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epers指的就是进过男孩之家的男孩。男孩之家远没有表面上的堂皇和亲切。它残酷阴暗,更可怕的是,它毁掉了男孩们心里面最后一点美好的东西,伴随他们的一生,让他们永远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永远恶梦连连。
四个小孩里面约翰算是最sweet的一个。当他打棒球的时候,旁边有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女孩不停地起哄,她举止在我看来其实并不可爱。但是约翰却不忍心让她失望,故意输给她的弟弟,让她感觉到胜利和得意。他看她的眼神里有点喜欢,有点不忍心。难怪即使到后来Carol仍说,约翰身上有种东西。约翰也算是在一个底层社区里面颇有希望的一个孩子。他喜欢艺术。神父还让他去上艺术课。
四个男孩犯的错基本上是男孩子们在那个年纪都会犯的错。想吃到免费的热狗和甩恶作剧。孩子们可以是残忍的。但是这几个男孩子生性并不邪恶。他们只是普通正常的男孩而已。只可惜,有的错误会改变人的一生。他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长成男人后约翰变成了最坏的坏蛋。他美好的一面都被男孩之家带走。不变的是忧伤的眼神。曾经一个很甜蜜的孩子,后来变成像石头一般冷酷。其实我对另外两个男孩日后的成功感觉不可思议。可能是因为电影没有交待他们各自的家庭背景。否则一般而言他们顶多只能是蓝领吧。罗伦佐的保持善良片中还有所交待。他与神父之间的关系,还有语文老师对他的关照。而麦克的成功我只能理解为复仇的愿望所促使。
男孩之家里的狱警所做的恶超乎想象。曾经觉得小女孩们是最脆弱而且需要保护的。可是小男孩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男孩们的童年仓促地结束了,他们内心的破损是永久性的。片尾麦克的计划成功,恶人们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可是又能改变什么呢?约翰和汤米的人生已经无法改写,他们继续回去做坏蛋,早早就死于非命。麦克和罗伦佐继续回到自己的生活,孤独,破碎。
那个很甜蜜的小男孩,喜欢画画,心地很软,喜欢吃热狗,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在天台上晒太阳,是再也回不来了。
《沉睡者》。8分。
巴瑞·莱文森编剧、导演,凯文·贝肯、布拉特·皮特、罗伯特·德尼罗、达斯汀·霍夫曼主演作品。
这个片子的疼痛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幸而成年后才看,不然得是多大的不可磨灭的阴影。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检察官迈克尔从小就有四个小玩伴,在纽约街头调皮捣蛋百无聊赖。直到有一天他们因戏弄一个小贩闯了祸,而进了威斯利男童感化院。
他们的噩梦由此开始。
凯文·贝肯饰演的感化院里的肖恩等一种教官几乎是人渣,不仅虐待、殴打儿童,甚至爱好鸡jian。四个少年的噩梦长达一年半。
影片前一个小时几乎都是这样直达骨髓的疼痛,不可消除。
多年后,四个少年成年,迈克尔是检察官,另一位是记者,其他两位是街头混混。有一晚,两混混兄弟在酒馆餐厅偶遇肖恩,于是毫不犹豫在大庭广众之下枪杀了他。
一场围绕着帮助两混子洗清犯罪嫌疑,并为少年时的遭遇报仇雪恨的计划开始了。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检察官、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辩护律师、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神父三人联手在法院展开了一场深谋远虑的计划。也真真是令人痛快的一小时。
这个片子深深刺痛了我,也因此我要鼎力推荐。
这部片儿我记得是在97年刚刚添置了电脑那会儿看得VCD版--记得有好几张用电脑光驱看完一张换一张的看法看了好久的片子--那会儿还没有看过多少电影但这么多年过去却总能记得片子的皮毛段落也算是挺影响自己看片史的一部--说了这么多其实只用几个字儿就能概括--这片子挺棒的!:)。。
“你和那个律师还有机会退出,改走正途。”“没有选择,我们没有”总觉得不论任何时候都有选择,做与不做就是选择。没有选择,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把它当成一种选择,忽视了前方的其他道路。
一步一步的揭开别人内心深处最黑暗的地方,逼得他走投无路,这是惩罚,这是复仇,一连串的计谋,不管什么手段,只要求这些以前的敌人受到惩罚。
通过问讯颠倒黑白,把可信的变为不可信,把不可信的变为可信,人的心理总是如此微妙,不知不觉就受别人的控制。也许这就是法律吧,一些人总能把法律玩弄于股掌之间,于是便成为有名的律师,用条文写出的法律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没有任何证据与规定的媒体舆论,这些东西有真的吗?可是就算如此依然可以玩弄大众的情绪,误导大众的判断,佛曰:不可说,一说便错。有时候觉得被说出来的就是假的,灭有什么真实可言,只不过看谁在博弈中更高一筹能够骗取更多人的信任。似乎世界本没有真理,只不过人们选择了相信,于是它便成了真理。
很偶然的情况下和朋友一起看的电影,只想随意打发时间,不想却看得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delay了原来的plan。明星云集固然是吸引眼球的一个原因,但是主要胜在情节~
不得不说这个豪情四兄弟译得实在完全没有美感和意韵,为什么不直译为“沉睡者”?四个天真不羁的童年伙伴由于一次不经意的严重失误进入感化院,接受了来自无良狱警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摧残,他们约定保守秘密,将黑暗的过去永远埋藏,因为无法想像也无法接受来自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和议论。但是事情在其中两个已经沦为黑道中人的伙伴十年后遇见其中一个当年迫害他们的狱警并将其击毙开始,发生了根本转折。作为律师,作为记者的其他两个,开始一场疯狂但巧妙的复仇计划,将当年的仇人一一解决。或许,复仇的过程是相当精彩,但是看过后的反思,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复仇的心理。
记得记者开始对复仇计划并不赞同,但律师的一句“过去十年,你是否还是必须开着灯睡觉?”,不光是记者本人,包括观众,也完全地赞同了复仇的出发点。不错,我们的生活确实需要良和需要道德进行规范,但必要的前提我本人真心诚意地服从社会的秩序和规范,并且希望以我的纯洁和真诚回报我周围的人以及社会本身,但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赖以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信仰、我们的人格及心灵都受到难以弥合的致命打击时,我是应该以德抱怨还是有冤报冤?
我本人并不能对两种选择做任何有理有据的赞扬或抨击,但很明显,两种选择都是合理且存在的。对第一种,如果真的是放下过往抛下怨恨的话,那我由衷仰视,为一颗平静的内心活着的状态是一般凡夫俗子所不能及的。对第二种,我也不作任何负面评价,毕竟,惩恶扬善本来就是符合伦理道理的一般规则,方法过于偏激,或许与本人有关,但更加有关的,是这些曾经的伤害所达到的程度。作为局外人,我们在乎的或许是结局,喜剧则皆大观喜,悲剧则又痛心不已,但结局的本身就极具偶然性,任何一种都应该在意料之中。
所以,复仇的意义,评价只在当事人心中。基督山伯爵,或许真的只是人们心中有关正义和复仇的一种美好愿望,现实生活中,复仇的最后,我们还能依稀记得曾经受伤时的阵痛,还能依稀记得复仇时的爽快,但不论怎样,心终究需要归于宁静,从复仇中自我救赎,或许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值或不值,maybe everyone has his answer ~
彼时,布拉德皮特已凭《燃情岁月》走红,但排名依然在众星之后,比如凯文贝肯、罗伯特德尼罗。舒缓有度的一部影片,剧情稳健的复仇故事。黑帮老大果断出手,资深神父挺身作证,昔日兄弟精心策划,街头正义完胜法庭正义。经典之作。
四名顽皮少年为自己的淘气恶做剧导致的错误改变了一生的轨迹,报仇雪恨却改变不了永远深藏于内心的屈辱
全是大腕。但前后差距有点微大啊。
我果然还是比较喜欢前面讲少年的那一段(有伦弗洛小朋友)。。。好长的电影,全看下来很考验耐心。
公道得讨到手,才能是公道。
看过多年 记忆一直深刻 还行
他们在唱歌,在手舞足蹈,我却听见无声的呜咽,穿过那条逼仄的长廊。那个女孩,那些少年,都在时光里渐行渐远。
够陈腐的
这部片儿我记得是在97年刚刚添置了电脑那会儿看得VCD版--记得有好几张用电脑光驱看完一张换一张的看法看了好久的片子--那会儿还没有看过多少电影但这么多年过去却总能记得片子的皮毛段落也算是挺影响自己看片史的一部--说了这么多其实只用几个字儿就能概括--这片子挺棒的!:)。。
即使巨星云集,跌宕起伏。我只有一个感受:被打死的要是杨永信,多特么好。
这片子没拍好很大原因是本子改编的问题,似乎莱文森只是为了向观众展示地狱厨房的生活常态一般,高潮部分并没有多少感染力
基督山伯爵复仇记,处刑人升级版.简介有错,他们没有错手杀死小贩,是一个比较倒霉的人,小贩还在旁边干瞪眼呢.
凯文贝肯绝了!
一场完美的复仇只说明一个道理: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没有凯文贝肯这就是部大牌云集的渣片
罗伯特·德尼罗+达斯丁·霍夫曼都来演配角,布拉德·皮特市主角之一,仍然无法掩盖这是部平庸之作。好的编剧还真不一定能成为好的导演,从《雨人》一下过度到如此复杂的戏中,编剧兼导演想必没那么深的功力了。分数是给德尼罗和霍夫曼的。
属于剧本取胜一类的优秀作品,没有花哨的镜头、剪辑和结构,就是娓娓道来叙述,但凭借故事本身便足以打动人心。少年感化院一段实在令人头皮发麻,凯文·贝肯演技了得。后半段的“复仇”显得有些理想化,但终究大快人心,谁不希望那些罪恶的感化院警卫身亡命殒呢?
【补標】VCD电影【2020-7-7下载高清国配再看】当看到1967年夏天那次抢劫热狗🌭车改变了四个小伙伴儿一生,我就记得🉐看过,只是对德尼罗的神父角色没有印象了。【补標截图再看21:9全面屏观看】
三星半吧,和我的期待有落差,没什么高潮。
可见司法未必可信,走法律漏洞,仔细研究规则仍然可以很好的利用法律。在如此成熟的欧美法典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天朝)。类似的在《训练日》、《失控陪审团》也有体现。不同的是,在这里我个人非常喜欢将内心变态人格演艺如此令人憎恨的凯文贝肯。皮特继续花瓶,德尼罗客串了一个酱油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