 .... 妓女
许绍雄 .... 巡逻警察
谭炳文 .... 买凶老头
你无法想象在看到《放逐》结尾时出现的那一行字幕时有何等之恶心,我不相信杜琪峰在拍搞笑片,也不愿意率领众人振臂高呼一道问候某某人老母,这只能是侮辱广大国内观众们的智商,就如《龙城岁月》结尾老头告诫电影院里的小朋友们:不要加入黑社会……。
如果一定要找个理由先,我会说因为这是R6 DVD。没有办法看到一部导演的完整作品,却得听着无奈的国语配音。
那么让我们忘掉首尾两段莫名其妙而且严重影响观感的字幕,即便《放逐》真又是一部“无间道”,十之八九的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然而不由地想起任贤齐饰演的警察在船上说的:回来一起去自首。我靠!这又是怎么回事?自首、卧底、殉职都上瘾了。
饶了我吧,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有着明确的辨析是非正恶能力,说教也不是这么来着。这种恶心的感觉就是当你看过几十分钟电影忘记了片头字幕时,小丑一般的巡逻警察根本就不是《放逐》所意指的计划,结果高潮结局之后,它又跳出来刺激了你一把。对,就是苍蝇,于是非常之不爽。
--------------------------------------------------------------------------------
总被人拿来和《枪火》并论的5人组少去了大师兄令狐冲——吕颂贤,该小弟角色也转由张家辉出演,一样得罪了重量人物。这么说并不是为了说明《放逐》和《枪火》有何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仅仅是因为演员班子太像了,连几个人开枪架势都像得一塌糊涂,根本就还是这几个人——虽然人物造型有所变化,比如曾经光头的吴镇宇,现在整了个冷酷发型,同样改变的还有黄秋生。
所以作为一个杜琪峰影迷,喜欢《放逐》是不需要任何理由,便是从开始几个镜头、甚至是开头几分钟时间,你就会沉醉在无语言说的快感里。
依然是兄弟手足般的友情,背景又是挥之不去的回归情结,重诺言、讲义气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杀手们——典型到极致的杜琪峰作品和银河映像。
------------------------------------------------------------------------------------------------------------
就个人而言,最喜欢黑市医生诊所的一场遭遇枪战,几乎是以静制动的极致表现,形式冷酷带来的快感,还有千钧一发之际的扣人心弦以及宁静打破后展开的火爆枪战。
可以回想下这个段落,先是上楼急促的脚步声,再是沉重的拍门声。当大飞一伙人冲进屋子里,影片一下子被冤家路窄的宿命氛围所笼罩,观众甚至会担心大飞一枪解决了躺床上的和。然而大飞急于治伤,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床上的人是谁。房间内的空气几近凝重,紧张无比。当重伤的和从床上挣扎起身,发现了眼前近乎离奇的场景,他和大飞远远对视,而大佬强也在这时发觉屋子里还有其他人,双方狭路相逢。在第一枪打响之前用去了4分钟10秒,铺垫得近乎完美。
相较而言,结尾枪林弹雨里的同归于尽,血雾升腾到易拉罐落地总是理想化了些,有点像《真心英雄》里英雄主义模式的回归以及最后理想化结局。
但不可否认,那义薄云天的热血激荡的确是很煽情的场景,至少真没想到众人会以如此坦然方式来个鱼死网破。
----------------------------------------------------------------------------------------------
如果说《枪火》是杜琪峰为自己而拍(另一种自然是为观众而拍),那么《放逐》依然是他的得意之作。镜头上的运动已近纯熟,广角、长镜、远拍。例如开头室外部分到众人准备晚餐;慢镜和快速剪辑的穿插结合,把节奏和剧情发展控制得牢不可破,例如餐厅枪战一段;布景、灯光上的考究也足够影迷上钻上一阵子,而音乐依然那么值得一提,即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出原声带的希望。
剑拔弩张之后的沉默,不露纸面的友情坚定;众人齐推车场景的反复出现;一吨黄金和一吨爱情到各自理想;张耀扬面对任贤齐的神枪流露出的惺惺相惜;分享一瓶好酒,丢来扔去,你一口我一口;无路可退时不忘拍大头贴……。形式夸张之外,却也说不上出奇制胜,这种义气和吴宇森枪战片里的风衣墨镜双枪白鸽又有着截然不同。
这个片子里几乎找不到特别失准的演员,不论是张狂十足的大飞还是经手生意买卖的Jeff,5人组就更不必说。可以拉回看张家辉在车上回光返照说出“回家”的一幕,吴镇宇的愤怒和泪水,是的,真的有泪水;黄秋生回头时的内心矛盾在脸上则成了一种缺少表情的复杂。
-------------------------------------------------------------------------------------------
在这里真的想特别提下陈雅伦,早先的一些三级片印象无多,不想年纪虽大,风韵犹存,可谓“妖娆女老自有余态”。对她最近一次在电影里的印象就是在彭浩翔《大丈夫》结尾客串,杜汶泽嘴里说着“陈雅伦的胸部好大”,眼睛盯着不放。于是《放逐》中她的大胆暴露、低胸穿着、裸露激情演出更是不足为怪。
值得一说是她的现身场合和肥的眼光分不开,一次是在去接买卖的楼上,一次则是在结尾几人临死之前。在林雪的眼神中,她似乎有着无限风情,或者在Jeff嘴里就是一个骚字。这最后一眼理想之极的迷色贪念在自己看来是真实无比,有点像那个被讲滥的、悬崖边上一颗草莓的故事,一种人生在世的坦然本色。
为什么要强调她还因为杜琪峰电影里的男性色彩浓烈,散发着男性荷尔蒙气息。比如《放逐》几个男人间的有情有义,不需要过多渲染。往往却是女性角色的惊鸿一瞥令人过目难忘,不可否认她们有用于中和或者衬托的作用——可以说何超仪这般角色一半是,一半不是,最典型的例子来自《暗战》里的蒙嘉慧。那么在《放逐》里陈雅伦承担的不是那种怦然心动的难忘,而是带有象征意味的渴念,这并不需要涉及她的妓女身份。
------------------------------------------------------------------------------------------------
当然影片的很多悬念都是给猜中了(可以称之为悬念的话)。
比如黑市医生往抽屉里丢钱时,镜头给了陈雅伦一下,之后这个人物必然又会有一番手笔,而果不出其然,她偷走了钱,她的存在把故事又推向了高潮,甚至她还笑到了最后,拖着大包黄金扬长而去。
四人用硬币决定去向时,也料想到会遇上押运黄金的车辆;在四人取消劫车的念头后,可以猜得会有另一拨人出现;何超仪下楼时,就知道她会朝火开枪。
种种期想的巧合并不是为了炫耀观影水准,也不是为了说《放逐》毫无悬念可言。
只有一种理由,熟悉、再熟悉不过的杜琪峰和银河映像。
http://moviel.movblogs.com/article-144914.html无法工作的夜晚我看了《放逐》,风格就是一种通过创造力成型、继而又历经沿袭和滥用被杀死的东西,这就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感觉:杜营造的那种幽暗的冷感在《黑社会》里面那么令人兴奋,到了《放逐》则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矫饰,氛围以及情绪都变成类似工具包的组件,都不用“抖”,斯条慢理的一件件掏出来,看的有点无趣。当然,必须承认这些招数的炉火纯青,某些线索的设置包括煽情的分寸都掌握的很到位——也许是太精确了,绝对的“逢场作戏”啊!连黄秋生吴震宇的表演都变成了一种套路,我觉得杜琪峰可以考虑歇个一年半载的,消除一下审美疲劳。
《放逐》让我想起《枪火》,过于讲究节奏控制,干净的剥离现实——香港的早期黑帮片代表如吴宇森,走的就是和现实不相干的路子,英雄主义和“暴力美学”,上升到美学,自然是突出形式感,极度夸大内涵层面的“道义”和外在的视觉享受。而这本来是杜琪峰、游达志、韦家辉出道的时候立意反其道而行之的东西,《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可活一个》等等,用荒诞解构英雄主义,对江湖传统价值观讥讽有加,用日常冲突带动剧情,这一路玩到颠峰,最出色的是《非常突然》,因为日常,所以有逼人的残酷,这是“暴力美学”做不到的。
上述的作品只是在叙事方式上反传统戏剧冲突,大的背景却还存在现实空间的空白。而《黑社会》已经是从根本状态的描写上让这一题材彻底回到了人间,它的冷感其实相当接近《教父》的冷感,充满琐碎的日常元素,质朴、结实,也更反衬出人性描画的张力,我没有见过将《黑社会》与《教父》拉在一起讲的观点,但是看到《黑》结尾而不去想《教父2》,在我是不可能的。《黑社会》让黑社会回归现实——《蛊惑仔》是靠帅哥摆造型做出来的cool,《黑社会》玩的是老流氓的内在,不可同日而语。前者看着像漫画,后者像隔壁街发生的事。
总有人喜欢说杜琪峰在一段时间内向商业屈服走向了主流,这是可笑的,香港电影是一种模式的整体,并不像大陆文艺青年想象的那么阵容鲜明,无非是每个作品偏向而已。《放逐》在调子上试图延续《黑社会》的成功氛围,但是叙事核心却单薄和老套,于是气氛的经营从手段变为目的本身,苍白就可以想见了。《黑社会》的细节展示了很生动的日常肌理,而《放逐》重新架空了叙事背景,它的操作像《枪火》,氛围学习《黑社会》,但它既没有前者的瞬间张力,也没有后者剧情的绵密压迫感。叙事上,它讲了一个老套故事,却要复制《黑社会》的手法,这很矛盾,缺了冲突的厚度,肌理不过是mtv。当然,有些地方完全已经走向吴宇森式的浪漫主义了:口琴和铃铛的细节一出,我们很轻松的就联想到了《喋血双雄》,这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技巧值得赞赏,但是到了杜琪峰这个地步,技巧的高度反而是应该引起警觉的,它提醒作者,一定要把讲故事的水准、还有创作的松动感觉摆在更主要的位置!众人口中的“好莱坞烂片”,说白了就是糟糕的原创跟不上娴熟的制造流程,继而让人把最多的憎恨给了这个流程本身。
技术是无罪的。
杜琪峰所有电影里最舞台剧的一部。男人,义气,耍酷。杀手其实是很寂寞的职业啊...
全澳门有数不清的杀手,却只有一个妓女,一个黑道医生,两个片儿警,没有任何路人。
调调挺好的,故事情节仍然很一般
精彩到每一场戏都可以拿来反复咀嚼品评。
还成,就是几个人的站位好像中国早期摇滚歌手拍封面的站位。
已有《枪火》,何需《放逐》?
娘滴,怎么会好看到这地步?幸亏看的港版。杜琪峰这个半仙,或许矫情,但是上我的道。餐厅,黑市医生家,旅店。
冲动的想打五星,不比《枪火》差!24K纯味儿不掺和任何杂质的杜琪峰电影,够地道!镜头、构图、站位都太考究有辨识度,尤其首中尾三场室内枪战戏的调度,着实看嗨了。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杜Sir诠释出的有血有肉的兄弟情也不比吴宇森那几部差。同富贵,共患难,兄弟二字,不就是义薄云天,肝胆相照嘛!
杜琪峰一个人就可以把其它香港黑帮片导演都放逐掉了
【A+】谁说这是杜琪峰的“自我重复”“自我致敬”?这分明就是杜琪峰在电影美学上的自我超越!尤其是在多人枪战的场面调度和影像呈现上,杜琪峰的水准已经“玄妙入神”。全片五场枪战,在剪辑、摄影、场面调度都做到了极高的水准,但最令我叹服的,还是其影像上所营造的“空间感”。多机位摄影和角色站位首先是杜琪峰营造空间感最常用的手段,在《枪火》里他就已经将这一理念发扬光大。而《放·逐》做的比《枪火》更好的一点,就是角色与环境的互动。无论是第一场三人枪战中的客厅,第二场刺杀中的圆顶餐厅,还是第三场的诊所枪战,杜琪峰总是擅长于设计各种特殊的闭合空间结构,并利用这个环境内的一切要素(木板门,帘幕,易拉罐等),来实现角色与空间的互动最大化。这种诗意浪漫的影像空间和精神内核,算是被杜琪峰拍到头了吧。
精彩纷呈、痛快淋漓。
最喜欢任出现的那个段落,神来之笔
枪火是A面,放逐是B面,甚至是续集。所以一些与前者相似的看点如开枪时的光与雾、舞台剧般的站位不再重要。放逐淡化了技巧和幽默感,表现了一种回归传统的兄弟情义,发小长大后继续做兄弟在现实中并不易。此外借用莫利康内的音乐,塑造了一种莫式西部片黑帮片的氛围。不论是否成功,放逐是对枪火的超越
充满了他娘的哲学沉思,别扯鸡巴淡说是老杜重复自我了吧,人家明显是在自我突破。
MOMA香港电影周开幕片,这个逼装得我给满分!大银幕看太酷爽了。拿腔拿调有板有眼,四个风衣墨镜男全程耍帅摆POSE,若干场室内枪战血雾弥漫布幔翻飞,兄弟情主题,铿锵配乐,暗调摄影,西部片桥段和调调,再来点杜式小幽默,一切都出挑得恰到好处。这才是银河映像啊!目测是被大陆同化前最后一部了
我想,所谓兄弟情义,最壮烈也无非如是,如昙花般绚丽绽放,然后放逐天涯。
杀手的一生都在跑路,没有家,出门就要靠运气,兄弟就是一切,为兄弟而活,为兄弟而死;而女人,总是最终的受益者。每一场枪战、每一次气氛的摆弄、每一个动态瞬间、每一首配乐,都令人痛快豪爽、荡气回肠。老杜的摄影、场面调度和人物性格塑造都是同类导演中的绞绞者。当然,还别忘了那个经典的站位。
看的粤语完全版,剧本太弱。老杜做作得有点太过了。黑超定格Pose都用滥了。枪和血都好假啊。几个演技派表现都很平庸,最突出的就是吴镇宇的演技在成名后陷入了程式化。张耀扬也没了锐气。张家辉则一如他这么多年的半红不黑,彻底没戏了。
“一吨梦有多少。一吨爱有多少。不对,爱怎么可以用重量来衡量呢。一吨辛苦有多少。一吨辛苦,你说重不重?”“金子怎么办?”“无所谓,江湖再见。”
有那么一点西部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