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笛子,以及一点点的贝斯?这种配乐配合深夜中的画面很出味道。 又是没有一句话,单靠画面和配乐就表达出一切。 通过卖口香糖来展示社会百态,金基德的确有个不低的起点。 随着跳水声,揭示眼镜与望远镜的作用。【让人看不懂的开头,后续再进行揭示,做同样的动作行为,只是多了上下文。】 救人的时候,响起的是宗教音乐,够搭。 旋转镜头+抒情笛声,出温暖。 金基德擅长表现冷漠与人性的黑暗,这常常为人所诟病,但只有足够多的阴暗面,才能让光辉的那一刻,显得足够有力量。 我更愿意认为,他是个看透了本质的温暖的人。 尽管他性侵吧,那也只是本我和自我失调。 杂草丛中的自动售货机。 破坏刹车真是个低成本还用的手法,不知道《大巧局》之前有没有。 由纸船想到了自己的命运。人物要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即使没意义,也有意思,鳄鱼的是吹气球。 他暴躁,却算不上恶人,恶人太多了。 猪蹄打人.... 极端角色都有趣,鳄鱼这个角色充满了本真,极端感性,所以有趣。 做爱也要吹气球,那似乎是他的一种放松自我的方式。 在乌龟和手铐上涂蓝色,就像皮埃罗一样。
快进看完的····没翻译啊··
金基德占有欲极强的说
金基德的画家身份让他的影片总是充满了浪漫写意,只是近几年已经变成了廉价的刻意
处女作就很惊艳
处女作——金基德影片风格雏形期。到今天终于看齐了金基德所有的作品~
不过如此
压抑。
影像与叙事都是杂乱的,倒恰好吻合鳄鱼的诨号与性情,永远不知道下一步有多暴戾,也不知道这暴戾藏了多少敏感的柔情,这反差生恨又生爱,叫那些笨拙的转化率先定下壮烈的悲哀,把别人裹挟进去,自己也被拖累。一切为最后水底那段献祭,刹那间美得绝望。金基德长片处女作里的荒芜本能,充满生命力,滋养鳄鱼这号人物,也滋养了日后电影的生猛。三星半。#桃花岛观影团#
结尾意境提高,肮脏的水下是另一片美好又宁静的世界
到底是个悲剧
哎呀,金基德后期的电影就是把处女作里的各个画面铺展开来吧。
比起宿命论,金基德对人性的参透更令人生惧。处女片,狠了
金基德的片子就两字:另类。
金基德的导演处女作,冷酷悲凉,从中可以窥探出他之后的电影风格,关注社会底层,关注边缘人,关注那些被社会遗忘的人们~
金基德處女作.前面大半部分還是很有他前期作品(野獸之都)的感覺.不算十分鍾愛.但是結局卻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那種唯美現實殘酷已經在這裡開始展現.基本可以說奠定了他以後獨特的電影風格.
缺陷已現,即類型意識缺乏,導致故事東拼西湊。優點當然獨樹一幟。那幅畫道盡導演的秘密,所有骯髒的暴戾的,都讓它們留在陸上,珍貴的則藏在無人知的水下。無比純淨的場景,如阿飛的森林,比利林恩的沙漠之類,皆是導演追求寧靜和慰藉的具象。金基德癡迷水,他外表如野獸,內裡溫柔脆弱,阿里郎可為證
必须死光 不过哑巴的还不彻底 不够老金
你再弄这些破纸船让我联想到自己猪狗不如的命运
真的是挺喜欢的。虽然聒噪但很少的对话,混乱的故事正如男主角的内心。有点奇幻有点浪漫有点残酷,如果说是处女作的话拍的太好了~~
1.逃脱不了的命运,或许有些人可以咸鱼翻身、苦尽甘来,但是更多的人,都在自己的命运里不断挣扎,到死也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2.全片尽是压抑的黑与冷冽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