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最可怕的不是对抗,而是厌倦。刚看到的鲁迅的这句话或许是本片的最好背景介绍了。
《爱,不爱》里这对结婚5年感情陷于停顿的夫妻,终于有一方要退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是女方有了外遇。一起工作的摄影师。
他们之间感情日渐淡漠的原因,是各忙各的,彼此没有交集的空间。而当男方决定将工作室搬回的时候,女方已经做了要离开的决定。
电影艺术的不同于文学,就在此片体现。没有什么跌宕的故事,也没有起伏的心理记叙,但是通过画面,一切都一丝丝地沁入了心里。
导演李润基是一位写小说出身的作家。李沧东也是一位作家。艺术是相通的。对于小说语言的驾驭应运自如之后,对电影语言的运用,两位导演同样不俗。
如何表达内心,小说是通过语言,而电影是通过画面。导演说过,雨声就是本片的音乐。丝丝缕缕缠绵不断的雨声,用来形容两位主人公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情正恰如其分。
而房子又格外大与空,在这样的别墅空间,要交集自然不易。但是导演在这空间里,还是安排了许多的物件,这些物件正充满了他们共同的回忆。
即将离去收拾行李,那些物件被一件件的捡翻出来,发现彼此在那些物件上的投影,也正是爱在点滴间的重现。一件一件这样的铺排,人物的心情,与人物的品质,就这样在与物的面对中,竟昭然若揭了。
于是一个一开始显得那么不起眼的男子,竟变得那么有光彩起来。他的举手投足仍是那样的缓慢,专注,却充满了魅力。
玄彬太帅么,于是导演给他一个遮去大半个脸的文艺男造型,还戴上一副眼镜,更加使人忽略他的光芒。他总是那么一幅温和、沉默的样子。而他对于女主角又总是有求必应。也许有时候你真想揍他一顿,看会怎么样。如女主角在整理旧物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己的爱还在,于是在厨房间相对无言时,用力去打他的胸膛。没有反应。再去打,更用力。依然没有反应。于是只有无可奈何的哭泣了。
到底是爱还是不爱呢。这一切都跟人们想象中的爱不同。听说妻子要离开,前一分钟还做着回家与她一起工作以免疏远感情的计划的他,却没有一丝的不满,仍然如常,沉默,专注,好脾气的做着一切,对她的所有要求还是来者不拒。
因为觉不到爱情了,才想要离开了。但是这最后一天,发现他表达爱情的方式原来就是这样的沉默,又该如何。他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经意,却充斥于细节与角落,当敏感内心的女主角发觉这些之后,她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因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于是一方以为不在,而另一方可能更加深沉。在一方是不爱?在另一方却是爱!爱,于是放手让她离开。
本来或许很难想象,这样一部讲述下午4点到7点的电影,内容仅是女方要收拾东西离开男方,这样一个故事会有什么看头。可是看着看着,被慢慢地被打动了。一部分是因为雨,那总是在窗外滴答,或是哗啦,连绵不断,并且不断试图引发人们的关注的雨。它通过阳台的拉门进来,它滴到房间里,它总是在提醒着人们,它的存在。正如女主角无法容忍男主角的平淡。不过雨它的存在乃是事实。是不需要提起也不会忘记的。这一点,对男主角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唯一不协和的,乃是女主角不明白这一点。
除了雨,还有那些在空旷的房间里布满角角落落的物品。精美的瓷杯,他做的小动物,那些书,他煮的咖啡,两个人为了她要出的一本美食书而尝遍菜式的做法……没有那些点滴,这部电影绝不会这么好看。一部电影仅用20天拍13次就拍完,可以说,是人与物共同完成的。而它的魅力,不仅在于男女主角——精灵般的林秀晶,只有表情就可说话;沉默的玄彬,只看背影就可读出无奈——更在于那些物件,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有一部分被分散其上。
这也是看了之后令人久久不能释怀的理由吧。不再需要炫目的情节,特技更无非是昙花一现的视觉快感,而要想深入内心的,却正是那些空间与片段,那些沉默的,与这个世界、与内心相处的片段。那时才令人感到存在。
“一个精心建构的首尾相顾、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是‘社会以一种异己的语言让恋人与社会妥协的方式。”
——《恋人絮语》
这片入围了当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果不其然,导演全程试图将感情还原到两人真实而又模糊的状态,碎片的、絮语的,意识流的,是一部适合安静的人在安静的房间静静品味的片子。
片子很慢,但张力十足,片中有一段她给他敷药的戏,很明显到后面,他在倾向她,那个动作像要拥抱,也像要吻她。但当她有轻微察觉,也慢慢抬头附和的时候,他还是克制得戛然而止,你去找猫吧,我自己来。
雨,是全片的情境。关于雨,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一些戛然而止有头无尾的絮语断句,像在为大家期许的爆发作铺垫。潮湿玻璃窗上的成像,两人一前一后的身错,欲言又止的话头,黯然低落的眉眼,也像在为大家期许的缠绵作酝酿。
除了雨,还有那些在空旷的房间里布满角角落落的物品。精美的瓷杯,他为她做的小动物,那些书,他煮的咖啡,一起吃的蛋糕,两个人为了她要出的一本美食书而尝遍菜式的做法。
导演执迷于这种能指的狂欢,指向一种断裂、重叠、多义和延搁。爱情是失语的,恋人的心绪是凌乱的,阐释者是无能为力的。导演无心要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巴特的《恋人絮语》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对情话的感悟和灼见从根本上说是片断的、不连贯的”。
细腻的画面,延迟的所指,配合简单的叙事,精湛的表演。大概是太喜欢了,前前后后回放又暂停,却从未怀疑是不是不爱了。爱,不爱,这个命题就是以爱为存在。一方以为不在,而另一方却深沉。即便不阐释,但心底的呼唤从未缺席。
*电影改编自日本女作家井上荒野的短篇小说《不能回来的猫》,小说不过寥寥几百字,故事也非常的简单:妻子婚内出轨,准备搬出与丈夫一起生活了五年的家,两人在家里度过了最后一个雨天。
首先得承认,我并不是所有文艺片的热衷者,柏林苍穹下看了两回都很二地睡着了。也必须承认,若没有二爷,这部片子或许不会给我如此深刻的感受。好吧,我就是外貌协会的,我就是觉得二爷很帅,林姑娘很迷人。
但是在片子放完后,听着大家说无聊的时候,还是深深觉得,应该会有像我一样,沉浸于这残忍的一天的剧情,无法自拔的娃。哦?
影片开始在车上的背景铺叙确实是需要耐心的。林姑娘的那句:我要走了。来得唐突且残酷。于是这对小夫妻婚姻的裂痕就在这段车内的对话中渐渐展现出来,二爷明白男小三的存在,二爷明白身边的女人已经不属于自己。即使她还清楚地了解着自己的口味,喜好,但这已经不是能留下她的理由。
大雨。林姑娘的弃婚出走变得不那么顺利,本来打包离开,直接再见,恶劣的天气却让他们在结婚五年来最尴尬的氛围面临漫长的一天。这是一次很特殊的道别——二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于是让大家愈发觉得无聊的情节在这幢屋子里展开了……
故事好慢。屋顶有些漏水,他拿了一个盆在下头接水,煮咖啡,安静的等待时间的流逝。她在楼上收拾行李,很多回忆不知该怎么带走,不知该不该带走。盆里的水越积越多——过了很久——两人仍然没有实质性的对话。她下楼喝他煮的咖啡,谈话中当他说:“一切都会好的”时候,她终于按捺不住,她责怪他这么些年总是这么不温不火,即使到此时此刻,面对背叛自己的妻子,他还是如此沉默接受,她的自责,她的不满,她对于那么些年来共同生活,彼此间付出的感情的不舍,以及对现在自己找到的爱情的向往,她喝着黑咖啡,醇香的苦味。二爷帅气地把头发往后一捋,柔软的头发接着慢慢滑至额头,脸颊。“如果我不这么说,又能改变什么吗?”
——古往今来,令人心疼的男子不过就是如此吧……
林姑娘在记者会上也说,在演戏时也想,如果能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发泄出来该多好,但是这正是对演员的考验,当所有情绪都只能如此压抑,只能通过表情以及极少的台词来表达的时候。
看到地下室他曾为她制作的工艺品,她仍然十分的喜欢,她惋惜他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手工行业,虽然现在的工作令他有更高的收入。
——喜欢动手的孩子,是不是常常都不善言辞呢?
猫咪的出现为剧情添加了俏皮的元素。(抱猫咪的动作性感无比!)只是猫咪淘气地把他手抓破了。当她小心翼翼为他擦拭被猫咪抓破的伤口,似乎能清晰感觉到这对曾经的爱人之间尚存的相怜之心。只是我分明可以感受到他那时克制住感情,告诉自己这只是习惯性的关心时,无法排遣并必须止于胸口的疼痛。对于帅哥的母性从来都是大爆发级别的……
猫咪不见踪影,躲在房子的某处。邻居夫妻是猫咪的主人,一起来找猫咪,处于准离婚状态的他们在甜蜜的邻居夫妻面前,该怎样掩饰尴尬,而这些掩饰,又是怎样地加重了伤痛。更悲催的是,他接到了男小三的电话,与晚秋里帅到令人发指的“you smile, you die”完全不同,他继续沉默地把电话递给她。他勉强地用平静的表情与邻居聊天,他有没有听清楚她在他身后与小三通话的内容呢?他可不可以没有听到呢? Oh 可怜的孩子……
没有等到猫咪出现,邻居夫妇暂时回去了。
他们开始做晚餐,Pasta,他炒蔬菜,煮面,她来完成接下来的任务,让他帮忙切洋葱。
——最最让人揪心的切洋葱情节!——
他从冰箱里拿出罐子,打开,取出洋葱,开始仔细切起来(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切,是一刀一刀的切——秘密花园路过)。一会儿,他开始掉眼泪——果然切洋葱是技术活儿——长发遮住了他的眼睛(坐在第二排的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他试着把剩下的切完,但似乎没法继续,她让他先去洗洗脸。他把不需要的洋葱重新装进罐子里(好贴心)。站到镜子前,他用水洗脸,就像喝酒后微醉时,试图让自己清醒地那样洗脸。呼吸,再一次用手盛水,把脸埋在双手里。可是,为什么眼泪还是止不住地从眼眶里渗出来,明明已经小心地控制了一天的情愫,为什么此时此刻不能安静地继续躲在心里的角落。长发依然遮住了他的脸颊,他的表情仍然淡漠,但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已经心疼地难以自已。
(真想飞奔到后面去抱住他……)
猫咪闻到放在外面的鱼罐头,不知从哪儿跑了出来。她看着猫咪乖巧,安心地吃着鱼,像他一样缓缓地说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电影结束了,男女猪脚耀眼登场……尖叫……)
背景音乐的问题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有提到,导演说,雨声是这部电影的音乐。其实细想来,如果音乐可以带动观众获得导演所安排的情绪,那么没有音乐或许也是一种技巧,令人赤果果地面临这惨白的一天,这令所有人都无所适从,所有就事论事的讨论都变得没有意义,所有情绪都无处安放的,难熬的,漫长的雨天。雨不停,他们继续困于这最后一天相处的时光,雨停,她将离开。怎样都是残忍。
众多观众都无心看下去此番无止尽的恼人的告别——他们又何尝想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但是主人公不能弃场景而去,他们演绎着这些点点滴滴,他们无处逃避地面对着彼此,面对着自己。
絮絮叨叨那么久,抒发一下对这部被记者归为cult film的电影的感受。
二爷和林姑娘都演的很好,红毯也走得很好,我好喜欢呢:-)
很久不看电影(我指的是主动而非消磨时间地去看非热门电影),很久不看文艺片,当在微博上看见此片推荐后只是看了个片头就收藏起来,磨磨蹭蹭地在五一假期最后一夜决定看完。
首先声明,并非玄彬爱好者,林秀晶也只是看了《蔷花红莲》这一部,甚至连韩国明星谁是哪张脸都对不上。
只因为在影评里看到一句剧透台词“就算为此而生气,又能改变什么吗?你决定的事情,不就是无法改变地要去做了吗?”,拉了某人一起来看。
片头十分钟的一镜到底,就让我有了一夜难眠的预感;中途的下午茶对峙,则引发了这篇影评的冲动——多少年没有写过非商业的140字以上文字的我,在完全清醒的时间里早忘记了什么叫感动。
房子作为两人关系的象征,出现在前65分钟里。五年的时光,房子在倾盆大雨中开始漏水,女主也有一直不能适应的开关与细节。但出走,不是因为不喜欢这房子,放弃外出晚餐,诸多的留恋逗留都是蛛丝马迹。
写到这里,外面的雨棚开始有了频繁的滴答声。
拿铁的取舍,喜欢的碗碟,原版的PASTA菜谱,断了尾巴亲手做的小狗,默契的共同烹饪,等同急切包扎被闯入的猫划伤的手,是五年时光里的点点滴滴的相处和温暖。
关不上的窗,打不着的火,切好放回的洋葱,对突如其来电话的假装无视,就像一个丢一个拣的矛盾,有着不合时宜的体贴和沉默,终将堆积成两人间的墙。
女主说,我的心情并没有不好,因为你体贴的照顾,但你不觉得为出轨的妻子帮忙收拾行李是件很残忍的事情么。在雨中开窗的吸烟,也许就是为灵魂找到一个出口,对抗细腻而无声的感情。
无论如何,女人是在用耳朵在恋爱,被需要被在乎是她们希望得到的认可。那些东方人的含蓄和深爱,细节中期待被感知到的体贴和包容,在被时间慢慢消磨爱情中变得苍白。
她拥有着爱,他只剩不被爱。爱并不仅仅是爱情这一层面,流泪和叹息,是有意还是恍惚导致在切洋葱时没点蜡烛?
去洗把脸,也真就是结婚五年的妻子应对的说话吧。
看似开放式的结局,实则真的不可能回得去。
和朋友玩笑说,看完我要去哭一下。
但是只有心中酸涩,哭是哭不出的。
因为五年的感同身受。
因为似曾相识。
没事的。
一切都会没事的。
其实很喜欢两个演员带来的那种非常细腻的感觉。。。。只是很遗憾这样的审美并不适合西方人, 也迎合不了商业片当道的市场。。。。(2月19日柏林电影节)
其实我一再的分神辨认林秀晶在哪部片子里面见过.... 典型韩国文艺片。
电影整个基调很平淡。人物很少,前面的一个小时,就只有两个人在对话,淡淡的,也很伤感。爱,或者不爱,生活还要继续。
女观众心想:“走吧,让我来住。”
构思不错,但过于匠气,节奏更非常人所忍。
适合静下心来慢慢看
说穿了,婚姻怎么都不好。吵架打闹伤元气,相敬如宾太生分又不像亲密无间真夫妻。玄彬不过是心思太细腻很多话不会说出口而已,女人又觉得冷冰冰。可再想想,都结婚5年了你难道还不了解他什么个性吗……非要这样折腾对方也折腾自己。离了好。各自再找个能哄自己开心的人。平静的流年可不等于死水一潭。
很纠结的心情。
细腻
为毛我讨厌百万富翁头再现!
只想说我爱文艺片~10分钟一个镜头!赞!
慢的好几次我都以为卡住了
急死人不偿命
窗外的雨一直下,意面只剩最后一把,邻居的猫不知所踪,水龙头的水淹没了切洋葱的泪,地下室的物件包了又拆。一部由声音叙事的电影,建议佩戴耳机观看。(观感如同日本电影,果然原作者是日本的,我好像偏爱这种节奏慢的要死的电影,最好能听见呼吸声的那种。)【BBQDDQ/2.2GB】
额 文艺片现在很无心情看。。。。只不过玄彬你那个F4头型是肿么回事
开头车上十分钟的长镜头就让人受不了。林秀晶演的很自然
两個大愛的演員,一個滂沱的雨天,一幢冷清的房子,一堆感傷的旧物,一個絕好的男人,一個要走的女人,一些隐忍的細节,一顆流泪的洋葱,一只可愛的小猫。
电影营造出了导演想表达的压抑感·· 再来··好佩服自己没睡着的看完了···
“没关系”,“我没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大部分人都会忽略冷静、淡然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更深的爱和最大的包容
默默承受,独自面对,伤心流泪,爱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