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真的很棒!家里小朋友特别喜欢!这个电影特别适合家里有小朋友的去看,虎年看小虎墩,再有鸽哨声,也多次出现,象征了两人的关系。小四顶撞师父的过程中,伴随着清晰的时代歌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当然,影片中重复最多的声响还属磨剪子、抢菜刀”及“冰糖葫芦”的吆喝声,这两个连接他童年创痛的声音“磨剪子、抢菜刀”的吆喝声,在切指之前,就已多次渲染,第一次小巷全景,磨刀老头出现在镜头深处,形象不可见,正是为了突出他“磨剪子、抢菜刀”的吆喝声。小豆子唱错《思凡》被打,血淋淋的手的特写,配的是“磨剪子、抢菜刀”的画外音,音画形成蒙太奇效果,暗示他演旦角,等同于受阉割。作为最初的创伤,每每在他痛苦之时,“磨剪子、抢菜刀”的吆喝声又会重回记忆。同样,“冰糖葫芦”的吆喝声与小癞子的死相联系,小石头小豆子与小癞子的棺木告别,
大年初一,我看电影。电影院里除了我,只有两个大人、两个小孩。看完电影,我突然想问自己:何为“孤”,何为“独”。
《礼记》有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如今,从无家可归到老无所依,从知交零落到知己难求,从物理上的孤身一人、独来独往,到精神上的孤立无援、独行踽踽,“孤独”的概念早已无限扩大、包容一切。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感觉,这三千世界的恒河沙数的孤独的姿态中,有一种专属于我与我的同龄人的时代精神,令我“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这,便是生而为独生子女的寂寞。
11岁的虎墩从小长在镖局,坚信只要成为镖师,浪迹天涯的父母就会回来。可镖局大当家却一直讨厌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殚精竭虑阻止他往外跑。在人生第一次走镖中,虎墩意外发现,自己素来瞧不上的酒鬼师傅,竟是江湖传说中的大侠,也是父母当年的战友。原来,虎墩的父母早就因公殉职,而师傅终日酗酒,也正是为了逃避目睹同事阵亡带来的心理阴影。最后,师徒俩合力手刃了当年的仇人,也完成了走镖任务,凯旋而归。
这个名为《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不怎么新颖,倒也没什么毛病;不算啥烂片,却又称不上“神作”。偏儿童向、卡通化的3d建模“画风”,配上上述的剧情,让我出戏到十多年前在同一家电影院看过的《功夫熊猫》;而缺乏独立故事线与完整“人物弧光”的反派角色,甚至还比不上后者。只是相比十多年前,如今坐在电影院中的我,心境早已截然不同。同样活灵活现的动画角色,倒映在我眼中,仿佛也变成了另一幅模样。
《火影忍者》中,从身为主角的鸣人和佐助,到他们的导师自来也和大蛇丸,再到后期登场的千手柱间与宇智波斑、因陀罗与阿修罗,不论是否血脉相连,都如亲兄弟般相爱相杀、同生共死。究其本源,或许正是岸本齐史与孪生弟弟圣史的关系。即使后者作为漫画家的成就远不及前者,但两人的相处模式透过从小到大的生活烙印在前者心中的某种“印象”或“概念”,无疑被带进了《火影》这部红遍太平洋两岸的“超级IP”。那么,身为计划生育政策造就的第一批独生子女,亦是冈田斗司夫所形容的“第一代御宅族”即“电视儿童”,如今业已成为国内acg业界中流砥柱的“80后”一代,是否同样从这堪称史上独一无二的生存体验中,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异变”,继而将其表达为了作品中的“性状”呢?
我想,至少对包括《小虎墩大英雄》在内的一部分国产动画而言,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故事最核心的事件与关系,几乎都围绕着虎墩与师傅杨镖师,以及镖局大当家三人展开。在他们的关系中,我竟不经意间看到了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我与我的同龄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由计划生育与传统家族观念共同塑造的、分裂于“旧”与“新”之间的家庭生活的影子。如果说作为“引导者”的杨镖师有幸给予了虎墩失而复得、陪伴成长的“父亲”意象的话,扮演“阻碍者”的大当家——镖局这个“拟似家庭”的大家长——则更像一个越俎代庖、过度保护的“祖父”形象。虽然故事里的虎墩是个孤儿,可故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被夹在因故缺席的亲生父母与代理监护人的老人之间呢?哪怕是父母双全如我自己,也免不了在奶奶家度过每个寒暑假将近一半的时间。也正因如此,虎墩成为镖师的核心动机——寄人篱下的不安全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父母之怀的强烈渴望,在独生子女的我们身上,也比其他任何世代都表现得强烈而清晰。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虎墩,镖局里的所有人都是成年人。这个年仅11岁的小男孩身边几乎没有“同龄人”,没有能如盖世五侠之于熊猫阿宝那般,在比喻或象征的意义上成为他“兄弟姐妹”的角色。戴锦华说,现在的小孩子比以前更像大人,因为在计划生育与数字革命的双重影响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也不常有竹马之交,为人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条件都只能从长辈那里获得。这一点,在曾几何时闻名全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虎墩和哪吒两个“熊孩子”成长的背景仿佛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在表现父母与子女和解的同时,饺子也在哪吒与同龄人(包括敖丙)的关系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事里,令哪吒与普通孩子们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的,是他“魔童”的身份与力量;而现实中,让我们与其他孩子“各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的,却是各自父母的爱与焦虑。同理,哪吒和敖丙[1],自身的愿望只是相亲相爱,却被父母的立场逼得不共戴天。相比之下,虎墩与杨镖师面对的反派只是简单的“杀父之仇”,虽然情节逻辑上无伤大雅,却无疑在思想表达上少了几分厚重。
《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来自一个短视频IP,它的主要受众——现在6-12岁的“小学生”们——大多是老一辈独生子女的下一代。我不知道虎墩的背景、性格与经历有多少是无心插柳,又有多少是制作组有意为之,但不得不说,这个故事恰到好处地塑造了一个被“寄养”长大的“独生子”形象,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每个早已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心底的“孤独”印象。一时间,我分不清究竟是我下意识将自己所处的寂寞投射在了影片中的虎墩身上,还是导演将他心底的秘密无意间传达进了银幕外的我心里。如今,周围年轻的父母身边,大多环绕着两到三个膝盖高的小孩子。难以想象,这个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的小镖师的故事,在他们眼里,是否也是像在我心里一样,透着一股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淡淡的忧郁呢?
放眼当今国内众多动画电影,不仅像《雄狮少年》那样,真正试图主动探讨、大胆表现、如实反映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的作品寥寥无几;就连如《魔童降世》那般,做到将真情实感寓于幻想世界,以“童话故事”寄托时代精神的佳作也屈指可数。幸运的是,在《小虎墩大英雄》里,我切身感受到了与后者理念近似、且与自身命运相连的精神内核。于是我由衷地希望,不久之后的中国,能越来越多地拥有这样的动画。
[1] 有意思的是,《魔童降世》的官方衍生漫画《敖丙传》里,敖丙记事起,他的两个哥哥都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不免令人想起《我的姐姐》中出现过的、国内常见的另一种家庭状况。
最开始熟悉虎墩是在短视频里看到的,有一些很逗的小视频,很解压,形象也很喜庆,今年春节期间带孩子能看的动画电影,所以决定看看这个,看简介介绍觉得是一个比较老套的励志剧情主角光环之类的,但是整体看下来确实比较高于预期。首先说一下画面感觉,还是挺舒服的
首先中心思想定位就是——为了一句善意的谎言"只要成为镖师,爸妈就能回家"而奋斗的12岁的小老虎,你是不是觉得肯定是什么主角逆袭有神助攻光环保护的俗套剧情?我也以为是,实际并不全是,反转的很可爱
虎年看虎墩,喜气又应景。小虎墩画风,剧情,音乐都非常棒,比较遗憾的是小虎墩排片档期短,真的可惜了。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优质国风动画,不再只是适合小朋友,同样也是适合咱们大朋友的。为小虎墩点赞,虽然调皮好动爱闯祸,但也在一步步的成长懂事有担当。还有就是,虎墩上春晚了吗?春晚的《乳虎啸春》跟《小虎墩大英雄》虎墩的穿着,剧情等如出一撤!
动画从业10多年,完成了多部短片两部电影,其中一部现在正在上映,如果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不容易的。
今年春节八部贺岁档,本以为是八花齐放八家争鸣,谁知早有安排。
如此悬殊的排片率下,这已然不是公平竞争环境。
亲戚朋友同学想看,首先所在地得有排片,还得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错过早餐或者午饭时间;有条件看完都发信息回馈说好看,有笑有泪有勇气,紧接着说如果再多一点合适的时间排片就好了。
另外在一个粉丝群看到连续三天早上8点去看,并且已经买了明天8点的粉丝。
如果动画电影可以很低成本制作就好了,这样我们可以坚持的久一点。
希望以后有一个公平竞争排片环境,在固定时间内群雄逐鹿,这样才能评出真英雄。
且看且珍惜。
虎墩!加油奔跑吧!不辜负观看你的人!
昨天央视春晚看到小虎墩啦,电影更是精彩有趣,孩子很喜欢,中国风。电影院里孩子笑声不断,开心得很。小虎墩今年才12岁,机缘巧合之下,开启了特别的护镖之旅。他跟着师傅杨总镖头,可是没有想到刚出发没多久,他们就遇到戴着戏曲脸谱面具的神秘拦路人。而我作为一个成年人被打动被治愈的瞬间其实是他和师傅练武的时候,契而不舍的精神让人感动。真是一部难得的好片。
有点尬的动作戏,但是总算不是什么爹亲娘爱惯宝宝了
还挺热闹的。
带小孩去看了,孩子非常喜欢。小虎墩太可爱啦。小虎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感动。虎年第一天看小虎墩大江湖。真是难得的好片。
这部片可能是春节档里最大的遗珠,排片也太过于低调了。起早8:20档,包场看完。“镖局”“国画”“武侠”“虎年元素”组成的冒险故事,满满的江湖风,有笑有泪又很燃,boss有反转,细节和包袱很足。第一次发现“神奇拖后腿”是个好词,回想就觉得好笑。很值得亲子观看!
镖师不是为了护镖去死,而是为了护镖而活
真是过得最没有意义的一次春节档
带小朋友去看的,丁点大的小人说了一句”这个电影不适合我看”笑死
不是养成系的,不应该叫《小虎墩大英雄》,应该叫《小虎墩立大功》
用动画来讲一个低武背景的护镖故事还真是浪费资源啊
小虎墩的形象设计很成功,故事则有一点像《功夫熊猫》。因为是非神话原创,所以需要支持一下!
《骁》
第一次发现“神奇拖后腿”是个好词,回想就觉得好笑。很值得亲子观看!
居家隔离陪伴成长,简中幼年动画电影水平。
少有的亮眼处不在“古”的部分,而是一场现代元素的戏:沙漠飞“船”的设计几乎与现代汽车追逐戏无异,甚至有一种个人趣味一样的露出,尤其作为古代武侠题材动画,比起各种现代的人物塑造方式和抖包袱,这种现代的露出反而是最自然也难以被察觉的。
顺顺看的时候,一直在预测剧情,她以为杨镖头要死翘翘,最后却没有,是个大团圆结局。#20221204
虎头虎脑,这在90年代很吃香的小胖墩啊
中规中矩,还挺可爱~
唯一值得夸的是,树立一个新IP,没有蹭神话。
这带孩子看挺好,大人也能看,孩子也能看!
娃被救猪那场戏逗得前仰后合。其他就没啥亮点了。也算用心了吧……但,群众的审美被哪吒拉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