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斋藤耕一
剧作草稿:金志轩 斋藤耕一
执行编剧:石森史郎
金志轩跟日本电影圈熟络的不能再熟络了,可以说是熟人遍地。还出版过韩日对照的剧作选集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这是1972年上映的一部日本电影。大概是在七十年代末看过这部电影的剧本,被其中的情节吸引。到现在才看了电影,既有遗憾也有惊喜。遗憾的是剧本的情节被改变和删减了近三分之一,喜的是日本优秀演员岸惠子的表演实在是太出色了,以至于掩盖了前面的那种遗憾。当然也有当年和现在的欣赏习惯的不同。这部影片曾经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提名,也曾获得1973年日本电影的最佳摄影、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三项大奖。
先说片名。《约定》的日文字写成“约束”。有些朋友便以中文“约束”的含义来理解这部影片的主题。仔细看来,这种理解未必是错的。中原朗和松宫萤子的这段浪漫爱情是在一个极特殊的环境下发展的。一个是在押犯人,一个是被追捕的逃犯,萤子身边还有个“监护人”。所以他们俩之间的情感表达受到了许多限制。这种约束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我的理解是,片名定为《约定》更加恰如其分。一次偶然的邂逅,在平淡和限制中互相了解,分别时虽然没有山盟海誓,匆匆间只有那一句约定。在他们两人之间,这种约定才更加庄重,更加真诚,更加令人期待。而因为中原朗的被捕,这种约定已经变得不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观众中引起许多联想和同情。
中原朗和松宫萤子的邂逅是非常偶然的,只是由于火车上的一个空座位。中原朗靠在那里睡觉,遮在脸上的报纸掉了下来,萤子捡起报纸,用一只发夹把报纸夹在中原朗的衣服上。中原朗醒来后,发现了那只发夹,虽是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却让他感受到了萤子的善意。以他玩世不恭谈笑风生的性格,立刻希望与萤子攀谈。可在萤子这边,由于她经过了太多的世事纠纷,对于人,尤其是陌生人,她始终保持着警惕。在之后的交往中,她慢慢了解到中原朗的真诚,却仍然和他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直到中原朗知道了她的不幸遭遇后,便向她建议一起逃走。在萤子这边,已经坐牢五年,再有两年就要出狱了。她对未来的期望是出狱之后的生活。所以她理所当然的拒绝了这个建议。而在中原朗这边,他是一个杀人嫌疑犯,警察正在搜捕他,如果他不立即设法逃走,等待他的将是被捕、判重刑。现在和萤子逃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或许是他目前生存的唯一希望。此时萤子并不知道中原朗的处境,可观众看得很清楚。她和他的选择都没有错,却暗暗为中原朗着急,巴不得他赶紧逃走。可是编导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种结果。
中原朗将萤子二人送至车站。这时,中原朗靠在地下通道的墙上,默默的目送着萤子走进车站。镜头慢慢远离他。忽然,镜头激烈的摇晃起来,似乎在告诉我们,中原朗这里要发生惊人的举动了。果然,我们看到他飞快的追向萤子,和她们一起登上了火车,也就把自己投入到了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为了爱,他不顾一切的牺牲了自己。他得到的却是灵魂的自由。
他们之间在短短的两天里产生的感情,不是为了性,更没有什么过多的缠绵,互相不了解彼此的性格,甚至不知道姓名。如梭罗所说:“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不可思议吗?生编乱造吗?中原朗对萤子曾经这样说过:“人若不信任别人,世界就没有意思了。”在现实中,或许很难找到这样的事。可是,人们所期待的不就是这样彼此信任的理想世界吗?人们所追求的不就是这种没有丝毫功利企图的纯纯的爱情吗?人们所渴望的不就是这种在黑暗中能够触摸到的自由吗?
影片中并没有触及到萤子和中原朗杀人的前因后果,这或许是编导有意这样处理。我想,法律对他们的制裁也许是公平的。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同情。现代人们的智慧也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对待这种矛盾。只是让我们领略了人性中的善。这也就够了。
松宫萤子由岸惠子饰演。和现在咱们那些善于夸张的演员们不同,她的表演始终是平实的,和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年女子一样。有时候,一个特写镜头一动不动静静的拍着他的脸,长达几分钟。我们从她的眼睛、双眉、嘴角细微的变化中,感觉到了她内心的丰富。在片头和片尾,剧本这样描写萤子的等待:
“萤子把大衣的领子拉起来,并使围巾露出一些,以便使人看得见,然后将双手插进衣兜里,依然坐在长凳上一动也不动。
然而,她那双眼睛却不停地朝公园的进口处注视着,眼神中显露出犹如祈祷般的期待的目光。
坐在长凳上的萤子一动也不动。
她的姿势没有改换,表情也无变化,只有那对眼珠始终闪烁着活泼泼的光,凝视着公园的进口处。
为了等待将要出现的人,她又聚精会神地向公园进口处望去。
走出公园去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连个人影也没有了。
长凳上的萤子还是没有动。
暮色开始笼罩着萤子。
美丽的有晚霞的天空也褪了色,周围都快要黑下来了……
萤子独自坐在长凳上等待着,脸色象葫芦花一样地泛白。
萤子抱着一线期待的心情,固执地在等待着。
没有疲乏的样子……一双眼睛闪耀着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强烈的光。”
看这样出色的表演,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
还有两个无关紧要的场景:在中原朗送走萤子二人前,请他们在一个小摊上吃拉面。摆摊的老头慢悠悠的煮好面条,三个碗一个一个盛出。然后小心翼翼的放上一块豆腐干,一片切的极薄的萝卜片。看得人心里无比着急。
再一个场景。中原朗敲开一个铺子的门,为萤子买衣服。买好后,问老板:“多少钱?”老板答:“5360日元。”中原朗掏出一张钞票,我估计至少是一万日元,交给老板。结果老板找给他3660日元。我算了许久,也没算出这个账。也许中原朗和我一样,都是数学没学好。
本人评分:8.0。
这部也能进百大,不可思议
7.8。旬报第五名。原来是翻拍韩国电影,第二个版本。篇幅短小,情感细腻,悲伤中相互取暖。构图,打光很讲究,充分表现出角色内心活动。摄影机一方面置于角色背面,三点一线既能表现出对方关注心理和自己隐忍隐藏于内心的身份,运动时用第三视角镜头跟踪、观察。构图体现出层次感,如一道道坎坷,空门–窗户–铁门的阻隔,二人距离变化同时感情逐渐升温。回忆中蓝色的凄凉色调结合前期心理塑造使萤子形象更凄美。篇幅过短,剧情简练,小品电影……
金城武?爱情让人犯罪,爱人给人赎罪。一个出来,一个进去。监狱象征着婚姻?简单的故事,凌厉的海风。三星半
大特写,空镜头,类似于双倍《两个人的车站》剧情,范儿超正的小品。经典的主旋律大量重复使用一唱三叹,却因关键场的留白而不嫌过满,配乐这招堪称典范。另,看神似孔爱萍的岸惠子与酷肖陈豪的男主遭遇一场近乎孩子般的爱情,简直太赏心悦目。
好美,日系最美姐弟恋了,一个痴心浪子,一个典雅女囚,车厢内、墓场、旅馆、小镇摄影极具空间感,一见钟情的浪漫,萍水相逢的痴情,两个缺爱的人一点点贴近,女主克制的激情,压抑的内心,骚动的暗流涌动,昭和式的绮丽、冷冽,降旗康男监督《夜叉》之外,可以把北方海滨拍得这么有情绪和美感,也是像一首痴心不改却等不来爱人的伤心演歌。
李晚熙A+斋藤耕一A金沐容B+金绮泳B金泰勇?
这股子欧陆范儿该是被小林政广继承了吧。现今,次日的约会都很少人去遵守,何况两年后的约束。这份漫长的等待与期盼当代人已不知是怎样的滋味了
1. 这样两个戴罪之人,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空隙,在飞驰的列车上,发生了这样一段真的爱情,上帝特地关照了这样一个时空缝隙,让他们相遇的吧!2.故事氛围营造的好。3.压抑的透不过起来
气质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克劳德那部《男欢女爱》,这类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男人热烈地、逆光的、漫长的、带配乐地奔向女人的过程啊!问题在于,萩原健一的跑步姿势太他妈娘了!除此之外,都不错~
结尾又来失约的这套骚操作。电影结尾比剧本版本合理,但还是有点突兀。65
屌丝男钓中年贵妇的节奏——岸惠子当年都40了啊!ps萩原健一年轻时完全就是小混混的颜……
简约风格之作,演员摄影不错。因为内容简单,要靠感觉抓人,结果是主题音乐不断重复从头轰到尾,有点厌烦。还有影片如果结束在歇斯底里中也很不错,偏偏要再多加一个尾巴,不仅内容上多余,于格调也不需要人物特写的复杂情绪的强调,一个对比的更加平静的镜头或许更好。
比金绮泳版本要好出不少啊...
版本:約束(1972)/Yakusoku /The Rendezvous/约束 01:27:45,23.976 fps格式: Subrip(srt) 语言:繁
岸惠子段位太高,不论衣品、气质、样貌都无可挑剔,这种压抑情感下的细微变化也演得丝丝入扣~~她和荻原貌似合作过好几部,混小子追美熟女的CP估计当年还挺受欢迎滴~~这部故事简单,但耐人寻味,翻拍多次,最有名的就是汤唯玄彬的《晚秋》~~
《晚秋》与之基本讲的是同一个故事,喜欢《晚秋》的,可以看一下此版本。除了男主角比《晚秋》寒酸了些,其他完胜《晚秋》。
這是日本的Lelouch吧… 氣氛處理相當不錯,岸惠子好厲害,幾個大特寫盡顯功力;可惜配樂時而稍滿、跳接意義不大,劇本也可以更好一點。
音乐很好听;带带点悲伤的小调调,是我的菜。岸惠子好像还是个不错的女优
比《晚秋》什么的牛逼多了,特别是表演镜头还有配乐
不能迷信老片儿,一点也不比金泰勇晚秋好吧。约束完全是女性单方的戏,,但导演对角色身份的把握却实在不好,只是平面化出一个身体精神都囚禁在弑夫悲剧里的女人。不过岸惠子确是压抑的女性,汤唯演的还是忧郁小姑娘。70年代的构图剪辑,还有配乐方式还是挺好的,港日风格十分相近。